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河北唐山市婦幼保健院內科 唐山 063000
?
糖尿病與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張超
河北唐山市婦幼保健院內科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與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3-04—2015-04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患者160例,根據是否合并糖尿病將其分為糖尿病組(n=40)與非糖尿病組(n=120)。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對預后進行評價,預后良好0~2分,預后不良3~6分。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對影響預后指標進行評估。結果糖尿病組預后良好30例,占75.00%,非糖尿病組預后良好50例,占44.17%,預后不良67例,占55.83%。糖尿病組預后良好率明顯低于非糖尿病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是影響預后的原因之一(OR=2.452,95% CI=1.594~3.892)。結論糖尿病是影響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血栓預后的原因之一,早期通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對溶栓后腦組織水腫改善等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糖尿?。患毙匀毖宰渲?;靜脈溶栓;預后;相關性分析
腦梗死是由于供應腦組織的血管被血栓或脫落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堵塞,導致該血管供應的局部腦組織區域發生缺血性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1]。在急性腦卒中發作期治療時,為了使患者最大程度保留腦神經功能,擁有良好預后,會對缺血半暗帶進行緊急溶栓等處理治療[2]。但研究表明,溶栓效果及患者預后受多種因素調節干預,其中糖尿病是導致溶栓預后效果不良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3]。在本次研究中,選取2013-04—2015-04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患者160例,分析并探討糖尿病與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04—2015-04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患者160例。現將120例患者根據是否合并糖尿病將其分為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男87例,女73例。年齡33~77(63.72±12.32)歲。納入標準:(1)年齡滿18周歲。(2)前循環卒中發病時間<4.5 h,后循環卒中發病時間<6.0 h[4]。(3)采取靜脈溶栓治療。(4)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持續在1 h以上。(5)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顱內出血者。(2)有出血傾向者。(3)有溶栓禁忌證者。(4)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
1.2實驗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回顧性分析2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2組患者預后[5]。
1.3評價指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對預后進行評價,預后良好:0~2分,預后不良3~6分[6]。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對影響預后指標進行評估。

2結果
2.12組單因素分析糖尿病組預后良好率明顯低于非糖尿病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單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糖尿病是影響預后的原因之一(OR=2.452,95%CI=1.594~3.8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討論
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是以盡快恢復缺血腦組織的血液供應,搶救未完全壞死的神經細胞,減輕缺血缺氧對腦組織的損傷[7]。但研究表明,溶栓效果及患者預后受多種因素調節干預,其中糖尿病是導致溶栓預后效果不良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血液含糖量高,且2 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有高胰島素血癥,這些都會加大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的表達,抑制組織行纖溶酶原激活劑的活性[8]。此外,高血糖對血管內皮細胞處的多糖-蛋白質復合物相互作用,加強內皮血小板的黏附作用[9]。高血糖還學導致出現蛋白糖化[10],如參與凝血和纖溶過程的蛋白。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謝異常現象,HDL-C低,使得血管抗氧化,抗炎性,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均減弱。
據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患者暫時未發現對溶栓腦血管再通效果有明顯影響,但其血糖升高水平與癥狀性腦卒中發生率存在一定聯系[11]。在其他報道中指出,缺血性卒中患者,其入院時血糖水平越高,患者預后越差,該發現表明入院血糖水平與腦卒中程度相關,可能是評價其預后的指標之一[12]。血糖長期居高不下可能對腦組織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抑制閉塞血管自我修復及再通,同時血糖異常對腦血管進行性影響導致內皮及基底膜結構發生改變,通透性增加,進一步加重局部水腫等損傷。血管內血糖異常升高也會導致酸性物質及氧自由基的釋放,引起腦局部酸中毒,而研究顯示,酸中毒可延緩溶栓效果,影響患者卒中預后[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腦卒中溶栓預后效果相對較差,可能與長期血糖異常升高有關,該結果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中基本一致[14]。為了減輕因血糖異常升高造成的預后差等影響,胰島素等降糖藥應適當予以使用,但根據研究顯示,通過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并不能明顯改善患者溶栓后腦功能恢復情況。據此可知,為了提高患者溶栓預后效果,早期通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十分重要,應用及時對溶栓后腦組織水腫情況改善有明顯幫助,盡可能增加腦組織灌注面積[15]。
綜上所述,糖尿病是影響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血栓預后的原因之一,早期通過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對溶栓后腦組織水腫改善等有明顯效果,值得臨床注意。
4參考文獻
[1]蘇敏,楊衛新,王萬華,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致出血性轉化及其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1,44(11):754-758.
[2]張艷華,趙施竹.大腦中動脈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動脈溶栓與靜脈溶栓的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0):2 275-2 277.
[3]張圣,金信春,陳智才,等.時間追蹤對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流程速度的影響[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7):460-463.
[4]楊璐萌,程忻,凌倚峰,等.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計數和凝血功能指標[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7):464-468.
[5]龔金紅,惲文偉,陳苑,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前抗血小板治療安全性系統評價[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1):65-70.
[6]Akamatsu Y,Nishijima Y,Lee CC,et al.Impaired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flow contributes to the poor outcom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troke in the type 2 diabetic mice[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5,35(9):3 851-3 864.
[7]陳偉莉,丁信法,張圣,等.動態CT血管造影評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側支血流與靜脈溶栓預后的關系[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3(1):14-19.
[8]Callahan A,Amarenco P,Goldstein LB,et al.Risk of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r metabolic syndrome: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SPARCL)trial[J].Archives of neurology,2011,68(10):1 245-1 251.
[9]尤壽江,曹勇軍,肖國棟,等.伴有心房顫動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的療效及預后[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10):681-686.
[10]樓敏,嚴余清,陳智才,等.灌注加權成像-彌散加權成像不匹配與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后早期再灌注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7):471-477.
[11]劉勇林,陳仰昆,肖衛民,等.DRAGON評分在預測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預后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3,34(13):2 043-2 045.
[12]黃鏹,武劍,馬青峰,等.全腦CT灌注成像指導靜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43):3 419-3 423.
[13]王貞,張萬里,馮靚,等.心房顫動與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預后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11):725-729.
[14]蔡新,孫建忠,陳智才,等.磁共振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血管高信號對前循環腦梗死靜脈溶栓預后的影響[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9):628-632.
[15]萬錦平,張圣,劉克勤,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靜脈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轉化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3(1):36-42.
(收稿2015-06-17)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3-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