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梁偉娟
(1、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檢驗科,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2、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
?
·檢驗與臨床·
4項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蘇燕1,梁偉娟2
(1、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檢驗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00;2、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C)、轉鐵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DN)早期診斷的價值,為該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8月在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治療的122例糖尿病腎病(DN)患者(觀察組),和5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的檢測資料進行比對。結果觀察組4項檢測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陽性率無統計學意義(P>0. 05);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檢測結果陽性率明顯比0~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患者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經ROC曲線分析,Cys-C敏感性84.3%,特異性86.6%;TRF敏感性76.3%特異性84.5%;β2-MG敏感性82.6%,特異性86.6%;UmALb敏感性85.6%,特異性91.2%。而幾項聯合檢測時,其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8.6%、98.4%、95.6%和94.7%,均較Cys-C和UmAlb等單項檢測時升高。結論血清胱抑素、轉鐵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聯合檢測比單項檢測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的診斷效能高,可用于臨床的輔助診斷。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血清胱抑素C;轉鐵蛋白;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早期診斷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患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它的發病與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生物能力損傷有關。患者往往伴有心、腎、眼、神經和血管等系統的慢性損傷,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糖尿病之說以危害大,除了其原發疾病對患者的健康的影響以外,還會引起失明、腎病、高血壓,冠心病,感覺神經障礙等多種并發疾病,而這些并發癥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2,3]。因此糖尿病并發癥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樣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現將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患者相關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8 月122例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齡38~83,平均(57.8±10.8)歲,同時選擇門診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9~76歲,平均(50.6± 6.1)歲。兩組各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⑴糖尿病診斷標準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1998糖尿病的相關標準;⑵DN參照Megensem分期標準,患者連續6個月2~3次查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超過200μg/min,或尿蛋白定量超過0.5g/dl;⑶患者無原發性或繼發性腎臟病病史;⑷蛋白尿非藥物性腎損傷所致;⑸排除并發尿路感染、心力衰竭、慢性腹瀉等可能致尿蛋白水平異常因素;⑹受試者均知情同意。
1.3標本采集空腹且禁食12h靜脈采血3ml,注入不含抗凝劑的真空管,35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同時采集晨尿標本20ml,2000r/min,離心3min,收集上清液。
1.4儀器和試劑血清胱抑素C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轉鐵蛋白、β2-微球蛋白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UmAlb檢測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試劑由英國朗道公司提供,Urea檢測采用紫外速率法,Ser檢測采用Jaffe速率法,試劑由九強公司提供,儀器是貝克曼AU-2700生化分析儀,同時用標準品校準儀器,通過室內質控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質控品由朗道公司提供)。尿蛋白定性由迪瑞H-500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檢測,試紙條由北京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及儀器說明書進行。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健康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基本情況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對照組與觀察組的Cys-C、Urea、Ser、β2-MG、TRF、UmAlb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互之間有較好的正相關性,見表1。2.2不同病程患者的Cys-C、β2-MG、UmAlb、TRF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Cys-C、β2-MG、UmAlb、TRF敏感性和特異性比較 經ROC曲線分析,Cys-C敏感性84.3%,特異性86.6%;TRF敏感性76.3%,特異性84.5%;β2-MG敏感性82.6%,特異性86.6%;UmAlb敏感性85.6%,特異性91.2%。聯合檢測后,其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8.6%、98.4%、95.6%和94.7%,均較Cys-C和U-mAlb等單項檢測時升高,表明診斷的效能有較大提升。見圖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基本檢測數據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基本檢測數據比較(±s)
注: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5。
Cys-C(mg/L)β2-MG(mg/L) UmAlb(mg/L) TRF(mg/dl) Urea(mmol/L) Ser(μmol/L) 3.16±1.29 0.82±0.52 2.67 <0.05 4.1±1.6 1.1±0.8 3.54 <0.05 43.8±5.3 11.1±3.2 3.21 <0.05 376±18.1 162±11.1 5.84 <0.05 7.84±2.19 5.12±1.01 7.01 <0.05 78.1±5.2 42.1±3.3 6.37 <0.05年齡(歲)57.8±7.8 50.6±6.2組別 n 性別(男/女)觀察組健康對照組tP 122 50 68/54 29/21
表2 不同病程患者的各項檢測數據比較(±s)

表2 不同病程患者的各項檢測數據比較(±s)
注:不同病程組之間比較,P<0.05。
Cys-C(mg/L) β2-MG(mg/L) UmAlb(mg/L) TRF(mg/dl) Urea(mmol/L) Ser(μmol/L) 0.82±0.51 2.1±1.05 3.16±1.29 4.8±2.14 4.62 <0.05 1.1±0.6 2.12±1.5 3.65±2.7 4.76±2.8 6.60 <0.05 11.2±3.2 24.5±4.3 33.89±5.36 88.6±7.4 5.41 <0.05 162±11.1 296±22.5 336±18.7 450±16.7 3.89 <0.05 5.19±1.71 5.47±1.32 7.84±2.22 9.12±2.02 5.69 <0.05 52.11±3.6 67.57±4.1 76.16±5.2 88.6±7.4 2.75 <0.05病程(年) n 0~3 3~5 5~10 >10 tP 11 36 43 32

圖1 Cys-C、UmAlb、β2-MG及TRF的ROC曲線
D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它主要的病理基礎是腎臟的微血管病變[4]。當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HbAlc合成增加,氧合血紅蛋白減少,致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加上血糖升高,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微血管的灌注不良,引起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損傷內皮細胞,致使內皮細胞合成增多,腎血管收縮劇烈,血管阻力增加,降低了腎血流量,同時激活蛋白激酶C,使糖基化產物增加,致使血液的動力學發生改變,腎小球超濾過,產生微量蛋白尿及腎血管切應力變化,使腎小球細胞多基質蛋白沉積增加,腎小球基底膜腫脹、增厚,腎小管萎縮、纖維化、狹窄,導致供血不足引起腎功能破壞,若不及時治療,會進一步破壞殘余的腎功能,最后可發展為腎功能不全至終末期,導致尿毒癥[5],所以,對該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已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糖尿病患者是發展為DN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通過某些相關指標的檢測來評估早期DN顯得極其關鍵,尋找DN的發病機制以及早期干預的指標也成為預防和治療DN的新思路[6]。
血清胱抑素C(Cys-C)是目前反映GER較為理想的一種內源性標志物[7],腎臟是清除循環中血清Cys-C的唯一器官,機體內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都產生,并參與細胞內肽和蛋白質的代謝調節,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濾膜,幾乎全部在腎小管被吸收分解代謝,當腎功能有輕度損傷時,血循環中的Cys-C水平就明顯增加,對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變化要比尿素、肌酐更為敏感,幾乎不受患者性別、年齡,生理病理等因素干擾[8],檢測方法簡便,對儀器要求不高,是一種反映腎小球濾過變化理想可靠的內源性標志物,也逐漸成為臨床檢測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核心指標[9]。近年來,國內外大量報道認為Cys-C能有效反映腎小球GFR的變化,以其特有的靈敏性在DN的早期診斷中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10]。
β2-MG是由100多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單鏈多肽,相對分子質量為(11.6~11.8)102存在于有核細胞膜上,是細胞中完整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子的一部分,在代謝過程中,β2-MG與HLA分離,釋放到體液中,被腎小球自由濾過,99%被近曲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并進行分解代謝,不再返流入血,最后由腎小管內皮細胞降解為氨基酸,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或濾過負荷增加時,外周血β2-MG的水平相對升高[11]。
UmAlb是腎臟異常滲漏蛋白質,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的UmAlb不能通過濾過膜,在糖尿病的早期UmAlb在尿中排出量較少,但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腎臟排泄蛋白的量也逐漸增加,最終導致微量清蛋白尿的發生[12,13],此時已經可以檢測到U-mALb,它是DN早期以及腎損傷程度的靈敏指標,在檢測糖尿病患者腎臟損傷時,UmAlb的意義比尿蛋白更大,且根據UmAlb含量可知,如果患者尿蛋白檢測結果為陽性,其UmAlb量必將遠遠高于尿蛋白陰性的患者及健康人群,如果患者尿蛋白檢測結果為陰性,其尿微量蛋白含量未必為陰性,所以,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中,UmAlb檢測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14]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現腎臟損害而有蛋白尿時,應及早提前干預治療,以控制病情發展。
TRF是一項反映腎小球濾膜損傷的靈敏指標,它是由多個氨基酸構成的糖蛋白,主要在肝臟合成,為轉運Fe3+的主要蛋白,TRF是很難通過腎小球濾膜,當腎小球的電荷屏障發生早期損害時,血中的TRF含量先升高[15],隨著其基底膜內外疏松層硫酸肝素糖蛋白水平的減低,使負電荷位點明顯減少,使帶負電荷(pH=5.7)的循環中分子蛋白TRF自腎小球濾過膜濾過,出現在尿中,尿中的TRF含量也會逐漸上升[16]。
Urea、Ser和Cre是評估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傳統指標,但易受蛋白質分子代謝、血容量、胃腸道出血;以及患者體質、肌肉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只有在腎功能損傷較嚴重時,血液中Urea、Ser和Cre的含量才會升高,難以對DN早期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目前臨床用尿清蛋白排泄率作為DN分期的指標,也用過24h尿蛋白定量作為參考[17],但是這些檢測值受患者飲食、運動、藥物、飲水的多少等影響因素較多,作為一個指標來講穩定性不夠理想,也不夠全面。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Cys-C、UmAlb等檢測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陽性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程大于10年的患者檢測結果陽性率明顯比0~3年、3~5年、5~10年及10年以上患者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ys-C敏感性86.3%,特異性88.6%;TRF敏感性76.3%,特異性84.5%;β2-MG敏感性82.6%,特異性86.6%;U-mAlb敏感性85.6%,特異性91.2%。而在聯合檢測時,其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7.6%、98.4%、95.6%和94.7%,均較Cys-C和UmAlb等單項檢測時升高。
綜上所述,Cys-C、UmAlb等聯合檢測具有互補作用,準確率也顯著高于單一項目檢測,使診斷的效能大為提高,既可以早期發現DN患者,又可以較綜合地判斷病損的程度,早期干預治療,從而更有效地防治或延緩DN患者損傷情況,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文英.關注住院患者的糖尿病管理[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3(8):503-505.
[2]劉桂美,劉麗秋.血清胱抑素C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107-109.
[3]羅艷香,朱芳,王長奇.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50(2):176-177.
[4]周芹,陳立松.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價值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4):405-406.
[5]莫偉,周暉,張蕓.血、尿β2微球蛋白與糖尿病腎病中醫證型相關性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7):82-85.
[6]張關亭,李志毅.血清胱抑素C、視黃醇結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對原發性高血壓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慢性病學雜,2010,12(12):1656-1662.
[7]何雪梅,蔣洪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測定在糖尿病腎病中的意義[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2):41-43.
[8]李文鋒,李秋云.血清、尿胱抑素C檢側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3):1607-1608.
[9]單立新.血清胱抑素C測定的臨床意義與方法學進展[J].吉林醫學,2011,2(32):1195-1196.
[10]鄭洪澤,曲翠娥.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腎損害監測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7):54-55.
[11]賈愛華,王榮,劉新艷,等.胱抑素C及其它診斷糖尿病腎病標志物效能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7):58-59.
[12]郭楠,陳鵬,徐俊,等.聯合檢測尿微量蛋白在診斷老年糖尿病腎病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279-1280.
[13]魯彥,袁秀梅,李德紅,等.胱抑素C聯合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壓腎病診斷價值[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3):41-43.
[14]劉波,鄭庭亮.尿液中的微量蛋白在腎臟疾病的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4):475-476.
[15]張小燕,孫正松,張榮勛,等.血清胱抑素C對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9):2372-2373.
[16]李雪峰.早期腎損害患者胱抑素C、β2微量球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檢查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6):725-726.
[17]卓奕春,陳雪麗,周子杰.血清胱抑素C聯合尿微量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85-86.
[18]曹龍翎,黎雪英,林梓波,等.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聯合檢測對評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害的價值[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2,30(4):304-305.
·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3-0379-0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3.039
基金項目:烏魯木齊市科學技術項目(Y09132002)
通信作者:蘇燕,E-mail:1509082764@qq.com。
(收稿日期2015-11-09;修回日期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