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養(yǎng)老知多少 國外老人“耍花招”
文化風俗不同、生活觀念的差異造成了各個國家之間養(yǎng)老、敬老方式的千差萬別,為了更好地敬老,日本政府規(guī)定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一為敬老節(jié),是法定節(jié)假日,連商家也要讓利敬老;韓國更有獨居老人生活輔導員幫助解決老人生活上以及心理上的難題……養(yǎng)老方式千萬種,但最終的目的我們不會遺忘,更好地生活,更快樂地生活。

除了“國際老年人日”以外,日本政府規(guī)定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一是敬老節(jié),這一天全國放假,各地有種種活動。這一天,各地都要為老人舉行慶祝活動。兒女們會陪著老人出游,商家也會對老人特別優(yōu)惠,首相要向百歲老人發(fā)賀信和贈送銀杯,地方官員也要向百歲老人贈送“敬老金”、發(fā)慰問信或登門拜訪,各個家庭向老人敬拜,70歲以上的老人可免費坐公交車……各地在“敬老日”這一天開展各種群眾性敬老活動。
2000年,韓國65歲以上的人口突破總人口的7%,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地緣相近,文化相近,很多韓國老年人的觀念也同中國老人相似,表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不愿意離開家住進養(yǎng)老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韓國政府特別安排了“獨居老人生活輔導員”,她們基本由40歲左右的女性組成,會定期給老人打電話,陪老人聊天,教他們一些保健知識,并了解老人們的生活情況等等。
按照歐美地區(qū)的傳統(tǒng),老年人年紀大了,往往會選擇住進老人公寓或養(yǎng)老院。美國的養(yǎng)老院很重視老人們的休閑活動,經常組織老人們去戶外活動,使老人們保持健全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體魄。一般夏季每周5次,冬季每周2次。學校、社區(qū)、宗教機構都會定期、不定期地來養(yǎng)老院幫助老人,或做義工,或捐贈物品。
在比利時,許多老年人把退休看成是對自己以前工作的回報,退休后什么忙碌都沒有了,真正是“清風明月無人管”的閑適。
比利時社會保障制度到現(xiàn)在已經十分完善,退休人員都有豐厚的養(yǎng)老金。比利時的老人大多數(shù)都有自己的房產,既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在比利時,走到哪里,都有老人俱樂部,主要以運動型活動為主,到處可見有著健壯體魄和旺盛生命力的老年人。
在比利時,社會福利政策也是向老年人傾斜的,隨著老年人平均壽命的延長和醫(yī)療費用的增加,國家的負擔也是越來越重,有些政黨也主張改革福利制度,但是,任何一屆政府都不敢輕舉妄動。任何一位當權者觸動了退休人員的利益,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
(河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