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侖

對個人而言,閱讀是人們汲取知識、接受教育、發展智力、明辯真理、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對民族和國家而言,閱讀可以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淳化社會風氣、提高社會文化水平,增強國家軟實力,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1 全國國民閱讀的現狀
自1999年起,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已持續開展了十三次。根據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
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4.0%,較2014年上升了5.9個百分點,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6%,較2014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
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4%,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個百分點;報紙閱讀率為45.7%,較2014年的55.1%下降了9.4個百分點;期刊閱讀率為34.6%,較2014年的40.3%下降了5.7個百分點。
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79.6%,較2014年的78.6%上升了1.0個百分點。詳見下列圖表:
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分別為54.76期(份)和4.91期(份),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與2014年相比,紙質圖書和電子書閱讀量略有上升,紙質報紙和期刊閱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 “淺閱讀”增加,“深閱讀”減少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閱讀方式亦不斷發生變化。從延續千年的書本閱讀,到如今的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書閱讀等,閱讀手段的多樣化演進,也見證著人們精神生活的日趨豐富。然而,需要正視的是,這種閱讀實際上是一種瀏覽式的、淺表式的快速閱讀,快餐式的閱讀。只能簡單地認識事物,缺乏理解語句的內在邏輯和文本深層意蘊的能力,使人失去了學習的自覺性,對人們的個性培養不利,這種閱讀現象對青少年人格力成長、精神發育、知識、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深閱讀”是需要靜下心來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是以獲得知識為主要目的的閱讀方式,只有深閱讀才能培養優良的品質,增長知識見聞,促進我們思考人生、思考社會,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陶冶性情。從而塑造自己健康的、獨立的人格,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也只有“深閱讀”才能傳承歷史、弘揚文明、鑄造靈魂,從而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有助于增進社會的文明程度、增進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創造力。
3 功利性閱讀替代經典閱讀
功利性閱讀就是為了短期可以獲得實際利益而閱讀,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使人們接受知識和傳播信息變得實際和功利。有的讀書、看報是為了工作和生存的需要。有的是為了晉級、評定職稱。功利化的閱讀使人們的自身綜合素質,不斷下降,學識涵養不足,功利性閱讀有兩類,一類是學生們的應試閱讀,一類是為完成某些特定目的進行的閱讀。學習有用的知識,可以從容面對學業、工作中的競爭和壓力,但功利性閱讀的讀者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這類功利化閱讀更多的是面向現實生活而不是精神生活,思考的深度不夠非常容易健忘且產生思維的鈍化,對個人修養的提升也十分有限。有人說,閱讀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和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縱觀建國以來,很少出現像錢學森、李四光、魯迅、梁思成等那樣大師級的人物,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恐怕我們的閱讀價值取向的偏頗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太過急功近利的閱讀,僅僅只能是停留于身體表層而不能深入靈魂。
4 出版資源豐富,圖書質量不高,缺少經典圖書
建國后至改革開發前,由于政治體制的原因,出版業主要發揮意識形式工具的作用。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對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實現自身的宣傳教化功能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經濟發展成為國民生活的重心,出版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出版業快速發展,出版品種豐富,出版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已形成比較完整的出版產業體系。而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出版社,面對社會壓力和社會浮躁的大環境,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從整體上看,圖書品種增多了,但是整體質量不高,在相當一部分圖書,其內容彼此重復,選題的重復率非常之高。同時,原創作品極其匱乏,出版社嚴重同質化,為追求規模,同類的圖書很多出版社同時出版。出版社自己的特色、傳統的品牌優勢難以保持,所有的出版社變成同樣的綜合性出版社。
同時,娛樂性、明星傳記、家庭生活、日用保健、美容健身等方面的圖書大量流行,以港臺影星、歌手為內容的娛樂圖書、電視熱播劇的圖書、健康保健類圖書的熱銷,圖書內容的娛樂性、內容蒼白、乏味,形成出版的平庸化,消減了人們的求知欲望。在娛樂為主導的市場導向下,有很多迎合市場,知識含量較低的圖書,成為暢銷書,實際上這些讀物不能體現出版物的本質,對國民的健康閱讀會產生負面效應。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團結統一的根基和保證,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讓閱讀經典文化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讓公眾在閱讀中提升素養,繼承“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