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全面了解全縣外出人口數量、結構、分布、行業、職業、社會保障和勞務收入等基礎信息,提供加快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阜南縣委、縣政府精心謀劃,組織開展全縣勞務經濟調查工作。
關鍵詞:阜南縣;外出務工;勞務收入;社會保障;勞務經濟
為全面了解全縣外出人口數量、結構、分布、行業、職業、社會保障和勞務收入等基礎信息,提供加快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阜南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精心謀劃,組織開展了全縣勞務經濟調查工作。2014年7月開始謀劃到數據處理完成,歷時近半年時間,全縣近2000名縣、鄉、村調查員參與調查,并建立勞務經濟數據庫。
根據勞務經濟調查的匯總數據分析如下:
1 我縣勞動力轉移的現狀
截止2014年6月末,全縣28個鄉鎮、經濟開發區、阜濛農場,總共35.36萬戶,161.40萬人,有外出人口的戶23.85萬戶,外出人口65.85萬人,其中男性37.85萬人,女性28.00萬人,外出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0:74,外出戶戶均外出人數為2.81人,16歲以上外出人口有57.38萬人,其中有工作的外出人員47.58萬人. 有聯系電話的外出人員40.58萬人。
2 我縣外出人口年勞務收入情況
1 、工資性收入:有外出人口的戶中,調查時期內取得工資性收入有18.87萬戶,戶均工資性收入7.5萬元.
經營性收入:有外出人口的戶中,調查時期內取得經營性收入的有6.53萬戶,戶均經營性收入8.6萬戶。
寄帶回資金:有外出人口的戶中,調查時期內有寄帶回資金的有18.26戶。
我縣外出人口年齡結構情況
在外出人口中,0-15周歲的有8.47萬人,16-60周歲的有56.28萬人,60周歲以上的有1.10萬人.勞動人口占比為85%。
我縣外出人口地分布情況
1、按地域劃分:外出人口中,長三角地區有40.17萬人,珠三角地區有6萬人,京津冀地區為5.16萬人;東部地區有54.24萬人,中部地區有8.36萬人,西部地區有2.05萬人,東北地區有1.07萬人。
2、從外出省份上看:我縣外出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共有20.45人,其次是江蘇省和上海市,人口分別是10.15萬人和9.58萬人.傳統外出人口比較集中的廣東省不在是我縣外出人口的首選,有6.46萬人,流出到其他省份的均在6萬人一下。
我縣外出人口外出時間、方式、原因情況
1、從外出人口外出時間上看,主要以長期外出(外出半年以上)為主,占比97.15%.
2、從外出人口外出方式上看,主要以自由外出為主,外出隨意性較大。
3、從外出原因上看,主要以務工經商為主,占比達70.30%。
我縣外出人口受教育情況
全縣外出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普偏偏低,主要以初中及一下學歷為主,其中小學及一下學歷有18.31人,初中學歷有42.58人。
我縣外出人口工作情況
1、外出人口中,有工作的人員共47.58萬人,占全部外出人口的72.30%。
2、在無工作外出人口中,以料理家務為主,共6.74萬人,就學人員2.18萬人。
我縣外出人口就業所屬行業情況
有工作外出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有7515人,所占比例為1.6%;第二產業的有26.54萬人,所占比例55.80%;第三產業的有20.29萬人,所占比例為42.6%。
職業情況
有工作外出人員中,職業居前三位的是購銷、工程、運輸人員,分別占比20.47%、17.73%、7.12%。
我縣外出人口本年月均收入情況
有工作的外出人口中,月均收入在2000元-5000元的人數最多,有38.46萬人,占比80.7%。
從全縣勞務經濟調查結果看,外出務工產生的積極影響:
1、外出務工,人口外流,有利于解決阜南縣剩余勞動力,緩和了人地矛盾,從而提高了當前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阜南縣經濟的發展。通過剩余勞動力的流出,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當地資源配置效率,使得勞動生產率得以快速提高。
2、外出務工,大大加強了阜南縣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極大擴大了當地人的視野,有利于當地人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的提高。通過到發達地區務工,廣大農民增長了見識、嘗到了技術、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3、外出務工是一條使當地農民盡快脫貧致富的路子,農民依靠外出務工過上了好日子。外出務工產生的不利影響:
1、大量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外流,對農村經濟和政治建設將產生不利影響。外出所能帶來的高收入期望對于農村青壯年,特別是那些有志向,有能力,敢闖敢干的青年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力,這種誘惑是當地經濟建設或農村基層干部獲得報酬所遠不可比擬的。因此,不少懷才之士放棄當地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而紛紛走向沿海地區。尤其是行政村的組干部紛紛走出家門,一些統計資料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這是統計上的一大缺失.
2、外出務工,一些尚未畢業的初中生受到金錢的影響過早步入了社會,不僅自身的文化素質得不到提高,還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使得教育事業難以發展。
3、外出務工,吸毒逐年遞增。
4、外出務工,出現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
通過此次調查,全面摸清我縣的基礎人口數據,為縣委、縣政府制定“十三五”規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大力發展教育,多元推進拓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渠道,把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來抓。我縣把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擴大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作為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使這項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勞動力轉移人數逐年增多。
全縣初步形成了由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的縣、鄉、村、組四級組織領導體系,層層落實了工作目標責任制。一些鄉鎮,還制定了獎懲措施,做到了人人身上有任務,個個頭上有指標。宣傳力度逐年加大,營造了良好的勞務輸出氛圍。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勞務輸出電視會議”上,我縣作為唯一的縣級代表在會上介紹了經驗,省市領導對我縣的勞務輸出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幾年來《接你回家》是阜南縣對外出務工農民服務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總結宣傳了一批工作典型和勞務致富典型。加強了服務平臺建設。實現了同省市的微機聯網,成立了“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開展了就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介紹“一條龍”服務。各鄉鎮都加強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建設,設有專門的辦公場所、辦公設備、基礎工作薄冊。基本上能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報名、登記、體檢、護送等各項服務。
建立了輸出窗口,擴大了輸出渠道。與省市就業部門、省內外一些大企業集團、勞務中介組織、境外就業服務機構近多家單位建立了“手拉手”的供求關系。注重發揮能人、經紀人和中介組織的作用,初步建設了一支勞務輸出能人隊伍。2015年表彰一批服務開發區企業用工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在2016年開展‘春風行動啟動儀式,很多鄉鎮還制定了優惠政策措施,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鼓勵和支持農民外出務工。
由于采取了上述的一些措施和辦法,有效地調動了農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全縣外出務工人數連續三年都穩定在67萬人左右,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能達到58萬多人,與臨近地區外市縣相比,處于領先位置。
作者簡介
朱其凌(1971-),女,漢族,中級經濟師,首席統計員,研究方向: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