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廣亮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60
基于視覺景觀風貌分析的規劃控制指標制定
——以南沙自貿區門戶地塊規劃控制指標研究為例
文/何廣亮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州 510060
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我國城市規劃編制體系中是一個管理與實施的關鍵性規劃層次。作為控制性詳細規劃核心的規劃控制指標更是規劃管理的直接依據,是控規編制的重點。對于城市重點區域的指標制定,還要考慮對區域景觀風貌的影響。本文從視覺分析的原理入手,以廣州南沙自貿區門戶地塊規劃控制指標研究為例,把景觀園林學常用的景觀風貌分析手法和原理應用到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對規劃控制指標的制定起到輔助作用,以期能有助于提高規劃指標制定的科學性。
視覺景觀;風貌分析;控制指標
現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及指標體系的確立已相當成熟,但隨著城市發展和規劃理念的不斷更新,針對這些控制指標制定的研究顯得愈發重要。其中規劃控制指標體系中建筑控高、建筑密度等指標會對城市風貌構成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引入視覺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2.1 最適視域與視覺分析
平面構成是現代視覺傳達藝術的基礎理論,是將點線面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產生出無窮變化的圖形,給人特殊的視覺效果,視覺分析包括三大要素:
視點:指觀察者自身眼睛位置。視點的高低、遠近變化,都會影響物體透視。
視線:指視點和被觀察物體所連接的直線。
視域:指觀察者向前觀看時眼睛所看到的范圍。這個范圍由視點射出去的無數條視線所形成一個圓錐體,其底部的范圍就稱為視域。
醫學研究表明,在保持平視的情況下,人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視角為26°~30°,水平視角約為45°~60°。以此視域形成的景觀清晰而平和,稱為最適視域。所有視覺分析均是基于此視域范圍研究。
2.2 景觀風貌與視覺分析
視覺分析是一種基于人眼觀察能力和習慣的分析方法,是景觀園林學和地理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基于人眼視覺感知的技術研究手段,能銜接風貌體驗者與風貌要素之間的關系。此外,視覺景觀風貌分析具有融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特點。近年來,很多學者探究視覺分析在建筑與城市設計中的相關應用,但目前針對控規階段的視覺分析研究和應用尚不成熟,仍需進一步探索。
根據《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指引(試行)》要求,控規的規劃控制必須反映各地塊的全部強制性內容,主要包括:用地面積、土地使用性質代碼、土地使用性質、地面以上總建筑面積、綠地率、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公服和市政設施用地種類、規模等。
土地使用性質、容積率、建筑總面積等指標可通過上層次規劃分析、功能分析、經濟測算等方法推導,綠化率、公服設施種類及規模可參照《廣州市城鄉技術規定》推導。而建筑限高及相應的建筑密度指標則具有不確定性,鑒于其對城市重點地區風貌具有較大影響,本研究嘗試通過引入視覺景觀風貌分析,幫助合理推導地塊的建筑限高及建筑密度指標。
4.1 背景概況
項目研究地塊位于中國(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入口東側,是南沙新區的門戶(萬洲大橋入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城市區位。同時,研究地塊東部為大山乸,是南沙新區自然風貌較好的地區。根據相關規劃、項目開發意向及前期經濟測算,可作為商業用地或商業兼容居住用地,容積率2.8,建筑限高及建筑密度指標則需通過研究論證確定。
4.2 研究方法
研究通過對區域內主要觀察者分析,確定視高和觀察路線,通過可視范圍分析,確定主要視點,并對主要視點進行情景模擬,判斷各種建筑限高下對區域景觀風貌的影響,最終確定規劃指標及提出下層次規劃建議。(圖1)

圖1研究方法思路示意圖
4.3 確定視高與觀察路徑
通過對區域交通分析,可以確定,該地塊建筑影響自西向東的車行觀察者觀賞大山乸風貌,而主要觀察路徑為萬洲大橋西往東車道。(由于該道路為城市快速路,人行觀察者不是主要觀察人群)。經過該路段日間車流量采樣分析[轎車(5-7座)占74.5%、客車占17.2%,其他車輛(工程車等)占8.3%]確定,因此確定主要視高為1.3m和1.9m(轎車、大巴的視高)。
4.4 確定主要研究視點
確定觀察路線后,利用Arcgis可視域分析技術,分析沿該觀察路徑可視大山乸山體面積,在此基礎上確定4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視點。(圖2)

圖2可視域分析圖
4.5 視點景觀風貌分析
確定視點后,利用Sketchup軟體,建立區域各的實景模型,選取建筑限高60m、建筑密度40%,建筑限高80m、建筑密度30%,建筑限高100m、建筑密度25%作為三種指標情景,分析在這3種情況指標控制下,項目開發前后,城市景觀風貌的變化,進而得出該指標對城市景觀風貌的影響程度。(評判項目對城市風貌的判斷主要有:對山體遮擋程度、是否有一定面積的視線通廊及建筑天際線情況),(圖3)

圖3景觀風貌分析評價標準圖示
以高度建筑限高60m、建筑密度40%,及建筑限高100m,建筑密度25%兩組數據在視點B和視點C情況為例:
1)視點B:在Sketchup軟體中設置視高1.3m(示例僅以轎車為主要觀察人群)、視角(最適視域)55°,觀察分析該視點對風貌構成影響的要素,并分析這兩種指標下項目開發對現有風貌的影響:在此視點下,由于視域較大,視距較遠,項目可視面積在整個視域所占比例較少,相對而言,現狀建筑對景觀風貌影響更大。因此可以判定,該視點下該項目地塊并非對風貌構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各情景下風貌影響均較小。(圖4)

圖4視點B視覺景觀風貌分析圖示
2)視點C:在此視點下,視域范圍內,開發項目對背景大山乸存在直接遮擋作用,因此,對景觀風貌影響最大的因素。通過Ecotect軟體計算視線遮擋面積,并在Sketchup軟體中觀察視線通廊及天際線情況,從而量化對景觀風貌的影響程度:
·建筑控高60m,建筑密度40%的情況下,山體遮擋率為38.7%,留出山體的視線通廊1條,主要遮擋中部最高峰山體。建筑天際線較平直。
·建筑控高100m,建筑密度25%的情況向,山體遮擋率為31.2%,留出視線通廊4條,主要遮擋北部次高峰山體。建筑天際線出現一定變化走勢。(圖5)

圖5視點C視覺景觀風貌分析圖示
4.6 指標確定與下層次規劃建議
通過對上述幾組數據的情景分析,推導得出在地塊控高100m,建筑密度25%的情景下,對大山乸遮擋面積最少,留出視線通廊較多,天際線變化較豐富,因此確定該地塊建筑控高≤100m,建筑密度≤25%。
通過視覺景觀風貌分析,可以得出,地塊北部區域是對景觀風貌影響較小的區域,因此建議下層次規劃應細化控高限制,以形成自北向南高度逐漸降低的建筑空間布局。(圖6)

圖6下層次規劃建議圖示
本文以南沙萬洲橋頭地塊控規指標研究為例,應用視覺景觀分析輔助建筑控高及相應的建筑密度指標確定,研究過程重點有:1通過現狀交通數據采集及運用GIS可視域分析確定研究的觀察路線、視高及視點;2運用情景分析法借助Sketchup軟體構建各種控制指標下項目開發情況模型;3借助Ecotect軟體量化分析項目對景觀風貌的影響。
本文提出在城市風貌重點地區規劃控制指標制定研究中引入視覺景觀分析方法,提高規劃控制指標的科學性,是本文的創新之處。可視化分析技術應用于輔助規劃指標決策,可直觀地幫助規劃編制者和決策者直觀判讀指標的合理性,從而做出更科學的判斷,這可以是今后深入探討的一個方向。
[1]袁青.基于視覺分析的大地景觀風貌優化策略[J].地理研究,2014,12.
[2]曾舒懷.城市設計中視線分析的控制方法與應用研究[J].南方建筑,2009.
[3]蔡瀛.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探索與創新—《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指引》解析[J].城市規劃,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