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省玉環縣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褚新東/文
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
——以浙江省玉環縣為例
■褚新東/文

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積極妥善應對氣候變化,既是順應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從國家戰略上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指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到達峰值,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從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發展上看,走低碳發展道路,也是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更是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碳排放空間決定了發展空間,不但要在低碳發展指標上與國際接軌,而且要在發展理念上、發展態度上也要與國際接軌。從政府工作考核上看,我國將把二氧化碳減排指標逐步替代節能減排等指標,全省已制定設區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降低目標責任試評價考核方案。下一步,將研究推進設區市對縣級的二氧化碳減排考核。
編制溫室氣體清單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編制溫室氣體清單目的在于全面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構成情況以及分布狀況,從而為制定相應的低碳規劃和政策、落實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提供基礎性依據。玉環縣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主要統計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和廢棄物處理五個領域的排放情況。
(一)排放總量情況
從排放總量看,玉環縣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了有增有減、總體呈下降的趨勢。玉環縣是電力凈調出地區,每年電力凈調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都留在本地,占很大比重。在不扣除電力調出間接排放的情況下,溫室氣體排放量(包括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從2010年的2142.3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2011年的2474.02萬噸當量,最后下降到2014年的1861.26萬噸當量。
呈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活動是最大的排放領域,平均占比達到99%以上,而玉環縣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所占比重高,其2010-2014年消耗量基本上也呈現有增有減的趨勢,從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也相應呈現這樣的趨勢。

圖1 2010-2014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圖2 2010-2014年電力調出量及二氧化碳間接排放量

圖3 2010-2014年各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占比

圖4 2010-2014年各排放源溫室氣體排放占比
(二)主要排放領域分析
從排放領域看,2010-2014年玉環縣溫室氣體主要排放領域為能源活動、廢棄物處理及農業活動,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為凈吸收。能源活動是第一大排放源,平均占比達99.40%;其次是廢棄物處理過程,平均占比為0.40%;農業活動相對較小,平均占比為0.20%。
(三)主要排放源分析
2010-2014年,玉環縣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為:能源工業,排放量占比95.51-96.63%,平均占比達96.08%;交通運輸,排放量占比0.66-1.67%,平均占比達1.19%;工業和建筑業,排放量占比0.66-1.85%,平均占比達0.96%;居民生活,排放量占比0.45-0.63%,平均占比達0.55%。
(四)溫室氣體種類分析
從溫室氣體排放種類來看,二氧化碳是排放量最大的溫室氣體,平均占比達到99.10%,甲烷、氧化亞氮平均占比分別為0.28%、0.62%,含氟氣體占比為0。
(五)不扣除電力調出間接排放的關鍵指標變化趨勢
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GDP
2010-2014年,隨著產業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以及能源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影響,玉環縣萬元GDP綜合能耗逐年下降,全縣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也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從2010年的6.84噸/萬元下降到2014年的4.43噸/萬元,年均下降10.29%,累計下降35.23%。

圖5 2010-2014年溫室氣體排放種類

圖6 2010-2014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圖7 2010-2014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

圖8 2010-2014年單位一次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
2.人均溫室氣體排放
人均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氣體排放量/常住人口
2010-2014年,玉環縣人均溫室氣體排放基本在29.0-40.0噸二氧化碳當量/人之間,變化趨勢與排放總量變化基本一致,呈現有增有減、先增后降趨勢。
3.單位一次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
單位一次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費產生)/一次能源消費總量
2010-2014年,玉環縣單位一次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偏高,基本維持在3.02噸二氧化碳/噸標煤左右。導致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玉環縣一次能源消費中,原煤占比高,達到94%以上;二是玉環縣是電力凈調出地區,原煤消費轉化為電力輸出,但二氧化碳排放計算在本地。
十三五時期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轉型期,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特征的新常態。對于玉環而言,“十三五”時期是堅持走轉型升級之路、全力打造經濟升級版、在新的起點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五年,也是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基于KAYA模型,在玉環進入經濟新常態發展的背景下,初步預估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均生產總值的情形下來分析“十三五”期間玉環縣碳排放量發展趨勢。
(一)模型構建
日本學者Kaya Yoichi提出的KAYA模型專門用于研究二氧化碳排放及其驅動因素,他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碳排放量受到人口數量、人均GDP、單位GDP能源強度以及單位能耗碳排放量四個因素的影響,反映的是碳排放與人口數量、經濟發展和能源利用的關系。模型的具體形式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口數量×人均GDP×單位GDP能源強度×單位能耗碳排放量
在KAYA模型原始表達式的基礎上,構建玉環縣二氧化碳排放及驅動因素分析的模型:

其中:CO2為玉環縣二氧化碳排放量;P為玉環縣常住人口;GDP為玉環縣生產總值;E為玉環縣單位GDP綜合能耗;K為玉環縣單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1 2015-2020年玉環縣人均生產總值

表2 2015-2020年全縣常住人口數量

表3 2015年-2020年全縣單位GDP綜合能耗

表4 2015-2020年玉環縣新常態情景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二)新常態情景下的預測分析
1.主要驅動因子設定
GDP增速設定為7%,人均GDP增速按6.5%計,估算結果見表1。
常住人口P:根據《玉環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參照2000-2010年年均增長率2.97%,按年均增速2.5%估算2015-2020年全縣常住人口數量。估算結果見表2。
單位GDP綜合能耗E:2010-2014年,玉環縣單位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3%,其中“十二五”時期(2011-2014年)累計下降12%以上。考慮到臺州單位GDP綜合能耗處于全省較低水平,玉環縣進一步下降空間將越來越小的情況,設定2014-2020年按累計下降10%計,可得年均下降為1.7407%,依此估算2015-2020年玉環縣單位GDP綜合能耗水平。估算結果見表3。
單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K:根據2010-2014年玉環縣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結果得到的一次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數據,采用算術平均值進行設定,計算可得K為3.02。
2.測算結果
據此,根據KAYA模型計算得到表4。

(一)控制重點領域及主要排放源
玉環縣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為能源活動、廢棄物處理,主要排放源是能源工業、交通運輸。針對這些重點領域和重點排放源,可以在以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1.推進高耗能行業整治
大力開展燃煤鍋爐整治,加快淘汰小型燃煤鍋爐,鼓勵企業使用定型園區集中供熱、管道天然氣鍋爐供熱等模式;引導整合熔煉企業進入金屬熔煉產業提升區,對園區外熔煉企業進行分類、分時段進行關停;推進電鍍中心建設,合理引導電鍍企業入園,更新設備和技術水平,降低能耗,達標排放。
2.完善交通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樂清灣高速公路建設,完善對外通道,徹底改變末端劣勢;以大麥嶼港為依托,加快推進碼頭泊位、物流園區、集疏運體系、配套設施等建設,逐步建設成為長三角對臺綜合樞紐港。
3.加強海洋碳匯建設
嚴格實施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紅線管控,嚴禁各類固體廢棄物等傾倒入海,加強海洋養殖業污染防治,優化海洋生態環境。加強披山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重點推進漩門灣濕地公園建設、樂清灣海洋生態修復和海山現代休閑旅游島開發,大力開展海山紅樹林種植,發展海洋碳匯。
4.推進廢棄物處理
探索符合縣域實際的分區域實施工業廢水第三方委托統一處置機制,破解工業企業廢水面廣量大設施差處置難問題,理順廢水收集處置機制;加快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填埋場建設,強化企業清潔生產和垃圾分類理念;推進大麥嶼污水處理廠、干江污水處理廠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
5.深化五水共治
建立“五水共治”重點項目庫,重點圍繞玉環湖、玉坎河系水質提升,推進不同水系聯通的生態補水方法,全面實施“水體聯通工程”,大力實行階梯式水價,推廣節水器具。
(二)推進低碳項目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華能三期擴建項目,進一步提升超臨界燃煤機組,通過建設鍋爐、汽機、發電機、海水淡化設施、煙氣脫硫脫硝裝置來實現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二是大力發展海洋新能源項目,包括華電玉環海上風電場、大麥嶼風電場、港北風電場、大園頭風電場、漩門三期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和灘涂光伏發電項目,通過這些無碳項目建設,改善縣域內電力供應格局。三是推進大麥嶼港區LNG儲運項目和甬臺溫天然氣長輸管線玉環連接線工程,加快清潔能源發展,保障供氣安全,改善能源結構,提升城市品位。

(三)推進海洋循環經濟建設
依托省循環經濟示范縣試點,以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為平臺,完善“水產養殖-生物醫藥產品-海洋生物廢棄物利用”的特色循環產業鏈和“廢舊金屬回收-金屬熔煉-汽摩配、閥門(水泵)產品”的工業循環產業鏈。同時,穩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注重園區布局總體優化,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建設配套綠色基礎設施,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污染集中治理,實現園區資源高效、閉路循環利用和廢物“零排放”,將海洋經濟和循環經濟融合發展,協同推進,逐漸轉變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四)發展降碳低碳技術
結合縣域實際情況,應重點關注的低碳技術包括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CS)、新能源技術、低碳交通技術、低碳漁業發展技術等。碳捕獲和封存技術是通過碳捕捉技術,將工業和某些能源產業所生產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再通過碳儲存手段,將其輸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與大氣隔絕的地方,該技術分為捕獲、運輸、封存三個階段,利用CCS技術將現有燃煤電廠進行技術改造,可以捕獲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0%;新能源技術重點包括大型風力發電設備、高性價比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等與新能源發展關系較緊密的技術;低碳交通技術重點是與交通運輸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機動車節能技術、道路技術、基于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的城市交通低碳節能技術等;低碳漁業發展技術包括生態養殖技術、漁船的節能減排技術、水產加工設備的節能減排技術等。
(五)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
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中央改革辦確定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對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縣域一級,玉環縣要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建立適合縣域實際的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根據碳排放權交易覆蓋行業范圍、納入標準,對縣域內碳交易納入企業和非碳交易納入重點企事業單位進行摸底,加強碳交易企業的碳排放管理機制,不斷邁向低碳發展的方向。
(作者單位:玉環縣發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