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艷
摘 要:《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這三部作品無論是在時間上的延續、空間上的重疊,還是人物之間血緣關系的傳承都是一個整體的建構,主題內蘊也有著內在的邏輯統一。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故事中,花家舍的興衰象征著人們對烏托邦精神追求的衍變,聚焦了中國知識分子內心精神世界的發展與裂變,思考了歷史與個人的深刻命題。
關鍵詞:江南三部曲;烏托邦;精神書寫;歷史時代與個人
一、烏托邦神話的消解
烏托邦是古今中外文學文化的重要母題,是人類思想意識中的美好世界,如西方“空想社會主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小國寡民社會、大同世界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在“江南三部曲”近百年中國歷史的衍變中,花家舍作為烏托邦的象征始終存在著,并交織著烏托邦的建構與消解。
格非在《人面桃花》以空缺的敘述方式寫了陸秀米回鄉創辦普濟,希望通過具有現代形態的學堂和革命,構建人人都自由平等的社會,然而最后被叛徒出賣而失敗,展現了人們對烏托邦的極度渴望以及烏托邦的不可實現性。譚功達(《山河入夢》)是陸秀米的次子,不僅是在血緣上的傳承,在精神上也繼承了母親烏托邦的衣缽。不同于母親陸秀米的革命烏托邦,譚功達的烏托邦是對“共產主義”由理想到現實的追尋。但譚功達的烏托邦實踐是幼稚、沖動、不計后果的,從而造成了梅城的亂七八糟、民生凋敝。《春盡江南》中譚端午身處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卻通過寫詩、欣賞古典音樂游離于現實的邊緣,不同于前兩部作品中革命烏托邦和社會主義烏托邦的建構,著重于聚焦當下人們內在的精神狀態,解構烏托邦。
二、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書寫
《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敘述時間橫跨中國百年歷史,作者在對烏托邦神話深入思考的同時,探索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人們內在精神的衍變軌跡,從訴說精神追求的沖動到書寫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中完成了對中國知識分子在百年歷史中的精神狀態的書寫。
從開篇之作《人面桃花》到《山河入夢》再到《春盡江南》, 格非在對知識分子的精神發展軌跡的呈現是以三部作品的內在衍變完成的。《人面桃花》在文本敘述中將知識分子對歷史革命的情懷與個人情感和苦悶緊密結合。先是陸侃官場失意寄托于建造世外桃源,最終瘋癲出走。進士王觀澄,在鴉片戰爭后,萌生隱逸之念,落腳于花家舍,不惜一切手段建造所謂的“桃花源”。這是當時文人墨客的一種執念,一種想要“流放千古”的名利欲望的執念。然而當自己的理想烏托邦與花家舍的實體烏托邦碰撞時,帶給知識分子譚功達的是精神上的幻滅,也批判了當時知識分子脫離現實的弊病。前者揭示的是民國革命初期知識分子在啟蒙現代性的訴求的刺激下萌生的夾雜著個人私欲的烏托邦沖動,而后者主要傳達出在工業化進程中知識分子在選擇實現烏托邦中的精神沖動。不同于前兩部作品,《春盡江南》直逼當下消費泛濫、物欲膨脹的社會現實和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作品通過描寫詩人譚端午和律師龐家玉(原名李秀蓉)這對夫妻及周邊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際遇和精神求索,切中了我們時代精神疼痛的癥結,既物欲世界的當下現實中,人們精神和理想的靡頓。
“江南三部曲”呈現出百年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圖譜。從《人面桃花》中陸秀米、張季元所追求的革命烏托邦,到《山河入夢》中譚功達所向往的工業烏托邦,再到《春盡江南》中譚端午所陶醉的審美烏托邦,格非在精神文化層面深刻反思了當代歷史進程中知識分子們強烈而復雜的內心糾葛——理想與欲望的交織、頑強與脆弱的互滲、持守與墮落的碰撞。
三、歷史時代與個人的思考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帶有厚重的歷史感,在沉重的歷史沉浮中,將其與個人命運緊密結合。通過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雕刻人物的內心,既寫歷史時代風云變幻中個人的心態命運,又寫人內心激蕩中折射出來的歷史時代影子,展現了對歷史時代與個人的深度思考。
《人面桃花》中將歷史的起伏跌宕和人物的命運緊密聯系。無論是張季元還是陸秀米身處不安定的時代,一心向往革命,改變現實,然而他們的革命理想一碰到現實就會支離破碎,自身也無安身立命之所。《山河入夢》中歷史時代賦予譚功達的是社會主義建設,然而他卻沉浸在社會主義烏托邦中不可自拔,然而最后理想的破滅和愛情的感傷表現了歷史時代與個人內心的沖突,展現了在歷史衍變中,個人命運的傷悲。《春盡江南》更體現了知識分子與時代的疏離。失意的詩人不斷地逃避現實企圖回歸本身而不得,隨波逐流的人不斷迎合時代需求而陷入精神苦悶之中,勾勒了人們在時代中的各種無奈。在充斥著欲望的時代,作品更多展現的是知識分子精神的失落。
這些人物試圖成為歷史時代的主角,卻逐漸成為歷史時代的邊緣人。作者格非通過以中國百年歷史為背景,敘述人物的生命體驗,呈現了對歷史時代與個人的獨特思考。花家舍變遷背后蘊含的主題是作品獨特文學價值和魅力之所在,尤其對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關注和探析,展現了格非作為現代知識分子的一種人文精神關懷。
參考文獻:
[1]孟繁華,唐偉.面對百年中國的精神難題——評格非的長篇三部曲[J].南方文壇,2012(2).
[2]孟繁華,劉虹利.這個時代的精神裂變——評格非的長篇小說《春盡江南》[J].小說評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