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摘 要:避暑山莊中的楹聯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給人提供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還會增強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對美的探索,啟發人們去思考和欣賞。山莊中楹聯既是園林藝術,又是書法藝術。每副楹聯都能呈現出一幅山莊的美景,本文通過對云山勝地、文園獅子林、文津閣楹聯的賞析,深刻的闡明了楹聯的藝術之美。
關鍵詞:避暑山莊;楹聯;藝術之美
課題:2015年度承德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1 避暑山莊匾額楹聯概況
避暑山莊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肇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周圍寺廟興工,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莊和寺廟工程先后完工,前后用了89年的時間。而隨著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興建,康熙、乾隆、嘉慶諸帝位其題寫了大量的匾額楹聯,它不僅是避暑山莊皇家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清帝在避暑山莊的諸多活動中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它們既是園林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了解這座皇家園林文化內涵的實物資料,更是清代底紋遺留的書法藝術真品的一部分。按照目前對避暑山莊園林建筑的不完全統計,其184座亭臺樓閣懸掛著近600面匾額。咸豐時期,避暑山莊的匾額、楹聯睡著園內陳設多次運往紫禁城,一次就有99塊匾,51副楹聯掛對,20個橫批。目前避暑山莊匾額楹聯僅有幾十件。
2 山莊內的楹聯舉不勝數,每副楹聯都能呈現出一幅山莊的美景,下面就讓我們從幾副楹聯中體會不一樣的山莊美吧!
1、云山勝地楹聯賞析
云山勝地位于避暑山莊正宮區煙波致爽殿之后,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八景,正宮區的最后一組建筑;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此景地勢高曠,樓閣高聳。“云山勝地”,意為秀麗的山峰常有云氣升騰,乾隆曾用這樣的詩句贊美道:“地靈延晝永,峰秀蔚云興。”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山莊地有靈氣,使得白晝延長了很多;峰巒秀麗,使得華美的云氣不斷興起。在他看來,這里這里地有靈氣,景色迷人,登高遠望,白云縈繞俊峰秀嶺更是難得的游覽勝景。
云山勝地樓西側蓮花室楹聯曰
云影澄觀,妙悟太空參合相;
山光悅性,靜因常住識真如。
聯的大意為:靜觀云容景象,徹底領悟到宇宙間的一切,既有形色又是空無的;山光美景可賞心悅目,這是因為它清凈純潔,善因有善果是永恒存在的實體。
乾隆所提的蓮花室額聯,透露出他理性的宗教觀:相信佛的存在,但不主張苦修,贊成佛家所持心既是佛、佛既是心、心誠則靈的觀念。
2、文園獅子林楹聯賞析
文園獅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照蘇州獅子林所建,是避暑山莊七十二景以外的又一處園中之園的美景;乾隆皇帝為此景的門殿題額曰——“文園獅子林”。
乾隆在《題文園獅子林序》中說“茲于避暑山莊清舒山館之前,度地復規仿之。其景一如獅園之名,則又同御園獅子林,而非吳中之獅子林。既落成,名之曰:‘文園。”可見,所謂模仿,只是仿照蘇州園林獅子林的小巧玲瓏及景中套景的格局,而非照景全搬。即順應塞苑的天然山水,又“因其勢以位”。
虹橋北面有石刻對聯一副,鑲嵌在涵洞兩側,聯曰:
入畫來,疑到蓬閬;
引舟去,不限神仙。
這副聯是石刻,修復文園獅子林清理遺址時挖出,為乾隆所題。其大意是:進入圖畫般文園獅子林,疑似來到了蓬壺和閬風;劃船而去,又不只限天神和仙人。這副聯用圖畫和仙境比喻文園獅子林的優雅和美妙,激發人們的想象,藝術效果是直接描述所不能及的。
文津閣楹聯賞析
文津閣清朝四大藏書樓之一,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文津,意為文化知識的渡口,為文必須知津。文津閣位于梨樹峪口北側,東鄰試馬埭。乾隆御1772年聚集當時的著名學者五百余人編纂《四庫全書》。編成后抄錄為《經》、《史》、《子》、《集》四部,分別藏于北京故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沈陽故宮的文溯閣及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從藏書閣的命名來看,乾隆皇帝有著其獨到的見解:“該淵即源業。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分焉。欲從支派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則躡迷途而失正路,斷港之譏有弗免矣。”大意為:欲探求文化知識的淵源,就必須認真閱讀文章;文章就像求得知識的渡口。在乾隆看來,人類積累的文化知識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奧妙的規律。其建筑物除門殿外,中部有藏書閣,閣前有水池、水池前有假山、假山上月臺、趣亭,東側有配殿、碑亭。主體建筑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從外觀看是兩層,而實際上是三層:第一次為六個單間,象征著“地六成水”;第三層是敞間,取“天一生水”之意;中間一層是暗層,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為藏書層。
文津閣門前有一副聯:
析木之次麗乎天;
龍門之名標乎地。
聯的大意為:析木是天河的渡口,它附麗于天空;龍門是黃河的渡口,它標志在地上。“析木”,是十二星次之一。古代天文學以日月相會之處為星次。日月一年有十二次相會,故有十二星次,又名十二宮。
這副楹聯用過河要找準渡口來比喻學習知識要找準正確的途徑,乾隆含蓄的表達了,他組織編輯《四庫全書》是學文之津,即學習知識的途徑。
3 楹聯避暑山莊的點睛之筆
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它所創造的詩化環境,是一種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重人生、重道德的倫理型文化的基礎上的藝術養生模式。園林追求“外適內和”,生存空間和精神空間環境并重,體現了我們的先人對生命的關注、對生活質量的關注。園林中的對聯就是這種“關注”最好的體現,它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并帶有鮮明的時代印痕,是極為中國式的“表情”。
避暑山莊中的楹聯是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給人提供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還會增強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對美的探索,啟發人們去思考和欣賞。山莊中楹聯既是園林藝術,又是書法藝術。山莊中廣泛運用景題的楹聯,賦予了山莊文化的氣息,加深鑒賞者的理解和感受,使山莊的意境更加深化,是山莊中不可或缺的藝術珍品。
參考文獻
1、 趙玲主編.《 紀念避暑山莊建園三百周年論文集 1703-2003.》 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5.12
2、于佩琴、段鐘嶸主編《避暑山莊御制詩聯解讀與品評》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3.12
[1] 白鶴齡,羅星明選注. 避暑山莊楹聯.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7.
[2] 張羽新著. 避暑山莊的造園藝術.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01
[3] 李洪波主編. 詩詞楹聯賞析.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09
[4] 趙玲主編. 紀念避暑山莊建園三百周年論文集 1703-2003. 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2005.12
[5]郭華榮,王乃積,趙克誠編著. 中國旅游名勝楹聯. 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5.08
[6] 陳登億等編. 避暑山莊寺廟極楹聯詳解.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8
[7] 覃文勇.楹聯文化在揚州古典園林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