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孫曉蘭 殷月霞
上海市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 上海 200232
?
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前后甲狀腺素催乳素及糖脂代謝水平觀察
陳敏孫曉蘭殷月霞
上海市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檢驗科上海200232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抗精神分裂藥;甲狀腺素;催乳素;糖脂代謝
精神分裂癥是最嚴重的一種精神疾病,病因不十分明確,患者在思維、情感、行為和感知等多方面存在精神不協調或功能障礙,出現幻聽、幻視、興趣減退現象,易反復發作,加重病情惡化,降低生活質量[1-2]。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是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一類治療精神分裂癥藥物,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少[3]。本文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抗精神分裂藥物前后甲狀腺素、催乳素及糖脂代謝水平變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4-01—2014-12來我院接受治療的63例精神分裂患者為本次研究實驗對象。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指南》第3版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4];(2)未接受過相關治療,近期內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藥物;(3)無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史,近2個月內未服用影響血脂、血糖的藥物;(4)無精神病遺傳史,無自殺傾向;(5)無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6)無其他心、肝、脾、肺、腎等嚴重疾病。63例患者中,男28例,女35例,年齡18~76歲,病程6個月~22.6 a。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成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1例,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齡(36.83±7.52)歲,平均病程(13.56±4.94)a;對照組男10例,女21例,平均年齡(35.84±7.83)歲,平均病程(12.15±4.67)a。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于隔天清晨采集空腹8 h以上靜脈血液5 mL,離心靜置分層后取上層清液,采用日本TOSHIBA-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各項血脂及血糖含量檢測,催乳素和甲狀腺素采用深圳新產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aglumi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使用儀器配套試劑進行檢測。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片(國藥準字:H20061304,規格:5 mg/片)治療,初始劑量5 mg/次,1次/d,7 d后追加至10~15 mg/d,1次/d,2周后可酌情調整劑量,但不得高于30 mg/d。對照組給予利培酮片(國藥準字:H20010310,規格:2 mg×20片)治療,初始劑量1 mg/次,1~2次/d,1周后,改為2~4 mg/d,2周后,追加至4~6 mg/d,酌情調整劑量,但不得超過10 mg/d。2組均治療5周。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2組治療前后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和LDL(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催乳素和甲狀腺素含量,采用PANSS量表(陽性與陰性癥狀綜合量表:1表示無癥狀;2表示很輕;3為輕度;4為中度;5為偏重;6為重度;7為極重度[5])進行評定。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PANSS量表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無顯著差異,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PANSS量表分值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5
2.22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催乳素和甲狀腺素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后各項生理指標無顯著差異,空腹血糖含量上升但不明顯,甲狀腺素和催乳素均顯著下降,組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催乳素和甲狀腺素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bP<0.05
2.3觀察組治療前后各項血脂水平比較2組治療后TG、TC和LDL均小幅度上升,HDL略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觀察組治療前后各項血脂水平比較

表4 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項血脂水平比較
2.42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無不良反應,對照組1例患者口干,不良發應發生率為3.23%,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意識較清楚,但思維、情感、行為和感知等多方面的精神不協調或功能障礙,易出現易怒、焦躁和抑郁等的情感變化,反復發作,引起病情惡化,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甚至產生會采取過激及自殺行為,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7]。
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根據其在體內的藥理作用可分為典型抗精神病藥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兩大類[8]。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有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和舒必利等,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以氯丙嗪為代表的藥物鎮靜作用強,不良反應也明顯,對人體損傷大;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有利培酮、奧氮平及氯氮平,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少且癥狀輕,是較理想的治療精神病藥物[9-10]。但是也有研究[11]報道,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可能引起患者體內血脂、血糖的代謝異常,增加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精神分裂癥狀有較大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藥物治療后,患者空腹血糖、各項血脂水平有輕微波動,無論是利培酮還是阿立哌唑治療患者空腹血糖、TC、TG和LDL均在治療5周后呈上升趨勢,但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一方面可能對機體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產生拮抗作用,使得脂類代謝異常,游離血脂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可能是這些藥物阻斷了多種神經遞質的釋放和作用,引起糖脂代謝紊亂。因此,長期服用該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可能出現血脂升高,造成身體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患病幾率[12-14]。
甲狀腺素是促進組織代謝和生長發育必要的身體激素,精神病患者往往甲狀腺功能亢進,但服用非典型藥物治療后,甲狀腺素減少,也是這類藥物阻斷神經遞質作用所引起的甲狀腺功能異常。催乳素是垂體前葉分泌的一類蛋白質激素,合成與分泌受到D2受體的影響,由于多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D2受體產生拮抗作用,降低催乳素的分泌,引起性功能障礙、閉經、腎上腺功能減退等癥狀[15]。
綜上,采用抗精神分裂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雖然短期內血糖血脂含量有小幅度上升趨勢,而甲狀腺素和催乳素含量明顯減少,但該類藥物臨床療效較好,患者PANSS評分顯著變化,不良反應發生少,癥狀輕微,安全性相對高,值得廣泛推薦使用。
4參考文獻
[1]管麗麗,杜立哲,馬弘,等.精神分裂癥的疾病負擔(綜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12):913-919.
[2]徐會利,鄭偉,唐利榮,等.北京市社區精神分裂癥與抑郁癥患者疾病和生活現況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6):4 300-4 303.
[3]王真真,張有志,李云峰,等.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研究進展[J].軍事醫學,2013,37(8):628-631;640.
[4]宋秀娟,劉曉霞,葉敏捷,等.首發精神分裂癥代謝綜合征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1):81-83.
[5]汪艷,蔡麗偉,張紅星,等.氟哌啶醇與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4):217-221.
[6]蒲城城,姚貴忠,任峰,等.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特點[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8):566-570.
[7]陳瓊妮,周建松.我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文獻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7):752-757.
[8]高燕,王彬,翟金國,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魯拉西酮及其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2):146-148.
[9]徐德峰,宓為峰,李玲芝,等.齊拉西酮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1):63-65.
[10]王冬青,張嶸.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臨床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9):698-700.
[11]伍海姍,趙麗萍,趙靖平,等.脂聯素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代謝綜合征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2):107-110.
[12]程德君.奧氮平聯用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4,40(5):583-585.
[13]李冰,周會爽,張欣,等.合用阿立哌唑可減輕奧氮平治療所致精神分裂癥患者血脂水平升高[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9):551-553.
[14]吳逢春,佘生林,譚就維,等.阿立哌唑治療急性期精神分裂癥的血藥濃度與劑量及療效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3,34(12):1 908-1 911.
[15]尋知元,張國雙,江芮,等.利培酮治療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催乳素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5):278;283;290.
(收稿2015-06-18)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3-00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