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鵬敏 吳怡
摘 要:在當今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日益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本文首先分析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現狀,明確到農村服務是大學生歷史必然的選擇,大學生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從高校的角度提出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怎樣發揮作用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就業壓力;重要作用;大學生村官;實現路徑
1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現狀
當今大學畢業生的規模越來越大,全國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伴隨金融危機越來越嚴重,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就業壓了將會越來越大,就業前景越發的不可觀,怎樣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困境,將會是政府和社會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政府應該為大學生多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吸引廣大畢業生咨詢就業信息,向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幫助其改變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到基層、中小型企業就業,另外,要鼓勵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渠道和就業服務。
近幾年,中國就業壓力不斷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多數人認為,只有在城市工作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我國城市化現象早已普遍化,進而造成城市就業壓力加大,導致城市的待業大學生和閑置人員逐年增多,這樣使得城市的人力資源得到極大的浪費。隨著一系列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出臺,不僅為大學生緩解了就業壓力,更加為農村引進了高素質人才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國家制定學生村官的計劃,引導大學生走到農村去,為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 到新農村服務是大學生的必然選擇
引導大學生到農村任村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一方面有利于為農村培養高素質的新農村領頭人,另一方面,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大學生轉變原有的傳統觀念,轉向農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這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國農村地區村民多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低,再加上當地有能力的勞動力都轉向大城市務工,所以農村地區人才資源嚴重匱乏。農村地區大部分領導教育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這都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這個時候就需要有知識、有能力、有膽識、掌握技術的人才去到農村地區宣揚先進的思想觀念和管理方式,培養適應現代化的新型農民,進而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大學生進入到農村地區,擔任村官就成為當今政府的必然選擇。
其次,這是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必然選擇。當今工作崗位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不斷成倍的增加,嚴峻的就業形勢轉變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大學生不斷的調整心態,將眼光放低,朝準目標,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同時,農村地區也需要大批的人才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去,農村也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就業的平臺,更加為他們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
3 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大學生肩負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
我國農村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歷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以及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的過程。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懷揣理想的有志青年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大學生到農村任職村官既是當時時代的迫切需求,同時更是黨和人民賦予大學生的圣神使命。
農村充當的不僅是大學生施展才華的大舞臺,更是他們歷練自身的很好的平臺,一大批有文化的志向青年到農村去為農村服務很好的鍛煉了他們在社會中的應對問題的能力,這使得大學生村官逐漸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進而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黨政機關的后備人才,利于奠定黨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的基礎,保證黨的事業更加順利地進行。
(二)大學生村官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并且在三農問題的解決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農問題日益突出,日漸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且很多大學生都出生在農村,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回到農村去,將自己的文化、學識、熱情投入到農村去,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使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大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文化水平高的優勢。這樣有利于群眾黨員素質的提高,大學生要時刻緊跟黨的指示,認真學習黨的代表大會的重要文件的精神,努力貫徹實施,將關于農業種植等方面的技術進行傳達,引導農民學習先進的農業知識及技術,這樣有助于培養現代的新型農民。引導黨員群眾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改善知識結構,進而提升他們創業致富的能力。
其次,大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思想靈活的作用。做到認真分析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式,深入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從世界出發,將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同政府的要求相結合,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而為新農村的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
第三,大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艱苦奮斗的精神。將自己飽滿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去,充分發揚大學生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秉承一切為了群眾的原則,為爭取惠農政策而努力,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進而促進新農村穩步向前發展。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為新農村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實現了自身的人身價值和人生理想。
4 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的實現路徑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綜合素質過硬的有志青年,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引導大學生服務于農村就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當今社會,大學生日益面臨就業壓力,就業難度加大,隨著西部開發的發展形勢,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山區發展有序進行,急需大批的人才到西部和農村去開發,改變當地落后的經濟狀況。這就要求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走到農村基層去服務,將待業的大學生放到農村中去,不僅有利于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減輕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利于就業問題的解決。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首先,高校要增加大學生到農村工作實踐的機會。
高校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增加實踐教學的課程,有針對性的將人才培養和社會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使得大學生不僅能夠很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嫻熟的進行實踐操作。另外,高校要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地區進行調研考察,全面深入地了解農業、農村、農民三者之間的關系,找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農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大學生的意志得到磨煉,培養了他們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為新農村的建設和農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高校要加大到農村去服務的宣傳力度。
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服務于農村的宣傳,給他們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特別是學習相關農業專業的大學生,鼓勵這些學生畢業后到農村地區實習,讓他們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以彌補農村地區人才缺乏的現狀。另外,高校要向大學生宣傳國家頒發的惠農政策等,讓大學生熟悉掌握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激發他們到農村去工作的斗志和信心,相信在嚴重缺乏人才的農村地區,大學生終會找到施展自己,實現自己價值的天地。
第三,高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到農村自主創業的好榜樣。
高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面對農村地區經濟落后的現狀,踴躍到農村地區服務,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自己的力量。高校要加大大學生農村創業好榜樣的宣傳,多開展這些活動,讓大學生們樹立一個成功的典范,經常開展交流,互相學習借鑒經驗教訓,政府要給予成功的大學生以獎勵,以此調動其他大學生的積極性來加入這些活動中去,將自己的熱情、智慧貢獻到新農村的建設當中去。
第四,高校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高校大學生在校時不僅要認真學習理論文化知識,更要注重加強實踐教育,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積累多方面的科學知識,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就必須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要深刻認識到當今社會就業的嚴峻形勢,轉變自身的就業觀念是關鍵,不能輕視為農村服務的職業,而應該為自己能夠在國家需要的地方做出貢獻而感到自豪和驕傲,這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永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域中的大學生村官作用研究[D].西華大學,2013.
[2]王雪,李新亮,卜田,趙洪娥.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9,v.24S1:99-101+104.
[3]農春仕.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0,v.14;No.9909:130-132+134.
[4]張麗,韓新寶.新農村建設中“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及實現途徑[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No.5302:25-29.
作者簡介
賈鵬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吳怡(1992—),女,江蘇如皋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