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陳文
【摘 要】隨著數字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數字藝術文化創意產業蓬勃興起,各高校紛紛設立數字藝術的相關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獨立院校中是一門復合型新興學科,其人才培養模式尚需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完善。本文針對梧州學院數字藝術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展開分析與研究,并提出針對性意見,以期推動中國數字藝術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關鍵詞】數字藝術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09-01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自2004年被納入高校新增專業后,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相關專業,而梧州學院作為獨立院校,其靈活的辦學機制和自主的辦學方式要求其培養的人才應該是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梧州學院應該積極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
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概述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集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與藝術創作為一體,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字技術應用基礎和藝術理論基礎,掌握數字技術在網絡、影視、動畫等領域中的應用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富有團隊精神的應用型復合人才[1]。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畢業生的從業領域包括網絡公司、廣告公司、電視臺、游戲公司及企事業單位,就業范圍極具廣泛性。
二、梧州學院數字藝術相關專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設置盲目。數字藝術專業設計是一門新型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定位模糊,盲目地將理科知識與藝術類課程全部疊加在一起,因而無法靈活貫通,甚至缺乏明確的培養方向,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并阻礙了我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
(二)專業教學體系不完善。數字藝術的創作不僅需要現代高科技軟件的輔助,還需要仔細研究傳統藝術理論,廣泛吸收中外經典藝術成分,充分學習傳統藝術作品的可取之處。但是高校對于兩者的結合做得不到位,過分注重軟件的操作,忽視了傳統藝術理論與藝術規律。當今繪畫軟件的簡單化、智能化以及人性化促進了數字藝術創作的步伐,但經典與現代的結合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三)藝術感悟教育匱乏。當前的數字藝術設計過程由傳統的手工繪畫為主變為電腦設計教學,而教學重心也由傳統的覺悟感知轉變為創意設計[2]。對于藝術的覺悟感知能夠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藝術點撥非常重要。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科學技術實現了傳統藝術無法超越的現實。藝術的數字化有助于提高創作水平,但對學生的藝術感悟和心靈熏陶幾近消失。
(四)缺乏與實踐環節相結合。學校更加強調技術與理論的培養,忽視了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一環節。學校僅有的實踐環節多流于形式,考察參觀、認識實習,都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反而使學生進入社會后不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
三、完善數字藝術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一)分向化教學培養。數字媒體藝術涵蓋范圍極廣,包括影視節目制作、影視特效、影視廣告后期制作等內容,在行業發展和知識更新迅速的今天,學校應該擴大口徑、夯實基礎,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例如:中國傳媒大學本科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所屬的兩個專業,教學模式即是在大一時用兩個學期打通培養而成的,第三學期開始根據學生的特點考核,分向培養,教學計劃亦更具有針對性。
(二)實施雙語教學。數字媒體藝術創意在國際上也是新興產業,因此我們需要與國際接軌,開展雙語教學,增強學生的外文應用技能,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培養出的人才可以運用英語閱讀和交流專業資料[3]。同時,可以聘請具有教學經驗和數字媒體藝術創作經驗的外教講授專業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數字媒體藝術對從業者提出了很高的實踐和創新要求,因此對學生的培養應具體到課程考核上,注重該模塊的教學。例如:增加實踐類的相關課程,將考核方法轉變為作品考核;適當允許學生組隊,鍛煉其合作與組織協調能力;建立校外實踐培育基地,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增加學生對行業的了解,更快地適應職場。
四、結語
面對國內外迅猛發展的數字媒體藝術,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重視高校對于數字藝術創意人才的培養,以理性目光審視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革新培養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探索出符合本校本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夏少瓊.獨立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消費導刊,2008,(23):179+231.
[2]紀濤,孫冬梅.數字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4):140-141.
[3]郭蔓蔓.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8,(06):16-17.
[4]周世明.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聯系[J].大眾文藝,2014,(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