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斌
筆者曾于2011年參加過教育部首批公派中小學教師赴英學習的高級研修班,在英格蘭雷丁小鎮中小學蹲點聽課半年,同時也參與國內小學數學教科書的編寫,對中英兩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有真切體會。中國數學教育方法“出口”英國,是否一定能幫助英國學生取得像中國學生一樣好的成績?筆者對此并不樂觀,英國的學生和家長能適應嗎?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3年測試的問卷分析中,中國上海學生的作業時間平均每周為13.8小時,位列第一,OECD國家平均不到4.9小時。筆者在英國小學曾做過隨機訪問,“你們平時家庭作業要多少時間”,有的學生很可愛,開始說5分鐘,見筆者詫異的表情,就改口說“10分鐘”。問過十多個孩子,得到的回答一般都在10分鐘、20分鐘以內完成。后來,在英國教師那里得到證實,“五六年級學生一周的家庭作業時間總量是2.5小時,三四年級為1.5小時-2小時”。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清楚要獲得測試高分,離不開操練,英國的學生和家長愿意把奔跑在綠茵球場的時間,改為面對密密麻麻的練習題嗎?
英國的教師能適應嗎?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英國中小學教師滿負荷的工作是一個事實,這給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帶來不可逾越的挑戰。英國的小學實施包班制,教師要上多門科目,沒有太多時間準備教學資源。大量的時間都是跟學生在一起。一位英國中學的副校長不無感慨地對筆者說:“老師用更多的時間去做事情,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想怎樣把事情做好”,也許就是當下英國中小學教師的現狀的最為直接的描述。大量的課務讓英國數學教師沒有足夠時間來思考怎樣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也讓教師的作業批改時間變得有限,教師難以照顧到對個體學生的思考,師生個別交流的時間有限,個別輔導更是難以實現。
另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英國,只要達到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的C級,就可以擔任中學數學教師。這個標準是否過低,這也是英國教師的群體軟肋。而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他們面臨的是全科教學,入職前的培訓時間共6個月,針對小學數學的也許只有8天時間,這對于勝任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嚴格地說可能也是倉促的。對于英國教師來說,目前要進一步提升數學素養和教學技能,首先缺的是時間。要提高英國教師的數學素養,要靠派他們到中國學習,似乎也不現實。
英國國情和中國不同,教育是慢的藝術,即便英國引進中國式教學法,要發揮作用,也要若干年的吸收融合,中國式教學法不是提高英國數學成績的一劑“猛藥”。▲
(作者系教育部首批公派赴英交流的中小學教師、浙江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杭州市時代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