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童 常 瑜
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問題研究
張一童常瑜
本文論述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從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業的行業協會體系,加大對物流人才的培養,推進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發展,促進物流業態的劃分四個方面提出了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升級發展的措施。
中國;現代物流業;產業升級
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現代物流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也給了現代物流業較大的支持,物流業對GDP的拉動效果明顯。但是,跟物流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業發展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一)供應鏈管理不到位
1.物流成本偏高
從2004年物流業總費用數據可查詢以來,相較物流發達的歐美國家、日本以及臺灣地區等,我國大陸地區的物流業成本偏高,主要表現為物流業總費用占GDP的比重較高。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計算得出,我國的物流業總費用逐漸上漲,物流業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一直圍繞在17%左右,只有從2014年、2015年近兩年才開始有所下降,2015年的物流業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仍然有16%。
2.物流設備、技術水平較低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的物流設備、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設備和技術水平仍然較低。在物流設備、物流技術的控制方面、冷鏈物流、特殊產品物流等方面都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足。在物流設備方面,美國儲存和制冷貨車運輸業,經營者投資使用電子穩定控制系統來防止傾翻,有效控制制動系統和發動機轉速。使用電子跟蹤裝置、車輛監控系統、計算機系統快速定位司機位置來提高周轉率;監控車輛速度、加速度、剎車、易腐貨物的溫度和濕度;使用預警技術,即當車輛快速接近時軟件系統利用雷達技術提前通知駕駛員,并且發動機電腦根據發動機性能趨勢預測部件的故障。而我國在上述方面物流設備的開發和使用還處于空白階段或起步階段,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二)第三方物流缺乏規模經濟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然而,跟國外發達的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相比,我國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場規模明顯偏低。跟據美國阿姆斯特朗顧問公司統計數據,2011年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達到1338億美元,而我國同期的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僅為886億美元,遠遠落后于美國。截止到2014年底,歐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已經達到80%,而我國2014年開展物流外包業務的工商企業比例僅為63.3%,且工商企業外包物流業務量占企業總物流量的比例為80%以上的企業占比僅為40.3%,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遠低于歐美等物流業發達國家。
(三)缺乏高效的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的發展程度直接代表了產業發展水平以及產業內自制、產業外議價能力。在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中,行業協會處于較為嚴重的缺位狀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是由政府間接進行管理的,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在數據提供、信息平臺的建立方面,也存在較多的不足,從而導致現代物流業中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物流專業人才數量較少
隨著現代物流業在我國的發展,物流人才的缺乏成為了行業發展的短板,直接影響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提升。經統計,許多高校物流專業的師資力量、科研傳承等方面不達標,存在著高校盲目跟風開設物流專業的現象,這導致了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的教育跟不上。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的物流從業人員中,缺乏統一的行業資質培訓以及上崗資格認證證書,不能保證物流從業人員的素質。且現代物流行業內企業大多沒有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的觀念,物流從業人員缺乏對物流知識的更新以及物流技能的掌握。
(一)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業行業協會體系
行業協會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無論是日本農協對日本農業的作用還是美國物流協會對美國現代物流業的影響,因此,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的升級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國現代物流業的行業協會體系。
根據我國目前現代物流業發展狀況以及發展背景來看,物流協會的建立適合采用垂直模式,即由各級政府牽頭組織大型龍頭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參與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的領導者可以由行業內幾位大型龍頭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輪流擔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選舉融入到行業協會領導者的選任中,確保物流行業協會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此外,物流行業協會還要積極重視自身的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將公開招聘、公開競聘以及公開投票的方式運用到人員配備中,從而提高行業協會的工作效率,從而有效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宏微觀引導和橋梁作用。
(二)加大對物流人才的培養
第一,物流人才的培養離不高等教育。政府以及教育部門要引導、補貼支持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進行相關的專業設置,并對各個高校開辦的物流相關專業的師資、教學以及科研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促進高效物流專業教育水平、教育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從源頭上增加我國物流方面的專業人才。第二,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物流企業對在崗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物流企業要積極與各級高等教育以及職業教育進行聯合,通過采取校企聯合辦學、聯合培養等方式,提高企業在崗人員的物流專業素質。第三,行業協會作為將物流企業組織起來的社會團體,也應該在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行業協會之間也可以組織企業成員或者行業協會的會員之間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分享經驗以及物流咨詢等。
(三)推進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發展
推進我國物流相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方向發展,需要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多方面的努力。第一,政府要不斷完善綠色物流、循環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當前我國在物流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多在交通運輸方面,在物流加工、包裝、流通加工、物流倉儲等等各個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有待進一步完善。第二,企業要積極踐行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理念。企業在物流作業的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術水平以及發展管理理念等,提升企業自身在循環物流以及綠色物流方面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第三,國家級行業協會要參照國外物流業發達國家的行業標準來制定我國的行業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標準,明確循環物流、綠色物流的指標。
(四)促進物流業態的劃分
當前,我國對物流業態的劃分還大概遵循的思路是:在物流統計的分類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劃分。在此基礎上,基于物流業認知和創新的角度,按照物流業的發展方式,物流業的工作范圍、物流對象的特點、物流產品的特征、商品流通的主體內容、特殊物流服務等方式對我國的現代物流業進行業態的劃分,從而在理論方面為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思路,促進物流產業的升級。
[1]中國統計年鑒[M].2004—2015.
[2]陶君成,徐青青.我國物流發展的業態結構及升級路徑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9):23-27.
[3]孔文.基于現代物流下的物流產業分析及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4]賈玉敏.美國物流業發展分析[D].吉林大學,2014.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