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珠
摘 要:多焦點鏡片是采用非球面、非對稱設計,在同一片鏡片上,分上光區、過渡區和下光區三個主要視區,從上到下度數逐漸變化,完全不像普通花鏡那樣頻繁戴上、摘下或者遠用、近用兩付眼鏡來回換戴。配制合格的漸進多焦點眼鏡需要完整,準確的驗光,還需要精湛的裝配技術。以下是本人對漸進多焦點眼鏡驗配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漸進多焦點;眼鏡;驗配
1 在年齡方面的選擇
40歲左右的中老年看遠看近需要兩付眼鏡者,一般年齡在40~65歲不等,最佳年齡在55歲以前。
2 選擇合適的對象
選擇顧客不是所有的老光者對漸進鏡片的適應都同樣地快,而且對漸進鏡片的適應情況與顧客的需求、主動性的強弱,以及本人的屈光條件、瞳孔的大小等因素有關。
2.1 有顯性斜視和嚴重復視的慎配,否則易引起不良反應。
2.2 鼻梁特別低的人慎配,因為鏡眼距不夠。
2.3 脖子短以及有頸椎病的人慎配,因為漸進片在鼻側和顳側處有像差區,看兩旁物體需輕轉頭部(以正視為正),有頸椎病的人轉頭困難,就會很難適應。
2.4 初配漸進多焦鏡(特別是55歲以上的人員)慎配,以前沒有戴過眼鏡其年齡較大的人會很難適應。
2.5 兩眼視差過大者(>2.00DS以上)及矯正視力不到0.8者慎配。
成功的漸進多焦點眼鏡片配戴者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理特點。具體地講,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希望避免單光閱讀鏡戴上摘下的麻煩;不喜歡雙光鏡或三光鏡難看的外形;喜歡嘗試新事物——尤其是有冒險精神的中距離模糊的中老年人。良好的生理特點包括:進入老視狀態不久;個子較高,脖子較長,脊柱靈活性較好;無暈車、內耳疾病等情況;有較好的閱讀習慣(如背挺得較直等)。除上述外,配戴漸進多焦點鏡片的消費者還應有優越的經濟條件。
3 正確進行驗光
3.1正確的驗光是漸進鏡片成功的關鍵。在驗光之前必須要了解顧客的戴鏡史。比如以前是否戴過眼鏡?目前是否戴眼鏡?是遠用還是近用?是否滿意?來配鏡的目的是什么?
對于近視眼則要先測量目前戴的眼鏡的光度,并且要問他對目前的眼鏡的遠用光度是否滿意?有什么問題?檢查前應反復準確測量遠用瞳距,分別記錄左、右眼的單眼瞳距,然后進行主客觀結合的驗光程序。初步檢查遠用屈光度后,要做一次視力平衡檢查。確認遠用度數,既要考慮原來舊眼鏡的遠用度數,以及現在對遠用視力的要求,另外還要考慮為了不使下加光過大,引起周邊散光過大或過渡槽過窄,因此,漸進多焦點眼鏡遠用屈光度確認原則則應該為:近視能淺則淺。
對于遠視眼,同樣要測量目前所戴眼鏡的遠用光度.在顧客能夠接受的情況下,對遠視能深則深。
對于散光眼,在原來戴的基礎上可以稍加調整,但是在增加散光時一般希望球鏡能夠減少。
3.2 近用光度的檢測:中老年人的近用光度可用三種方法檢查,即公式法、近視力表檢查法和經驗法。
公式法:1/習慣近工作距離-?χ最大調節力。調節近點遮蓋左眼,右眼注視視力表0.6一行視表,將近視力表由遠至近緩慢移動,直到0.6一行視表模糊,此時準確測量視力表到角膜頂點的距離,此點既為調節近點,此距離的倒數即為調節幅度。
近視力檢查方法:用標準近視力表對近視力進行主觀檢查,距離為33cm,在兩眼前放置±0.50交叉柱鏡用“%e5%9b%be%e5%83%8f3531652.PNG”字視表逐漸增加+0.25直到橫線與縱線一樣清楚,測得FCC值,在測NRA(負相對調節時)雙眼同時加+0.25直到近用0.6視表模糊,并記錄數值,再測PRA(正相對調節)雙眼同時加-0.25直到近用0.6視表模糊,記錄數值。在(NRA +PRA)/2的數值上加上FCC值以后,就是ADD的準確數值。
經驗法:一種按年齡加下加光度,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屈光狀態調節能力和習慣近距離等都不盡相同,所以最好選擇公式法和近視視力表檢查法來確定下加光度,如果選擇經驗法來確定下加光度,很可能給顧客的配戴造成不適感。
4 鏡架的選擇
4.1 要選用結實穩定性好的材料,一般不宜選用打孔架,因為容易松動,使視近、中、遠區域發生變化引起不適。
4.2 盡量選用帶有可調整鏡片垂直高度和鏡眼距的鼻托的鏡架,無鼻托的板材架盡量不選擇。
4.3 要有足夠的遠用區域和近用區域
由于通道類型的不一樣,為了保證鏡架滿足遠用區域和近用區域的需要,保證鏡片的完整的全距視覺,則鏡片最少要有27~30mm的垂直高度.
4.4 鏡圈鼻內側區域足以容納漸變區,一般不宜用鼻內側底部區域斜度較大的雷朋架。
4.5 鏡架面彎盡可能與臉型相匹配,即鏡框前曲面弧度與配戴者前額弧度相吻合。
5 鏡架的調整
5.1 必須將鏡架盡可能地調整到與顧客的臉型相符合,保證其配戴的舒適度。
5.2 調整鏡面使之相一致,調整鼻托,使鏡眼距保持在12mm左右。調整鏡面的前額角,使傾斜角保持在10~15o之間,但必須掌握鏡框下緣不宜接觸患者臉部。調整外張角和面彎掌握在80~95o之間,以適宜臉部舒適為宜。調整鏡腳長度,使鏡架配戴穩定且感覺舒適。
6 準確地測量
包括水平測量(瞳距)和垂直測量(配鏡高度)。
測量瞳距最好用瞳距儀。瞳高的測量:讓配戴者戴上已調整好的鏡架重復試戴幾次,然后讓顧客的左眼看驗光師的右眼,相反,顧客的右眼看驗光師的左眼,分別點瞳高。下加光可根據遠用屈光度的深淺來考慮,遠用光度足配,下加光可足些,遠用光度淺配,下加光可淺些。
最后開據完整的驗光處方,記錄各種詳細的各人資料和配鏡信息,在加工完成后,將留有標記的眼鏡給顧客戴上,重新進行調整。要注意:配戴眼鏡鏡片十字架必須對準顧客的瞳孔中心,然后進行配戴后的指導,主要是如何使用遠用區、漸變區和近用區,讓顧客從鏡片的上方觀看遠處清晰的物體,并使視線漸漸往下移動,從鏡片的下方觀看近視力表。此時,可看到清晰的視力,然后將手臂伸長至50~60mm.用鏡片的漸變區看中距離上的物體,并讓其通過鏡片兩道的象差區觀察兩側物體,此時會感到清晰度降低,視物模糊,說明這是正?,F象,請顧客在視兩側物體時轉動頭部,從鏡片的可用區視兩側物體,以上現象就會減少或消失,配戴漸進多焦點眼鏡需要配合頭部的不同程度移動,而且告訴顧客要逐漸適應。
7 案例分析
案例:性別女,年齡59歲,半年前在某眼鏡公司配了一付漸進多焦點眼鏡,一直感到不舒服,視近視遠都不清楚,特別感到近用視野狹小,來我店反映情況,顧客本人很想戴漸進片,要求我找出原因,幫助解決。
經檢查:原鏡為 R+2.25-0.50×180 1.0-L+2.25-0.50×180 1.0- ADD+2.50
使用綜合驗光為 R+2.50 1.0
L+2.50 1.0 ADD+2.25
遠用度數取掉了散光(因以前從未戴過散光),為了考慮ADD下加光兩邊的倍率而改用了+2.25,幾天后顧客取鏡試戴感覺滿意,視遠、視近都很清晰。由此可見:ADD越小,適應越快,間隔度數越大;,ADD越大,適應越慢,間隔度越小。另外,對于下加光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下加光不能完全用經驗法來推算,而是要根據顧客的實際調節力和顧客近用距離來決定下加光。
8 結論
綜上所述,本人平時通過漸進多焦點眼鏡的驗配,充分地體會到:只有認真做好每一個步驟,選擇好顧客、正確的驗光、挑選合適的鏡架、進行仔細的調整,給予顧客全面的產品知識講解及使用。才能使顧客能配到一副合格、舒適的眼鏡,才能使漸進多焦點眼鏡成為美觀、方便為一體的顧客所選用的首要鏡片。并且我相信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不斷增長,漸進多焦點鏡片得到了很多顧客的關注和喜愛,越來越多的中老年選用漸進多焦點鏡片,漸進多焦點在中國一定會很快實普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