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及各個部門對于博物館的建設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因此,博物館在社會教育宣傳方面和服務工作方面所體現出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由于社會教育和服務是博物館當中兩個重大的職能,因此在博物館的建設當中,一直以服務社會為重要的發展目標,其重要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本文就博物館作為分析對象,對其所產生的社會教育宣傳與服務進行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服務工作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為目的。因此,本文就博物館對社會教育宣傳與服務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博物館對于社會服務工作需要改進的策略和方法。
1 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特點
博物館與外界之間相互聯系,主要是通過社會宣傳教育的方式實現,社會宣傳是實現博物館與外界接軌的方式之一。社會教育宣傳工作本質上是根據社會現狀,對博物館陳列的物品、藏書等相關文物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傳播文化知識和背景。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呈現方式也向著多樣化展開,并逐漸成為社會當中的主要的趨勢。于是對于博物館文化內涵的要求也更為深厚,各個國家也開始重視對于文化和博物館的建設,博物館不僅具有參觀的價值,還能夠為人們提供多種文化服務,讓人們感受到身后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也逐漸成為社區的文化交流中心,服務的范圍也日益擴展。
博物館具有宣傳社會文化和教育的價值意義,內容豐富多樣,內涵深刻,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博物館的三大重要職能是收藏、研究以及文化傳播,這三項職能在推動博物館的發展過程當中,缺一不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性的開放,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博物館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涵和凝聚力,能夠激發人們對國家的熱愛之情,也能夠看出一個國家在滾滾歷史長河當中的路程,因此,博物館的建設對社會教育意義具有重大的作用。
2 博物館的宣傳途徑
由于博物館內陳列的大量物品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因此能夠從一個館中看出所歷經的路程,但是由于我國現代對博物館建設的一種不夠重視以及儀器和設備的不夠先進,因此在目前這個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以往的傳統的傳播模式不能夠滿足當代的參觀需求,現當代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應當積極結合現當代信息的快速發展,通過特別的傳播模式,如新聞媒體和展覽會等專題活動進行某些具體文物的講述,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樣能夠使博物館的文物不拘泥于形式也可以廣泛的傳播,想要去參觀的人不必親自跑去,在電視或者多媒體網頁上面一樣可以感受到歷史的足跡,可以給人帶來文化的享受和視覺的沖擊,拓寬了參展的方式和多樣化,進而普及了教育的意義。博物館的參觀和展覽也可以借助廣告,網頁等方式向大眾進行傳播,但是在傳播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廣告設計和網頁設計的質量,需要有文化內涵深度,使人從廣告中就可以感受領略到物品的精髓以及內涵深厚。這樣才能夠引起觀眾的注意力,達到宣傳和教育的意義。
3 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工作的策略
3.1 創新文化理念的提升
當今社會當中,博物館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場所,它的意義在于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層面的知識和觀念的服務。因此,在進行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宣傳工作的過程當中,因此在博物館的服務建設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改進的就是對于博物館的社會服務理念的一種轉變,因為博物館向人們傳達的是一種歷史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向人們傳輸知識和意蘊的一種場所,因此博物館需要牢牢抓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因此應當在展覽的過程中,注意方式的選擇,吸引人們進行有效的參觀和觀賞,比如說,在展覽陳列品的方面,應當鼓勵具有多種豐富資源的博物館參與當中,制定相關的合理的產品交換的計劃,這樣能夠充分提高民眾參觀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文化的盛宴,供人們參觀,這樣更能促進文化的多樣化的傳播。
3.2 服務質量的提升
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服務質量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好的視覺和專業的享受,去參館的心得體會如何,很大一部分程度也受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服務水平的影響。因此,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保障國家政策的有力施行,規范從業人員的行為以及對他們專業技術的一個考查,通過培訓對員工的專業化程度要求逐漸提高,并且注重員工個人精神生活的培養,激發員工不斷的努力向上,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服務,這樣才能夠使博物館走向大眾的視野。人們可以通過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一些文物的講解,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這些文物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能夠從這些專業知識上深刻感受到悠久的文化,從而熱愛這種文化。
3.3 服務范圍的拓展
博物館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寬,因此首先要實現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供需平衡。在實際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應當將農民和工人看成一個整體,根據他們自身對于文化的一種熱愛以及了解,感受博物館內文物的身后內涵,激發他們對于歷史長河的學習的興趣和一種了解。因此需要圍繞農村和相關人員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建設,促使更多的人能夠走進博物館,給更多的人帶來影響,同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受眾群體的不同,幫助農民朋友更加直觀的了解歷史和文物,從各個方面實現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服務的供需平衡。
4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對博物館進行社會教育宣傳和開展服務工作的過程當中,應當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的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夠感知文化和博物館的深刻內涵和文化精髓,也應當提升博物館的管理理念和從業人員的素質,這樣才能夠使社會上的人們更多的接觸到這些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現代和將來培養更多具有民族節氣的人民,才能夠使我國的精神氣質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深深浸入每一個人民的腦海當中,才能夠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廣泛的傳播開來,在幽幽的歷史長河當中永遠散發著經久不息的光芒,照亮整個世界。
參考文獻
[1].邱楓.深化博物館社會教育與服務工作路徑探析[J].企業導報,2015 (06):192+159.
[2]馮麗娜.試論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展[D].內蒙古大學,2012.
[3]王裕昌.深化博物館社會教育與服務工作之設想[J].絲綢之路,2009 ( 08 ):86-88.
[4]黃建國.美國“博物館之友”內涵和職能初探 [D].重慶師范大學,2009.
[5]王煥麗.博物館教育項目的策劃與實施 [D].復旦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