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使用”,以師生意義協商互動為特色的外語課堂有益于為學生營造運用目的語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的環境,師生意義協商互動對于改良外語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實現外語教學的最高目標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外語教學;意義協商;語言運用
意義協商涉及到語言使用的過程,作為不可或缺的一種交流方式,意義協商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當兩個交流主體在互動中進行意義協商時,學習的機會就大大地增加了,作為一種特殊的互動形式,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意義協商就吸引了許多研究者的注意。意義協商在方便教師理解學習者在外語課堂中的困難及改善課堂教學實踐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闡述意義協商在外語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
1 提出問題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使用”這個核心概念已嚴重被忽略了。外語教學變成了教授語言知識,學生被要求機械地背誦語言知識,并且年復一年參加各類考試,卻很少有機會真正去使用語言。外語學習成為了一件使學生頭痛的苦差事,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積極參與課堂的熱情,并且采取敷衍的態度對待學習任務,導致外語學習情況十分堪憂。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們發現意義協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分析問題
以師生意義協商互動為特色的外語課堂,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幫助學生構建與教師運用目的語交流溝通的情境;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交流的組織者,協助者和搭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師生意義協商互動中積極參與,完成精心設計的好的語言活動,得到許多機會去獲取在交流中運用目的語的能力。毫無疑問,師生意義協商在改善外語教學課堂模式、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實現外語教學的最高目標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
3 解決問題
師生意義協商在如下幾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外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不斷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外語的興趣。在師生意義協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用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從教師的啟發和經驗豐富的溝通技巧中得到激勵。在這種互動關系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同樣重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形成一種積極的、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的環境。這樣學生在愉快、放松、自然環境中用有效的方式溝通學習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效的,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欲望想去學習,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師生意義協商同時還提供學生機會公開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的機會,獲得教師和同學們的表揚、肯定和鼓勵。學生能通過運用他們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獲得的語言知識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感覺能激發學生更加有信心和決心繼續學習,并使其形成一個持久的語言學習興趣和習慣。
2.創建可操作的語言情境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已表明語言是需要環境的,所以學習語言應該在一定的情境中。我們還需要創造良好的語言實踐課室,使得交際教學法更符合情境。語言教學活動應當融入特定的語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這意味著讓他們感到現場。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助于語言培訓,教師使用教學話語在師生意義協商教學中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它可以有效地創造語言環境,激發學生消除心理壓力和煩惱,讓他們熱情地專注于課堂活動和與教師的積極對話中。老師的反饋內容,無論是對學生的話語,或是調整自己的話語,或是意義協商為自己或學生的理解困難,老師的話語都展示了良好的溝通。課堂中的師生意義協商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他們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學生的熱情,為學生持續提供不同層次的開放式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激發出類似真實生活情境的語言互動活動,使學生在近似自然環境的情境下學習語言,幫助學生將語言與社會意義相結合,從而將語言作為一種社會工具來使用。
3.促進學生語言水平的發展
在我國,課堂是學生目的語輸入、目的語文化接觸和目的語辦輸出的主要場地,同時也是學習外語語法知識和交際策略的主要渠道。輸入并不會自動轉化為輸出,從輸入轉為輸出,再從輸出轉到輸入,這是一個實踐操作過程,師生意義協商互動是實現這一過程的有效手段。
1)師生意義協商互動能幫助學生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
2)師生意義協商互動能激勵學生自我糾正。
3)師生意義協商互動鼓勵學生更加關注話語輸出和目的語。
4)師生意義協商互動能創建大量的不同層次的機會給學生帶來大量的語言輸出,使得他們能在使用語言的實際過程中提高準確度和流暢度。
4.增強學生的語用能力
語用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進行恰當、得體、準確的交際的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掌握的語言知識是孤立的,只有當學生在進行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將理倫意義層面上的語言知識運用于交際場景并使這二者產生聯系的時候,孤立、抽象的語言知識才能在與語境的相互作用下成為具有實際含義的話語。以“Ill report this to the teacher(我將向老師匯報這件事情)”為例,在不聯系任何語境的情況下,這個句子僅僅具有其字面的意義。如果將其與一定的情景相連,則可表達不同的意思,如表示威脅,表示愿意提供幫助,或僅僅客觀描述打算等。在師生意義協商互動中,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效地運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交流,使語言資源融入情境中,展示出潛在的意義和含義。
4 總結
本文闡述了師生意義協商在外語教學中的四個基本功能,這四種功能如下:
1.有著顯著互動的意義協商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原創力,使學生愿意去學習,獲取一種成就感,保持長期的學習動機。
2.師生之間的課堂合作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真正掌握語言。
3.師生意義協商互動能為學生創設大量的語言輸出機會,使得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度。
4.本質上,師生意義協商互動是形成和發展語言交際能力過程。
參考文獻
[1] Satomi Kawaguchi &Yuan; Ma(2012. Vol.2, No.2, 57-70) Corrective Feedback, 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Grammar Development: Learner-Learner and Learner-Native Speaker Interaction in ESL.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2] 方文禮. (2005). 意義協商與外語焦點式任務型教學. 外語與外語教學. 第1期, 總第190期
[3] 康艷&程曉堂 (2011). 外語教師課堂話語功能新框架.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FLLTP), 第3期
[4] 潘承君&鄭建新 (2010). 意義協商的外語語用教學探討.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3卷 第4期
[5] 錢薇薇.(2005).協調互動與學生即時輸出. 碩士學位論文. 南京師范大學
[6] 仇永香.(2011).初中英語課堂互動中教師協商性話語個案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南京師范大學
[7] 盛瑞紅.(2009). 任務型教學意義協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
[8] 魏永紅.(2003). 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 博士學位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
[9] 趙飛 & 鄒為誠. (2009). 互動假說的理論建構.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FLLTP), 第2期
[10] 張素敏. (2009). 意義協商研究:回顧與思考. 中州大學學報. 第26卷 第3期
作者簡介
黃異(1986-),女,漢族,湖南株洲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