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驍 應曉春
摘 要:本文在了解海洋文化旅游的各種概念的基礎上,對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歸納出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的對策。
關鍵詞:寧波;海洋文化;旅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海洋文化旅游已經是旅游業組成中較為重要的部分,所謂海洋文化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以海洋為依托,為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為目的而進行的海洋游覽、娛樂和度假等活動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海洋文化旅游是寧波經濟的一大支柱。但寧波海洋文化旅游在開發的同時亦存在著旅游管理意識欠缺、旅游景區承載過大、旅游景區污染較重、旅游景區建設不當等問題。因此重新審視、整理海洋文化旅游,挖掘其價值和內涵,發現其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將促進海洋文化體系的完善更新,重塑海洋旅游形象。可見,探討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概述
所謂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以海洋為依托,以滿足人們精神和物質需求為目的而進行的海洋游覽、娛樂和度假等活動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海洋文化旅游與陸地旅游一樣,皆是依賴旅游資源而產生的專門出賣給旅游者而生產或開發出來的。但海洋文化旅游還有許多的獨特特點:海洋文化旅游開放性強、海洋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海洋文化旅游產品檔次高、海洋文化旅游項目對公眾來說具有高度的參與性、海洋文化旅游活動廣泛且適宜公眾、海洋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獨特,別具一格、開展海洋文化旅游具有促進身心健康的功效。
2 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共有4A級風景區31處,5A級風景區1處。其中包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溪口雪竇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國家森林公園天童森林公園、著名寺廟阿育寺、中國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等等。自1998年榮膺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來,寧波上旅游業發展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1.5%,于2004年提前一年建成“旅游大市”;旅游總收入占到GDP的9.5%以上,旅游業已成為經濟支柱產業。2015年寧波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12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海洋文化旅游業的收入占一半以上,尤其以普陀山為代表的舟山區域海洋文化旅游最是受到游客的歡迎,可以說寧波的海洋旅游業已經對寧波的整個旅游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寧波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已經勢不可擋,在全國都享有極好的聲譽。
寧波的海洋文化旅游正值迅速發展時期。寧波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意見》等法規,在這些法規的支持和保護下,寧波海洋文化旅游業有了更加開闊的發展前景和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以象山地區為例,象山縣在“十一五”期間成為浙江省首批旅游經濟強縣。象山地區年接待游客量730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76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幾年之前象山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而在這幾年之間象山就已經完成了一個旅游強縣的轉化。其象山影視城、象山石浦皆是名氣大盛。
在寧波當前旅游經濟蓬勃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如:管理意識欠缺、景區承載量過大、污染較重等問題阻礙了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應理智面對自身的不足,深刻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理性分析尋出對策,才能獲得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
(一)旅游管理意識欠缺
寧波海洋文化旅游在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時在旅游方面的監督管理職能尚未充分發揮,這是旅游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工作心理上,很多方面都只把旅游景區自身利益放在了首位,而對于旅游行風尚建設缺乏相應的積極性、對于游客投訴和建議工作的收集與采納顯得不夠重視。在機制管理上,缺乏長期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從而導致個別景區地點存在管理盲區。同時更缺少與寧波當地旅游管理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比如東極島景區,該景區因為電影而開始知名度暴漲,但在旅游開發的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其中主要就是因為管理意識的欠缺而導致的。首先,交通方面到達該島的客輪只有一班而且存在買不到票的情況;再就是島上的民居過多而較為高檔的酒店卻沒有,這無疑太過于單一化;最后就是島上的風景開發還是實在太少,絕大多數是自然風光,缺乏人為的一些景區改造和一些必要的完善設施。
(二)旅游景區承載過大
寧波個別熱點景區由于知名度較高,一到節假日便不設限制地接待游客,導致人擠人,人踩人,減弱了旅游的興致,加劇了海洋污染。此類典型景區如普陀山,近年來普陀山游客接待量不斷增加,游客的實際數量早已超出了普陀山的環境極限容量,與此相關的島內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垃圾未經處理只是簡單堆放,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都使得普陀山部分地段環境污染嚴重,再加上川流不息的車輛造成的噪聲、尾氣的污染以及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為,都大大有損于普陀山海天佛國干凈、舒爽的生態環境。普陀山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不僅降低了整個景區的旅游質量,影響了景區形象,同時也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制約了普陀山的旅游開發。
(三)旅游景區污染較重
隨著海洋文化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海洋文化旅游活動頻率明顯增高,范圍明顯加大,而其對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凸顯出來。在旅游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寧波也不可避免地被旅游的負面作用影響:旅游污染日益突出。比如寧波著名的洋沙山景區,洋沙山位于穿山半島南端,象山港的北岸,集海濱浴場、海上游樂園、原野燒烤于一身,是一個擁有多元化互動的美麗景區。但由于景區游客環保意識較低、景區自身清潔能力不高和景區缺乏相關環境治理制度使得景區垃圾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
(四)旅游景區建設不當
近幾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旅游業在寧波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寧波旅游開發的熱情高漲,旅游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旅游景區不當建設也呈愈演愈烈之勢。不當的建設不僅影響了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降低了旅游景區的景觀美感,還使得投資效益低下,出現了景區整體不局不當,盲目建設等現象。
3 完善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的對策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海洋文化旅游的不斷宣傳,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的各種優勢將逐步顯現,必然會給寧波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為此,必須圍繞各地旅游景區發展的態勢,重視出現的問題,切合實際的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對策,才能使寧波海洋文化旅游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提高旅游管理意識
旅游管理者方面,自身應該要有相應的管理意識。切實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與意識,及時發現旅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網絡服務協調、溝通各方面信息,這應是每個旅游管理者必備的品質。在閑暇時間,旅游管理者應充分利用網絡開展相應的行業規劃、投資開發、景區承載量等方面的調研考察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相應的依據,并通過網絡聯系,收集留意海洋文化旅游業中游客的意見與信息,加強與行業內、外組織、團體的聯系與合作,高效開展規劃咨詢,市場研發,技術交流和新經驗、新標準、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政府部門方面要擴大對外交流,組織旅游企業單位管理者到旅游發達的地區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學習,并把他們的先進的經驗、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帶回來并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取長補短。同時也要開展與其他旅游景區的交流活動,特別是要與那些旅游業發達的國家、旅游出名的地方景區的客商加強聯系、密切合作,力爭通過他們把海外游客帶到寧波來,從而增加寧波海外旅游者的市場份額,壯大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經濟。
(二)確立合理景區承載
根據國家旅游局在2015年發布的《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的有關規定,寧波市旅游局應該積極主動的去計算出每個景區的最大承載量,并制定相關游客流量控制預案,景區應逐步推進旅游者流量監測常態化,利于防止踩踏事件的發生。
不同時期,景區的游客數量也有明顯差別。在淡季時,應加強市場促銷力度,尤其是加強會議旅游、文化旅游、節假日旅游等季節性不明顯的旅游產品的促銷,將開發重點向淡季傾斜,努力縮小淡旺季之間的差異。在旺季時,應該根據事先制定好的景區各方位承載量來制定旺季時的旅游人數最高上限,不能因為一時的利益而破壞了旅游景區的根本或者造成人員的不必要傷亡。各景區應以人為本,執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實現景點之間、季節之間的均衡發展。
(三)加強環保減污減排
針對景區環境的各方面污染與整治應當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方面寧波當地旅游部門要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體制并制定相應的法案法規,可以適當加大管理力度與法規懲治措施;另外一方面要加強對游客的引導,對景區的游客人數進行限制,加強景區環境監測標準,提高景區自身清潔能力,用高效便捷可靠的方法對景區垃圾進行徹底處理,杜絕污染的源頭。如能夠明確且妥善地處理旅游區的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制定并出臺有關法律法規、約束生活居民和游客不準亂扔亂丟亂涂亂刻等不文明行為那景區的環境整治才算初步成功。
(四)合理規劃景區建設
1.科學合理布局景區
在開發建設前,每個景區都應該有自己的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應該劃定該區域的用地范圍以及相應的發展方向;統籌安排區域內各項建設項目和交通用地;合理配置各項旅游服務設施、基礎設施、附屬設施和管理設施。
景區的總體規劃按其所在的區域為旅游業發展的依據,對該區域的資源進行一定的計算和相應的配置,最后在社會、經濟、環境等多重效益的打磨下實現景區的建設工程。景區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10-20年,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定位出更加長遠的規劃與安排。
2.建設地方特色景區
旅游景區的不當建設對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生態都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后果, 對旅游業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要避免旅游景區的不當建設,規避投資風險,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應在管理上,明確責任,加強監督,創建寧波本土特色的地方景區 。
4 小結
當前寧波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正值蓬勃勢頭。但相應的問題卻也難以忽視,若想在未來能擁有持續的競爭力,保持經濟支柱的地位,必須提高旅游管理意識、合理確立景區的承載量、加大對污染的清潔、提高景區游客的環保意識、提高自身的清潔能力、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合理建設規劃景區方才能讓寧波海洋文化旅游以強勁的勢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勝勇.舟山漁民畫:海的色彩海的夢[J].浙江檔案,2015,(9).
[2]劉堃.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關系探討——兼論我國海洋文化產業發展[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3]馬得懿.海洋意識的內涵、體系與演化路徑[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4).
[4]張俏,吳長春.論建設海洋強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J].理論探討,2014,(6)
作者簡介
林潮驍(1994-),男,浙江溫州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
應曉春(1980-),女,浙江寧波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