劉敏
(河南省息縣第一小學,河南 信陽 464300)
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劉敏
(河南省息縣第一小學,河南 信陽 464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根據小學數學課程特點以及小學生年齡階段學習能力,改變傳統教學與生活脫節現象,將生活化教學形式應用于數學課堂之中,努力打造適合他們全面發展的、高效的課堂教學。以下,本文就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出發,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以及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師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表現。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生活的能力,運用課堂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解讀不全面,對生活化教學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在教學中忽略了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影響了生活化教學效率。對此,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探討。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小學作為數學學習基礎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使其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更加順暢。其次,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的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松輕、愉悅的課堂氛圍建設,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增強其創新能力與創造性。再次,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樣功不可沒。數學課程具有靈活性與實用性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在課本知識之外,對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得到綜合質養的提升。
(一)教學場景設置未得到關注。
作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場景設置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結合小學生已有生活認知,創造與學生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相似的教學情景,將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引入這一具象的教學情景中,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走入了情景教學的誤區。即忽略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得聲嘶力竭,而學生在座位上不為所動。不重視教學場景設置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
(二)教學內容出現偏離。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小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出現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不相符現象。例如在進行《圖形與變換》一節教學時,教學內容中是游樂園插圖,其中摩天輪、旋轉木馬這些游戲設施對于城市的小學生來說可能并不陌生,而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熟悉的人比較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有效的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認知相關的教學例子,學生將缺少課堂參與熱情,或者被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最終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也與數學教學融入日常生活的原則相背離。
(三)課外教學活動重視程度不高。
現階段,仍有許多家長與教師抱著分數至上的思想,這種思想之下的小學生承受著較大的學習壓力。也是這種應試教育體制下,使許多教師忽略了學生課外教學活動的參與,忽視了“第二課堂”的發展與延伸。課外活動是幫助學生吸收與鞏固已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運用知識能力來解決問題的重要階段。對課外教學活動的忽視不僅剝奪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同時也剝奪了學生運用知識、迎接挑戰的機會。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快速增加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認同感,從而保持著積極的學習動機以及求知欲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將理論的數學知識,如計算、應用以及幾何知識等設計成為貼近小學生認知水平的生動例子。使小學生在快速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進行“米、分米、厘米”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一開始,讓學生拿出鉛筆、文具盒、書本等工具,讓學生猜想應當用怎樣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之后可以讓同學相互測量身高、衣服長度等,通過實際驗證對“米、分米、厘米”有更生動直觀的理解。通過這一生活化教學過程,小學生完成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過程,真正做到學有學用,學有所得。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一開始,教師要為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資源準備,提供學生豐富的生活化信息。與此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準備與本課時內容相關的生活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選擇有意義信息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仿真的疑難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探究的欲望。同時也可以消除學生面對問題時的畏難心理以及緊張心理,使學生可以自由、自主的表達自己所思所想。除此之外,教師要重點關注小學生在其年齡段已有生活經驗,將其視為數學學習的起點與成長點,在此基礎上開展生活化教學。例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時,結合小學生計算能力、對人民幣的認知能力,創造一個超市購物的小情景,使學生在人民幣的認識、計算、付款、找零過程中,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樂趣。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選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開展數學教學。針對小學數學抽象、概念化的知識特點,將知識以小學生易于接受的表達形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快速、充分的理解數學概念。此外,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如開展生活化游戲方式,布置課后實踐作業,通過指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模擬扮演生活中的角色,關注小學生課后生活經驗積累,一方面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總而言之,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指導小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才能使小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產生學到數學知識非常有用的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的欲望,進而做到自主的學習,探究問題。作為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持之以恒的開展生活化教學,才能實現數學課程的活學活用,使小學生真正學有所成。
[1]楊雙喜.讓生活走進小學數學,讓小學數學走進生活.[J].關愛明天.2015,(1).
[2]周慧.飲有源之水,烹生活之味——漫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J].教師.2015,(10).
[3]曾凡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試探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4,(5).
G623.5
A
1671-864X(2016)07-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