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雄娟,陸勝,鄭慧慧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 無錫214011)
?
·檢驗與臨床·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血清胱抑素C檢測臨床價值初探
季雄娟,陸勝,鄭慧慧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無錫214011)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 C)檢測在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價值。方法選擇來我院內分泌科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進一步將患者分為無視網膜病變組(Non-DR,NDR)60例,背景期視網膜病變組(Background-DR,BDR)55例,增殖期視網膜病變組(Proliferative-DR,PDR)46例,檢測患者組及對照組血清Cys C、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結果患者組各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三組間指標水平有差異(P<0.05);相關分析發現,患者組Cys C水平與HbAlc呈正相關,r=0.798,P<0.05。結論Cys C能預測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其水平與DR的病變程度有一定關聯。
關鍵詞: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胱抑素C
近年來,糖尿病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早期診斷及治療能降低DR患者的致盲率。近來有研究[1,2]認為,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密切有關。本研究檢測了161例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血清Cys C,旨在探討Cys C檢測在DR患者中的價值。
1.1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來我院內分泌科就診的門診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其中男84例,女77例,平均年齡(62.3± 8.9)歲,平均病程(9.24±6.87)年。2型糖尿病的診斷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DR診斷按照全國眼底病協作組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標準,根據直接眼底鏡檢查將DR患者分為3組:⑴無視網膜病變組(Non-DR,NDR)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齡(60.3±6.6)歲,病程(7.96±5.88)年;⑵背景期DR組(Background-DR,BDR)55例,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齡(61.96±7.87)歲,病程(9.66±6.43)年;⑶增殖期DR組(Proliferative-DR,PDR)46例,男21例,女25例,平均年齡(64.66±9.68)歲,病程(11.06±5.98)年。同時選擇我院體檢科64例正常體檢者作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齡(61.8± 7.9)歲。所有患者均排除各種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統疾患及嚴重的肝、腎、腦部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病。
1.2方法所有受試者于清晨空腹8~10h后分別抽取靜脈血3ml、1.5ml于一次性真空促凝管及EDTA-K2抗凝管內。真空促凝管3000r/min離心10分鐘后取血清檢測Cys C、空腹血糖(FPG);EDTA-K2抗凝管輕輕顛倒混勻后直接取全血檢測HbAlc。Cys C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FPG檢測采用己糖激酶法,HbAlc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所有檢測于2h完成。
1.3試劑及儀器Cys C及FPG檢測試劑以及標準品由羅氏公司提供,儀器為Roche c70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HbAlc在Bio-Rad Varant高效液相色譜儀上檢測,試劑及標準品均為美國伯樂配套產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計量資料。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均數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Cys C、FPG及HbAlc三指標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患者三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分析發現,患者組Cys C與HbAlc水平呈正相關,r=0.798,P<0.05,見表1。
表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各組Cys C、FPG 及HbAlc結果比較(±s)

表1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各組Cys C、FPG 及HbAlc結果比較(±s)
組別無視網膜病變組背景期DR組增值期DR組正常對照組例數60 55 46 64 Cys C(mg/L) FPG(mmol/L) HbAlc(%) 0.96±0.59 1.56±0.87 2.68±1.27 0.73±0.40 7.28±1.60 9.62±2.66 11.83±4.03 5.11±0.78 6.66±1.38 7.66±1.68 10.89±2.05 5.26±0.89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眼部表現,其發生、發展與糖尿病的發病年齡、病程長短、病情控制程度以及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其中糖代謝紊亂是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根本原因。還有一些全身和眼局部因素輔佐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如長期高糖狀態下多元醇途徑的過度活化、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大量堆積、蛋白激酶C系統活化、氧化應激損傷、慢性炎癥過程等多種途徑與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相互影響。由此引發局部組織產生血管生長因子,促進新生血管生長,造成了眼內發生新生血管增殖,從而發展成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3]。
胱抑素C是一類由122個氨基酸組成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可由機體所有有核細胞以持續恒定的速率產生,無組織特異性。循環中Cys C可經腎小球自由濾過,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并降解,腎臟是清除循環中Cys C的唯一器官,因此血清Cys C濃度主要由腎小球濾過率(GFR)決定[4,5]。國外有文獻[6]報道,大鼠眼球玻璃體和各層視網膜細胞均表達Cys C;國內有研究[7]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者,而DM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清Cys C水平高于無微血管病變患者,提示Cys C能預測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本研究數據發現,DR患者Cys C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同時患者三組隨著病情的加重,Cys C水平呈升高的趨勢;相關分析發現,患者組Cys C與HbAlc水平呈正相關。由于HbAlc能反映DR病變的程度[8],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Cys C與DR病變的程度有關聯,這可能與前述所說的Cys C能預測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有關。最新的研究[9,10]發現,Cys C參與血管壁重構、血管新生、炎癥以及神經元退行性變等生理病理過程,而DR的病理生理改變常涉及到黃斑的異常沉積物與黃斑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炎癥過程、視神經病變以及膠質細胞的過表達。Cys C能反映DR病變程度也許同其兩者所涉及的共同通路有關。
綜上所述,Cys C不僅是反映早期腎臟病變的一個指標,同時能預測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其水平與DR的病變程度有一定關聯。
參考文獻
[1]陳永生.2型DR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的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11):2107-2109.
[2]陳蘭英,李紅,盧薇娜.胱抑素C與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29(5):377-379.
[3]關子安,主編.現代糖尿病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15.
[4]劉健,歐陽清,石青峰,等.血清胱抑素C聯合尿微量白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腎損害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6):1131.
[5]王遠,何增榮,丘艷英,等.胱抑素C檢測在腎功能損害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2):197-199.
[6]Ahuja S,Ahuja -Jensen P,Johnson LE,et al. rd1 Mouse retina shows an imbalance in the activity of cysteine protease cathepsins and their endogenous inhibitor cystain C[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8,49(3):1089-1096.
[7]張文禮,馬建華.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預測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意義[J].重慶醫學,2011,40(29):2942-2943.
[8]田俊華,莫百軍,王宇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NP、HbAlc的變化與視網膜病變的關系[J].檢驗醫學,2010,25(1):42-43.
[9]Frisard MI,McMillan RP,Marchand L,et al. Toll-like receptor 4 modulates skeletal muscle substrate metabolism [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10,298(5):E988-98.
[10]Reyna SM,Ghosh S,Tantiwong P,et al. Elevated toll-like receptor 4 expression and signaling in muscle from insulin -resistant subjects[J]. Diabetes,2008,57(10):2595-2602.(收稿日期2016-01-19;修回日期2016-03-16)
中圖分類號:R587.1,R446.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3-0367-0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3.033
通信作者:陸勝,Tel:13861838689 e-mail:lusheng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