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訊 有人曾這樣說過,生孩子就像撞大運:有的人唾手可得,有的人難若登天。目前,我國育齡男女的不孕不育比例持續攀升,越來越多打著專業旗號的專科醫院做起求子生意經。
盡管監管部門不斷加強打擊力度,不孕不育市場仍然充斥著諸多不規范,一些小醫院靠在電視、網絡的廣告“轟炸效應”吸引客流,沒有獲得資質的醫院要么打著治療不孕不育的招牌進行常規治療,要么扮演中介角色游走在灰色地帶。
已經退休的長沙市民胡女士告訴記者,每天一些本地電視臺都在電視劇結束間隙插播以男科、婦科、不孕不育為主的民營醫院廣告,有時還會重復播放多次。“不管有沒有效果,最起碼看電視的觀眾已經知道這個醫院有治不孕不育業務。”
“在某搜索引擎上引流一個患者的成本至少在2000元。”北京一家提供試管嬰兒服務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醫療熱門關鍵詞已經到了點擊一次近千元的價格,競爭者越多的關鍵詞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以試管嬰兒為代表的體外受精技術已經成為治療不孕不育的主要手段,其中的高回報也讓一些未取得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游走在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