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佩琦 金玉婷
摘 要:學校教育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教育上的不民主不平等會嚴重影響教育的質量。學生把被強迫的學習當成習慣,漫無目的地學;老師忽視學生的差異性,按部就班地教;學校機構為了自身利益,不以學生為本。現在學校教育中的種種問題都在危害著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民主;教育;學校;官本位
1 無意識學習
學校是一種重要的傳遞知識的方式,讓不成熟的人們養成好的性情傾向。我們這樣重復強調教育民主,就是為了防止僵硬的學院化和形式化的教育觀。學校教育一旦僵化,就很可能會誤導人們將學習所獲得的肉體上的效果和道德上的效果混淆起來。在我看來,肉體上的效果也就是機械學習所獲得的,學生們通常會認為學習是為了通過考試。而道德上的效果是指我們了解學習的意義并從中學到了真正的東西,把這些知識內化為自己的。
改革開放至今,有關教育民主的新政策不斷出臺,但我們可以跟自己的小輩去比一下,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學校教育本質上是沒差多少的。這些政策一步步執行下來真正作用到學生身上是很小的。我們要教育民主,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的發展,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可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大呼個性被束縛了。我們仿佛還未逃出教材和教師這些外在權威的控制。現在大多數人好像是被強迫學習,對待學業草草了事。知識分子不等于知道分子,知識分子應該是是有主見的、批判的。
因為沒有思考過學習的意義,我們只是漫無目的地學。沒有目的的學習會使一個人就會失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所學的只是也不過是過眼云煙并不會對人產生內在的持續不斷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我們到底在學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而不學習那些。我們重復做一些練習題,使自身產生對于某一刺激的特定回應。當這個習慣形成了,似乎這塊知識就被我們攻克下來了。這樣的學習只能算是訓練,并非真正之學習。我們被知識控制,而不是我們掌握知識。就比如說一個孩子每次遇到某個人都被強制要求鞠躬,久而久之鞠躬成了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方式。但是,其實這個孩子是不知道鞠躬就表示尊敬。只有人們意識到自己在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是為這件事的意義而行動時,才可以說他是真正行動著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我們明確自己學習的內容和意義時,我們才算是被教育或被培養的。
2 無差別教育
有效的教學必須注意這一事實:教育把個人及其需要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認個人之間是有差別的。而我們現在卻是在被批量生產。就拿考試來說,我們為什么要考試?我想初衷應該是檢測一段時間的學習效果,有則加冕無則改之。這個出發點是好的,卻被現在的考試極端化了。醫療上的平等并不在于把相同的治療方法強加給每個病人,而在于醫療護理上的一視同仁。醫療測量結果上的差異也不會招致不快,但是在教育的上結果卻大相徑庭。學校的考試也相當于測量,它們卻成為一紙判決書,決定了學生的命運。像杜威這樣呼吁平等的教育家也從來不反對個別測試,他只是反對濫用這種方式,反對把學生編排到固定的類別和等級中去,然后把他們當作一個等級或群體的成員那樣來對待他們,而忽略個體的可塑性和差異性。盧梭說每一個體天生便具有與眾不同的性情……我們絕對的量化扼殺了多少的天才。
正規性的指導或者說教育很容易變得疏遠而僵死,變得抽象而迂腐。因為為了尋找一個固定的規律許多知識被符號化了,從而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總是對生活中不常運用的原理似懂非懂。而一些較“低級”的知識反而會因為在日常中的多次使用而被熟記被內化為自身的東西。那些用符號來表達的技術性信息的知識,在學校教育中變得惹人注意,這使得學校總存在一個危險:教材脫離生活經驗。這無視了教育的社會必要性,久而久之人們普遍的教育觀念被誤導。可能會使許多人把教育認同為傳授與實際生活無關的事物的活動。隨著對知識和專業性技能需求的日益增長,這個危險將變得空前巨大。
3 官本位問題
辛亥革命以來,我們一直在呼喚民主平等。但是我們的文化和國民性卻使得官老爺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我國,學校管理者大大小小都是官兒,從中小學的科級、處級,到大學校長的廳級、副部級依次不等。我們也經常在媒體上看到某縣教育局的領導兼任縣重點中學校長,某市委副書記兼任某大學黨委書記,某部委的司長局長忽然升為某重點大學校長等,這是中國教育領域常見的現象。這部分人本應該是服務人員,是為了使老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的,但他們卻有另外一種叫法——行政管理人員。當了官,就能拿到更多資源,包括學科建設資金、研究經費、教學收入分配等等,一位安安靜靜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專心做學問的學者,在學術資源占用和待遇上會遠不如那些當官的同行。因此,不少教師對教書育人已徹底失去了興趣,他們或以';學問';作為叩開仕途的敲門磚,或干脆弄虛作假以取得所謂的成果。
官本位意識使得高校的行政化傾向不斷得到強化。隨著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張,學校領導班子也加速擴張。普通高校領導班子的規模一般都要達到10人以上,規模大一點的高校要達到13人甚至更多(包括校長助理之類的職位)。即使這樣,書記校長們仍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沒有時間深入院系、深入教師和學生之中。行政權力主導與控制學校教學與科研活動,高校與政府官員結成利益共同體,高校教師的當官意識愈發濃厚,這意味著什么?學生受到教育的機會變少,質量下降。這對于學生是極其不公平的。
4 結語
學校教育僵化、老師教學一刀切、學生學習無目的,這些都是沒處理好教育與民主的關系所導致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弄明白民主是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如何發揮作用,然后慢慢糾正人們的錯誤觀念、教學中錯誤的方式方法和教育中不民主的政策,使得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學生,大到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的學校都能沐浴在民主之中。但是我們也明白教育改革肯定不會一蹴而就的。這讓我想到魯迅在《野草》中提出的一個概念“無物之陣”——就是說改革者發現周圍的東西都是舊的,但是一拳打出去卻是空的。我想我們的改革者也有這種困惑吧。面對現在這種情況,我覺得我們不要老是忿忿不平咒罵教育,或者完全成為教育的俘虜,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生活于此而高于此。
參考文獻
[1]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九卷(1916) [M],復旦大學杜威與美國哲學研究中心組,俞吾金,孔慧,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丁永為,變化中的民主與教育:杜威教育政治哲學的歷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劉成友,校長是多大的官行政級別該不該有[N],人民日報,2005年3月25日
[4]吳增基,論我國高校的官本位傾向及其克服的條件[J],學術界,2006年06期
[5]堯麗云, 朱小玉,當前學校“官本位”現象的反思[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9期
[6]魯迅,野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