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電視新聞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是運用現代電子技術,通過電視屏幕,向觀眾傳遞圖聲并茂的新聞信息的一種手段。然而隨著近年來新聞業的飛速發展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電視新聞的形式也由原本單一嚴肅的形式而漸漸轉變為帶有娛樂化傾向的新聞。
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為電視新聞開啟了一條新的途徑,但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無異于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
一、電視新聞娛樂化的正面作用
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作為全媒體語境下一種新的嘗試,為原本千篇一律的電視新聞打開了新的大門。
首先,一改電視新聞長期僵化死板的傳統模式。
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在觀眾心目中的印象都是主持人著正裝正襟危坐來進行新聞播報,這種形式雖然正式,但不免枯燥乏味。而娛樂化的電視新聞卻一改這種僵化的傳統模式,為電視新聞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使得電視新聞這種嚴肅的新聞形式更符合大眾審美,更容易被不同年齡段和文化層次的電視觀眾所接受。
其次,拉近了傳統媒體與觀眾間的距離。
以往電視新聞主持人坐在直播間內,與觀眾無互動無交流,播報的內容嚴肅、形式死板僵化,而電視新聞娛樂化后,由于播報的生動性,使得電視觀眾更易于接受,從而產生共鳴,縮短電視新聞與觀眾間的距離感。
二、電視新聞娛樂化的負面作用
首先,過度的電視新聞娛樂化,導致新聞走向失實與庸俗化。
過度的電視新聞娛樂化不僅體現在形式上,也體現在新聞內容上,為了博眼球和贏得收視率,將新聞內容和事實夸大或演繹,使新聞失去了其真實性;而對于許多名人新聞的深入挖掘和對其隱私的細節化處理,使新聞走向了低俗和庸俗化。
其次,過度的電視新聞娛樂化,不利于社會輿論建設。
電視新聞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對社會輿論的構建起著重要的作用,過度的電視新聞娛樂化,一味追求大眾的娛樂需求,會導致對負面新聞報道過多,不利于積極的社會輿論建設,從而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
再次,過度的電視新聞娛樂化,導致新聞公信力下降。
電視媒體是公共財產的使用單位,因此,電視新聞不僅要對黨和政府負責,也要對人民和社會負責,并承擔相應的任務,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對自身嚴格要求,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電視新聞的過度娛樂化,會使電視媒體的形象受損,導致新聞的公信力下降,長此以往,電視新聞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三、如何防止電視新聞的過度娛樂化
電視新聞娛樂化是一種新的嘗試,在當今全媒體時代,更是大勢所趨,我們不應因為畏懼其負面影響而因噎廢食,而應將其加以規范和合理利用。
首先,相關管理部門應出臺具體管理政策。
在當今社會形勢的影響下,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電視新聞為了贏得收視率而走上了過度娛樂化的道路,這種發展模式無異于殺雞取卵,短時間內的電視新聞收視率確實有所提升,但長遠看來,過度娛樂化使新聞的本質功能喪失,并不利于電視新聞的發展。因此,要將電視新聞的娛樂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除了各電視新聞節目自覺之外,就要靠相關管理部門的大力監管了。在對電視節目的評價過程中,不以收視率為唯一標準,而應全方位立體化的對節目進行評估分析,以確定優良。
其次,電視新聞工作者應遵守法律并具有職業道德。
前文已經提到,電視媒體是公共財產的使用單位,電視新聞更是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應時刻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時刻提高自己的職業水準,并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為大眾提供健康、真實的新聞信息。
最后,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追求正確的輿論導向。
真實性是新聞的首要因素,電視新聞因其圖文并茂、影音同步的特點,更容易向觀眾直觀展示新聞真實性。然而,在電視新聞過度娛樂化的情況下,影音同步、圖文并茂的電視新聞如果通過演繹、渲染等手段夸大或更改新聞內容,那么,觀眾對于不真實的新聞便會先入為主的接受,這對社會輿論的建設來說是非常可怕的。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們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正確娛樂化這把“雙刃劍”,保證電視新聞的真實性,追求正確的輿論導向。
四、結語
電視新聞娛樂化是把雙刃劍,既能將原本枯燥、嚴肅的新聞生動化,更貼近大眾審美,使觀眾易于接受,也容易因為過度娛樂化,使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大大降低,使電視新聞失去存在的意義,并對正面社會輿論的建設產生消極影響。但我們不應畏懼負面影響而放棄電視新聞娛樂化,畢竟在當今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應尋找新的出路,不可否認,電視新聞娛樂化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全新的形式和切入點,使得觀眾更樂于收看和接受。
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者,提高對自身和節目的要求,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審美和職業道德,其次對節目的追求和格調也應不斷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正確社會輿論的建設,也能更好地促進電視新聞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