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申 畢慶國 王海鵬
社區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和血糖控制狀況的影響
姚申1畢慶國2王海鵬3
【摘要】目的觀察比較社區綜合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和血糖控制狀況的影響。方法選取該社區18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和社區干預組,常規干預組使用常規藥物控制患者血糖,社區干預組除常規藥物控制血糖之外還給予患者社區綜合干預措施,隨訪2年。使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估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情況,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評估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并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和血糖控制情況。結果與基線時相比,常規藥物治療組與社區干預組均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評分(P<0.05);與常規藥物組相比,社區干預組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提高更優,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降低幅度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干預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改善預后。
【關鍵詞】社區干預;疾病認知;糖尿病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on status of disease cogni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80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treatment group(conventional blood glucose regulation)and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received 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based on routine treatment).The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cale,fasting blood-glucose,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ithin 2 year.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interven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d in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ore an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core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P<0.05).However,the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ore and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core were higher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routine treatment.The fasting blood-glucose,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 lower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routin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could effetely improve status of disease cogni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
【Key words】Community intervention,Disease cognition,Diabetes
糖尿病是一種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所影響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隨著老齡化人口的進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其中95%是2型糖尿病[1]。糖尿病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病、腎臟疾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而且其發病危險因素的多樣性,病程的難治性及反復性為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不便[2]。因此,以社區為中心的綜合干預措施對降低糖尿病危害、控制糖尿病病情及預防糖尿病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對上海某社區2011年1月~2013年12月患有糖尿病的患者180例進行相關社區綜合干預,擬為糖尿病患者社區綜合診治提供方案,具體報道如下。
1.1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區內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納入標準為:有糖尿病癥狀加隨機血糖≥11.1 mmol/L和(或)空腹血糖≥7 mmol/L和(或)OGTT試驗(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隨機分組為常規治療組和社區干預組,每組90例。其中常規藥物治療組男性38例,女性52例,年齡36~86歲,平均(62.1±9.8)歲;社區綜合干預組男性34例,女性56例,年齡32~84歲,平均(61.6±10.5)歲。不愿參加隨訪、嚴重冠心病、意識不清、認知功能障礙、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嚴重腦血管疾病、血液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腎功能不全、嚴重器官功能障礙等患者不納入本次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入組患者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iabetesself-efficacyscale,DSES)和自我評估量表(Diabetesself-managementscale,DSMS)基線評價[3],了解患者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自我認知情況及自我管理情況。兩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而社區干預組除常規藥物治療之外還采取社區綜合干預措施,具體干預措施如下:加強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個人家庭檔案,鼓勵家庭成員在糖尿病護理之間的交流);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科普(開展社區知識講座,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普及,宣傳手冊制定,動畫、多媒體資料,專家宣講等);制定個性化飲食(少食多餐、低鹽、低脂的飲食方案);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煙、適量運動);藥物依從性的監督(避免出現不按時服藥,忘記服藥等事件);每組患者每3個月門診隨訪和電話隨訪1次,隨訪2年。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與首次干預前及隨訪后進行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每張問卷總分100分[3],評分越高代表患者對糖尿病認知情況明確和自我管理良好。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分比較
與基線時相比,常規治療組和社區干預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分升高(P<0.05);與常規藥物組相比,社區干預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分升高更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評估量表評分比較()
注:*與同組基線時相比,P<0.05;#與常規治療組相比,P<0.05
51.6±4.7 79.4±15.3*#組別 自我效能量表(分)自我評估量表(分)常規治療組基線時2年后社區干預組基線時2年后40.6±16.4 64.3±13.7*46.3±13.5 66.4±14.2*43.5±15.7 83.6±11.2*#
2.2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比較
與基線時相比,常規治療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無變化,而社區干預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降低(P<0.05);與常規藥物組相比,社區干預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降低幅度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根據相關統計結果,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約有9240萬,而其控制率不足1/3,同時又具有不可根治性、遷延性、治療手段局限等特點[3]。控制不當的糖尿病引發的心腦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等更加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危和生活治療。國際上針對糖尿病診治共識已轉變為以飲食療法為基礎,以糖尿病教育為根本,結合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及相應的病情監測[4]。長期的、有計劃的、系統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對于延緩糖尿病患者病程,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是傳統醫學模式向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方向。社區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所,圍繞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創造健康環境對糖尿病的相關診治具有優越的便利條件,符合國際糖尿病的診治共識[5]。
表2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比較()
注:*與同組基線時相比,P<0.05;#與常規治療組相比,P<0.05
常規治療組基線時2年后社區干預組基線時2年后8.42±1.24 8.25±1.13 10.74±2.68 9.63±2.32 6.74±1.46 6.43±1.08 8.48±1.32 6.54±1.09*#10.13±3.16 7.85±2.14*#
對糖尿病患者施行以社區綜合干預為輔助手段,包括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合理飲食調整、適量的運動方案、藥物治療指導、心理健康咨詢等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減少心、腦、腎血管等并發癥的發生[6]。本研究將糖尿病的綜合干預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相結合,對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區內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綜合干預,研究結果發現在常規治療組和社區干預組均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而社區干預組糖尿病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評分更高,提示社區干預比常規治療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及自我管理能力。對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相關指標進行檢測發現常規治療組在血糖指標無變化,而社區綜合干預組可以進一步降低血糖指標,提示我們常規治療結合社區的綜合干預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從而改善疾病的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有計劃和系統的多因素干預,能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因此,針對糖尿病患者開展社區綜合干預措施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高血糖引發的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付阿丹,魯桂鳴,楊靜,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8):3268-3270.
[2]阿拉騰.2型糖尿病的社區預防[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3):471-472.
[3]Yang ZJ,Liu J,Ge JP,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the 2007-2008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J].Eur Heart J,2012,33(2):213-220.
[4]史波英,張明君,吳靜雅,等.2型糖尿病社區運動干預效果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5):4079-4081.
[5]楊穎,崔學利,曹碩,等.糖尿病社區綜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員參與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2):2553-2557.
[6]趙林,楊勇.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社區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7):632-634.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11-0059-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1.038
作者單位:1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上海2001202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心內科,上海2000323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上海200120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on Status of Cognition and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Diabetes Patients
YAO Shen1BI Qingguo2WANG Haipeng31 General Practice,K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0120,China,2 Cardiology Department,Pu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3 General Practice,Xinc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0120,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