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承德避暑歷史悠久,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承德避暑山莊之所以享譽國內外,除了自身具有獨特和雅致的風景之外,其歷史文化的特點也是重要因素。承德避暑山莊經歷了三個清朝的皇帝,在建筑風格上恢弘無比,歷史背景深刻,是清代皇帝的第二個宮殿。從康熙開始,諸多皇帝都在這里進行避暑、處理政務,這在根本上使得其彰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多民族發展的體現。本文主要對承德避暑山莊的歷史文化與發展進行了全面的剖析。
關鍵詞:承德避暑山莊;歷史;文化;發展
1 對承德避暑山莊的概述
承德避暑山莊的別稱為熱河行宮,總占地在560萬平方米,建筑風格彰顯大氣,景色美觀而秀麗。其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宮殿、湖區、平原以及山區,各自呈現獨立分布的狀態,同時,由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它的存在,見證了歷史的發展與變化,與城市發展共存,隨著時代的步伐,發生著變化。同時,它除了避暑之外,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歷史作用和地位顯著。
2 對承德避暑山莊歷史發展的介紹
對于承德避暑山莊,其表功能是皇帝避暑的場所,但是,其政治背景深厚。在進行修建的時候,正是藩王叛亂、邊境動蕩的時期,康熙修建避暑山莊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對少數民族的安撫,實現對整個國家政權的有效鞏固。在修建完成之后,清朝皇帝在這里進行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節的接見,有效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因此,在承德避暑山莊內部,存續了大量的歷史文化和文物。另外,康熙逐漸發現清兵抗戰能力下降,加之邊境不安定,康熙建造了木蘭圍場,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為了方便王公大臣吃住,需要進行行宮的修建,而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其中的一座。其經歷了清朝幾代的修建,在乾隆時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整個山莊更新壯觀,同時,景觀也更加別致。康熙和乾隆在避暑山莊度過的時間最多,因此,在這里發生了較多的歷史事件,展現其歷史文化的濃厚。承德避暑山莊經歷了清朝的繁榮和衰敗。
3 對承德避暑山莊文化底蘊的介紹
(一)彰顯多民族的融合
在承德避暑山莊修建之后,康熙皇家接見了大量的首領和使節,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奠定了多民族國家進行統一的基礎。尤其是在乾隆年間,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回見更加頻繁。另外,在承德避暑山莊,還接見了較多的宗教任人物,促進了清朝邊境問題的解決,增強了宗教信仰的作用。在乾隆時期,為了強化對蒙古部落的有效控制和監管,在其哲布尊巴圓寂以后,使其在西藏地區進行下一任的選擇,在選出之后,乾隆皇帝就是在承德避暑山莊進行的接見。借助對蒙古宗教活佛的溝通與控制,實現了對其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清朝政權的穩固,促進邊境穩定。同時,承德避暑山莊在與國外交流與溝通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避暑山莊內,清朝皇帝接見了大量的外國使節,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將中國文化廣泛帶向世界,同時,也獲取了大量國外發展的信息。在清朝前期,清朝處于強盛階段,諸多國家都前來朝貢,尤其是在王位交替的時候,都前來獲取清查皇帝了認可與肯定。在整個過程中,與朝鮮的關系更加密切,甚至在《熱河日記》中還對承德避暑山莊的繁榮景象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對于深入研究承德避暑山莊的歷史意義重大。另外,除了亞洲的國家,很多西方國家也前往中國,學習中國的知識和文化,將西方的科技技術帶入中國,促進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于中國多民族、多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文化的載體,其承載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是大避暑山莊文化和大避暑山莊文化價值。
(二)促進建筑文化的發展
承德避暑山莊在建筑方面藝術更強,博大精深,在實現文化融合的前提下,彰顯建筑風格的多樣性,尤其在形態方面,各個系統自成一體。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四個組成部分中,建筑風格各異,都能夠成為一種風格,別具一格,姿態萬千,將南方與北方的建筑風格、特色進行了吸取,廣泛融合。在山莊內,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筑所具有的雄渾和壯觀,也對南方建筑的精致進行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整個建筑上,給人以如詩如畫的感覺,尤其對滿漢一家的思想進行了全面的詮釋。從順治皇帝開始,對滿漢一家的思想進行了大力的推崇,使得承德避暑山莊在建筑風格上也對此進行了借鑒,更加崇尚和諧的自然文化。因此,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周圍建立了大量的寺廟,與山莊相互獨立,但是,在整體上又彰顯為相互映襯,充分體現了和諧之美,也就是在漢族文化所提倡的以“和”治天下。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各處景點中,康熙進行了題詞,最為著名的是康熙和乾隆的三十六景,反映了漢文化的詩詞特色,表達的十分盡致。其中,曲水荷香的建設就是結合《蘭亭序》意境進行修建的,更顯空中樓閣的風格,意境十足。在整個承德避暑山莊內部,漢文化無處不在,幾乎處處可見,彰顯漢朝皇帝對漢文化的熱愛和推崇,也是其貫徹滿漢一家思想的體現,極大促進了清朝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統一,加強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承德避暑山莊的文化外殼的作用
文化的特點是具有整合性。為了更好地發揮文化的功能,需要對文化的各個層面進行整合。在文化的包容方面,承德避暑山莊體現了兼容并包的特點,其文化特征可以立足物質和文化形態兩個方面進行詮釋。立足物質形態,避暑山莊的建造遵循的是康熙皇帝的設計理念,即自然天成地就勢、不待人力虛假設的理念,借助地勢,引水入莊,發揮自然景觀的作用,進行人文景觀的構建,將各地景觀巧妙融入整個山莊內部,既包含江南的唯美,又包含塞外的蒼茫,是皇家園林的集大成者。世界上對避暑山莊的評價更高:在建筑上,對各自建筑手段進行繼承、發展和創新,吸取了中國南北文化的精華,在模仿中彰顯創新,實現了南北建筑藝術的有效整合。對于山莊的造園和建筑,避暑山莊及周邊的廟宇不僅是素材,將中國古典的文學、美學等諸多領域的文化因素融入其中,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立足人文形態,避暑山莊和周圍的寺廟對于清代文化、政治、宗教以及外交的影響深遠。它們發揮了非物質載體的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筑起天人合一、三教合一,將其融入其中,實現百花齊放的狀態,通過山莊建筑進行了完美的呈現。例如,在山莊周圍寺廟中,供奉的由佛祖、龍王、菩薩等,彰顯不同文化在這里的共同信奉。其中,既能體會到儒家思想的治世思想,也能感覺到道家的養生理念,體會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突破時空限制;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承德避暑山莊發揮了文化載體的作用,弘揚了大避暑山莊文化和文化價值的理念,鑒于這一層面,要立足民族視角,彰顯民族政策、文化規約之間的緊密關系。當前,這座歷史遺跡成為現代的公共建筑,可以與世界共享。
4 對承德避暑山莊歷史文化價值的總結
避暑山莊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人文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需要立足文化符號,進行全面、深入的解讀。避暑山莊折射了文化的多樣性,承載了中國歷史在皇家權利、精神家園以及文化外殼方面的意義。借助對歷史文化古跡的研究,與多元化的文化時代相融合,進行跨文化的交流,運行學科方法,促進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承德市灤河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
[2]周江波.清朝時期避暑山莊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6,03:67-68.
[3]張英健.論承德避暑山莊的歷史文化回溯與展望[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3:307.
作者簡介
王海霞(1980-),女,漢族,河北省承德人,就職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博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