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娟
摘 要:學校工會是中國工會的組成部分,是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教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教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維護者,肩負著維護廣大教職工群眾的經濟利益、政治權益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學校工會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全面履行各項職能,服務教育教學事業,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學校工會隊伍,才能在學校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發揮工會職能作用,做好黨政的參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教職工的利益,團結和激發教職工的創新意識,凝聚教職工的聰明才智,推進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工會;建設;職工;教學
本文就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作用,服務教育教學事業發展進行有益的探討。
1 深刻認識做好學校工會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 ,在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學校工會是全體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是我國教育重要的社會團體和各級總工會所屬的重要產業工會。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更需要學校工會代表和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利益,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服務,為教育事業的振興和發展而奮斗。
(一)做好學校工會工作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學校工會工作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學校工會是黨領導下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具有的廣泛群眾性、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性。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到學校工會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工會事業才能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生機勃勃向前發展。
(二)做好學校工會工作是發揮橋梁紐帶的需要。始終發揮橋梁紐帶和重要社會支柱作用是工會工作的價值所在。學校工會作為黨聯系教職工的橋梁紐帶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工會只有發揮好密切聯系職工群眾這樣一種獨特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教職工的愿望和訴求及時地反映給黨和政府,維護好教職工當家作主的權利,又把黨的關懷送到教職工中去,把黨的決策部署變成教職工的自覺行動,才能最廣泛地把教職工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才能有威信、有影響、有力量。
(三)做好學校工會工作是推動改革創新的需要。始終推動改革創新是工會事業保持生機的不竭動力。工會工作與社會變革、勞動經濟關系的調整變化、職工群眾的現實訴求息息相關。只有站在時代前列,主動適應教育教學形勢發展變化,堅持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自覺運用改革精神謀劃工會工作,創新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學校工會事業才能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同步前進。
2 當前工會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工會工作的環境、對象和工作內容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形勢,工會自身建設暴露出許多的問題,主要表現是:
(一)對工會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學校領導認為民主管理是學校黨政的事,學校教學、科研工作才是硬任務,而工會工作是軟任務,思想認識不到位,忽視工會的政治性、群眾性。由于對工會工作不夠重視, 在工會干部隊伍建設上,不少學校的工會干部兼職多,專職少,致使工會干部有的不熱愛、不安心工會工作,影響工會干部開拓進取和鉆研業務的積極性。
(二)工會自身思想定位不明確。 新時期工會工作方針是“組織起來、切實維權”,表明了工會組織突出維護職能的思想認識定位。但工會現有的思想觀念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變,表現在實際工作中的行政化傾向和管理模式仍十分突出,濃厚的對上負責的依附性使維護職未能能真正顯現出來。
(三)工會干部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工會干部隊伍是工會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形勢下,工會干部中存有的思想觀念滯后、工作方式陳舊、個別素質偏低等問題,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顯得越來越不適應。具體表現是:有的工會干部對工會工作缺乏信心,認識不夠,責任心不強;有的觀念淡薄,維權意識錯位;有的參政議政還不夠強,只注重上級布置的工作任務的完成;有的對法律法規、經濟管理、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等專業知識相對缺乏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四)工會自我創新不強。改革創新是工會組織永葆生機與活力的前提條件,也是落實好新時期工會各項任務的組織保證。但是當前工會自我創新意識不夠,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導致工會開展活動缺乏吸引力,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不到有效發揮。
3 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一是新時期學校工會工作在推進學校發展的大局上與學校黨政統一起來,自覺地接受黨的領導,要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的大局,協助行政實施學校發展大計,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根據學校黨支部和上級工會的工作部署,制定工會工作計劃,開展工作。二是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提高講大局、講政治的能力。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善于找準服務大局的工作切入點、結合點。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規法律,堅持反腐倡廉,保護會員的知情權,努力把學校工會建設成廣大教職工信賴的“教工之家”。
(二)加強學校工會的法制化管理。深刻認識學習好《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對依法治會,全面推進教育工會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利用自己的宣傳陣地和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工會法》等法的內容,為依法治會,全面推進工會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落實教代會制度。按期召開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切實履行工會民主參與職能,組織和代表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工會在民主渠道和教代會工作機構的作用,在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上,廣泛征求會員意見和建議,讓工會成員充分享受民主權利。三是加強學校工會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建立健全工會管理制度,依法依規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切實把廣大教職工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中來,依法行使工會的權利,履行工會的職責和義務,服務教育教學事業發展。
(三)加強學校工會的隊伍建設。毛澤東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惫刹渴屈h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和執行者。加強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對于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把優秀的干部充實到工會干部隊伍中來,使工會干部年齡、學歷、專業結構等得到優化,并在任職期內保持相對的穩定。二是加強工會干部培訓。提高工會干部的理論、政策和參與水平,努力培養熟悉業務,熱愛工會工作的干部。三是加強自我學習進步。通過優化學習環境,營造學習氛圍,制訂學習規劃,建立學習制度,打造“學習型工會”建設,引導工會干部和教職工立足本職,樹立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提高個人、團隊、組織學習能力,促進全體工會干部和廣大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四)加強學校工會在教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緊緊圍繞“三育人”工作,學校工會配合黨政積極開展“教風”工程建設,通過積極評選表彰宣傳“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勞動模范”等先進典型,弘揚正氣,鼓勵先進,以此促進學校教風建設的不斷深入。二是發揮工會的自身特點和優勢,協助黨政做好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常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積極開展有益于校園精神文明和校園優秀文化建設的各類活動,全面提高教職工精神風貌,以教風促學風,為培養一支為人師表、品格高尚的教師隊伍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