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強
50多歲的余女士一年多來總是感覺到耳朵不舒服,常常會有耳鳴現象,白天時感覺尚好,一到夜晚,耳鳴現象明顯加重。不堪其擾的余女士到醫院耳鼻喉科做了聽力方面的相關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隨后,在醫生的建議下,余女士做了血壓、血脂、心電圖、TCD檢查,確診患上了腦動脈硬化。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余女士的病情大大減輕,可她一直想不明白,動脈硬化怎么還影響到了自己的耳朵?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劉春嶺副教授解釋,人耳的聽覺感覺器位于內耳,內耳感受器的微細結構與大腦組織一樣,對缺血和缺氧的情況非常敏感,而且內耳感受器對缺氧的耐受性往往比心肌更差。支配內耳血液供應的是一支叫做內聽動脈(迷路動脈)的非常細小動脈,由于其本身的宮腔就比較細,因此,一旦動脈硬化發生,內耳的血液供應量就會進一步隨之減少,可以引起蟬鳴樣高調耳鳴;如果血流量繼續減少或者完全阻斷時可以導致突然的聽力喪失,又叫做突發性耳聾。除了耳鳴、耳聾之外,有研究表明動脈硬化患者表現在耳朵上的癥狀,還可能是耳垂皮膚出現皺紋等。這是由于耳垂為身體要端部位,由結締組織構成,對人體組織的缺血非常敏感。當機體患上動脈硬化時,與心肌組織一樣,耳垂也可能會因為微循環障礙而出現皺紋。因此,如果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人體出現了耳鳴、耳聾、眩暈,以及耳垂皮膚起皺等癥狀,就應當考慮患上早期動脈硬化的可能性。

為預防因動脈硬化而導致的耳病,劉春嶺副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因為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時,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小血管內血流緩慢,造成內耳供氧不足,嚴重者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其次,要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多吃鋅、鐵、鈣等元素豐富的食物,有助于擴張微血管,改善內耳的血液供應,防止聽力減退;再次,還應慎用或禁用對聽覺神經有損害的藥物,如鏈霉素、氯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