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李應子
1 學校概況
(一)基本介紹
云南省電力技工學校始建于1978年,由云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學校作為云電集團公司第一生產技能培訓中心,國家“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云南省職業技能培訓站,云南省第20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站,云電高級生產技能人才培養管理中心等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已初步建成集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指導與預測于一體的多專業、多功能、多層次、多形式的現代教育培訓中心。
(二)機構設置
學校建成電力營銷培訓基地、電力培訓基地、電工培訓基地、動力設備培訓基地、輸電線路培訓基地、計算機培訓基地等六大技能培訓、鑒定基地,多年來為電力系統(陽宗海電廠、昆明電廠、送變電公司等)和地方電力公司(瀘西、文山、宜良等)培訓鑒定40000多人次。學校擁有全國第二座水力發電廠——南橋實習電廠,已實現了以計算機監控為基礎的綜合自動化,能夠進行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全新的水電站運行管理和變電站運行管理。
(三)辦學理念
學校在完成教學培訓、安全生產的同時,積極拓展外部多種經營市場,云南開遠科電公司以“促進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客戶經營實績和品牌競爭優勢”為使命。秉承“用智慧把握商機,用誠信贏得客戶,用科技創造奇跡,用文化打造品牌”的經營理念,恪守“3P”(品德、品質、品位)、”3L”(動力、學力、合力)、“3Z”(專業、專注、專一)精神,通過致真致誠,盡善盡美的全程服務,為企業樹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學校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碩果累累,先后獲得云南電力集團公司、國家電力公司“雙文明單位”,以及云南省“文明單位”、云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思想政治先進單位”等稱號;學校在創建學習型學校暨“大船結構式”校園文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 建設概況
(一)管理模式
實訓基地和設備的管理主要還是以專業為主,新專業實訓室由專業老師來負責;當辦學校達到一定水平和規模后,有了相當積累,再由系部管理則可能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這時可由學校層面統籌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在實現資源共享方面,比如電工電子類設備和場地,使用時由教務處參與協調,使用時共享。
(二)項目化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方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推進力度很大,學校對很多課程進行大量整合,“實驗室”統統改稱“實踐室”,以區別驗證性實驗和技能訓練。對于CAD/CAM精品課程,采取項目化課程改革,在現場實理“講、加工、操作”一體化,對老師要求很高,除了能實踐操作,還要有現場解決問題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學生在操作流程上輪流在各崗位上熟悉各道工序。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教育改革的難點在老師身上,在于“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打破傳統建設模式,除了從高校進人,還要從企業引進有實踐經驗的能工巧匠,為他們創造條件積累教學經驗。
(四)實踐教學管理
職業院校實踐教學與普通高校有明顯區別。云南省電力學校對各個理論教學、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進行跟蹤、聽課、評價,并組織同行、專業老師互相聽課、評課。教學上要求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師既要上理論課,也能同時帶實操課。
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職業環境,教學與生產緊密結合,很多實踐教學環節用真材實料進行,學生在學習期間便可感受工作氛圍,真正接觸崗位時便可立馬上手。
(五)校企合作
云南省重點建設專業得到企來界強有力的支持。多年來為電力系統(陽宗海電廠、昆明電廠、送變電公司等)和地方電力公司(瀘西、文山、宜良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既為學校提升辦學水平貢獻了力量,有為周邊企業提供了技術服務,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產學研合作的典范。
3 收獲總結
(一)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明確
1.圍繞地方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
學校固樹立了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專業設置緊緊圍繞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工作崗位,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方向。因此,學校與企業、與學生貼得很緊,完全融入,密不可分,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針對性很強。學生很搶手,政府很高興,大把大把地向學院投入,既為地方培養了人才,又解決了就業問題。
2.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考察的學校十分重視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現與企業“零距離對接”。根據本科院校學生理論知識強,動手能力弱、易跳槽,大專學生不愛動腦愛動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又企業歡迎的特點,著力加強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
(二)辦學理念先進
1.設施先進,專家為師,“產品”優質
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不惜投入數千萬資金購買實驗設備,高薪聘請專家、教授及企業的能手到校作兼職教師,學生接受的是名家的指導,操作的是先進的現代化設施設備,學生的課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了,而是把課堂設在車間或設備操作間,教師的授課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用書本和粉筆開展的授課,而是在車間邊示范邊教學,經過專家的精心指導,學生操練,長此以往,學生也就成為了熟練工。每當到了畢業時,用人單位直接到院校選擇聘任學生作為他的員工,而且用人單位根本不需要進行再培訓,直接上崗,學校的教學質量直接由企業來鑒定,企業是職業教育的終極評估師,真正滿足了企業對職校人才“拿來就用,拿來能用,拿來好用”的心理預期。
2.校企合作和諧,實現雙贏
學校的校企關系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供求關系,而是密切合作的發展伙伴關系,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企業不僅給學校提供就業機會,還要提供實際操作機器設備,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還有技術工人定期到學校給學生指導;學校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為企業生產常規產品,企業在遇到技術難題時也要與學校一道攻克科研難關,有力地拓展了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實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