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鄭曉雯 李靜 葉霖錚 崔喆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方法: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的方法,應用LISA生活滿意度量表對215名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的主觀生活滿意度水平進行調查與分析。結果:總體上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現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地區,不同性別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76歲以上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及是否與子女同居住條件下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不存在顯著差異。原居住地是農村的拆遷戶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高于原居住地為郊區及市區的老年人,原居住地為市中心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最低。拆遷前后的居住條件,拆遷戶的適應水平,健康狀況是影響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而通過政府積極應對老年人訴求,小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個人轉變認知觀念的三方協同努力,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將會有所提高。
關鍵詞: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
項目名稱:天津地區拆遷戶滿意度調查及其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510066X19
1 引言
本研究采用深度訪談以及問卷調查等實證研究的方法,依據社會心理學以及統計學等理論,多角度地對數據進行探討、分析和研究,進一步了解拆遷戶生活滿意度的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更為科學客觀的解決對策,提升其生活品質,更好地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城鎮建設發展,從而為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盡綿薄之力。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調查對象
本研究隨機抽取天津市各區拆遷戶老年人進行調查,發放問卷250份,共回收問卷249份,回收率為99.6%,其中有效問卷215份,有效率為86%。共發放250份問卷,回收249份,回收率99.6%。其中男性為99人,占總人數的46%;女性為116人,占總人數的54%。
2.1.2調查內容
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生活滿意度LSIA量表,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社會人口學特征,健康自評等和生活滿意度。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量表(LSIA)共有20個問題。其中12個正向問題,8個負向問題。LSIA的計分方法是:正向問題“同意”得1分,不同意0分;負向問題“同意”0分,不同意得1分。總分最高為20分,最低為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滿意度越高。最后采用半結構式的訪談方法,對部分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進行有控制情境下的訪談,本次訪談在開展訪談,以面對面聊天的方式,由調查者提出問題,讓訪談對象回答問題并進行自由表達觀點。訪談中的問題根據訪談對象的代表和典型性的觀點編制而成。
2.2 調查方法
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的錄入與統計分析,得出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實證依據。
3 結果與分析
3.1 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的基本情況
依據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顯示,天津市拆遷戶生活滿意度均值為11.88+4.43,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19分,其得分的頻數分布見表3-1。總體來說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對生活比較滿意。
3.2 人口學變量的特征
社會人口學特征見表3-2
3.3 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
以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得分為目標變量,分別考察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文化水平),工作,家庭收入,是否與子女同住,原居住地,身體狀況,地區共9 項變量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3.3.1人口學變量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男性為99人,占總人數的46%;女性為116人,占總人數的54%。不同性別下,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性別差異樣本t檢驗的結果見表3-3 。結果表明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在性別差異顯著(t= -2.43, p=0.02<0.05)。
在年齡上與不同文化水平上,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在年齡及文化水平上差異不顯著(F=1.27, p=0.28>0.05;F=0.45, p=0.72>0.05)。但76歲以上組的生活滿意度明顯高于55-60組。說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也會提高。55-60歲,可能面臨退休,還未完全適應退休后的生活,而年長些的老年人則普遍“知足常樂”,而且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圈子和生活方式。同時也符合中國傳統“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的觀點。
3.3.2 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不同原居住地對生活滿意度得分有顯著性影響,原居住地為農村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較高,顯著高于原居住地為市中心的拆遷戶老年人(F=3.149 Ps <0.05)。通過訪談可以發現,原先住在農村的居民,居住條件普遍較差,表現為供暖不善,沒有天然氣,自來水使用不便等。而新的安置房是按照現代標準統一施工的,在基本的人居環境上有保障,并且有些小區的房屋設計很不錯,在層高,南北通透,日曬時長上遠遠好于老式房屋,這些因素對拆遷滿意度的影響很大。總體而言,若拆遷戶搬入的新居較原先的房子條件改善的越多,新小區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則拆遷戶滿意度就越高。
健康水平對生活滿意度得分有顯著性影響,身體狀況為良好、無重大疾病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較高,顯著高于經常生病和患有重大疾病的拆遷戶老年人(F= 8.05,Ps <0.03)。健康水平與經濟狀況是影響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這與許多研究結果一致。金嶺[2]通過對上海城市的老年人相關研究數據發現,自評健康狀況依然是影響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大多數研究發現健康越好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越高,這點與國內外其它同類的研究結果一致。
不同地區對生活滿意度得分有顯著性影響,但各區拆遷戶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得分卻各有不同。由高到底依次為河西區、北辰區、津南區、紅橋區、南開區。 對不同地區的拆遷戶老年人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地區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差異顯著(F=3.71 ,p=0.006 )。事后檢驗進一步分析發現:河西區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較高,顯著高于南開,紅橋及津南區(Ps <0.02);北辰區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得分較高,顯著高于南開區(Ps <0.02)。因為小區開發時間不同,相對來說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不同。在小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程度較低且環境相對較差,周圍無便利交通,對居民出行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居民的生活滿意度水平普遍較低。由此可見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周圍的交通情況,地區發展前景對居民的生活滿意度有較大影響。而拆遷戶生活滿意度評價畢竟也是個人的主觀因素,所以拆遷戶的適應程度對其生活滿意度有較大影響,適應程度較好,樂于參與小區活動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自然較高。新小區往往具有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周邊,這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這些配套周邊也屬于居住環境改善的一部分,對拆遷滿意度具有很大的影響。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 天津市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呈中等偏上水平
(2)不同地區,不同性別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76歲以上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及是否與子女同居住條件下的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不存在顯著差異。
(3) 原居住地是農村的拆遷戶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水平高于原居住地為郊區及市區的老年人,原居住地為市中心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水平最低。
(4)拆遷前后的居住條件,拆遷戶的適應水平,健康狀況,是影響拆遷戶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4.2 建議
從“征地拆遷”發展的態勢以及對拆遷戶生活造成的影響來看,我們認為完善征地拆遷補償政策從而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完善小區及周邊設施建設,提高拆遷戶的認知能力,對拆遷戶生活滿意度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拆遷戶老年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及構建和諧小區及社會,我們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征地拆遷過程中存在的焦點問題與矛盾,我們從政府,小區及拆遷戶三個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1)政府要以人為本積極滿足群眾訴求,建立心理疏導機制,填補“精神倉庫”。
政府應該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考慮,優先保障人的基本權利。 要深入被拆群眾家里,與百姓溝通交流,聽取百姓的呼聲讓他們切實了解政府的拆遷方案,安置區域,拆建區未來的規劃前景,主動解答百姓的疑惑,主動傾聽民意,完善搬入地的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2)個人應提高道德認知,轉變態度,積極融入小區生活,力促社會和諧
在拆遷之前,拆遷戶應了解相應的拆遷補償安置政策,從而避免過高的安置期望與現實不符所造成的心理落差帶來的不適應感。與此同時還應了解相關法律法規,避免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投訴無門。在拆遷全面開展的同時,拆遷戶應以社會已有的資源為平臺,充分融入新的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利用已有的休閑娛樂器材去豐富自己業余生活,發揮自身的特長,積極融入小區各項有益的活動,提高自己的溝通與適應能力,結交新的朋友。同時還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老齡化,去應對生活上發生的變化和困難。不與他人盲目攀比住宅條件,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這樣才能擺脫身體與精神上的疲憊感,快速的適應新的生活,對新生活充滿新的憧憬。
參考文獻
1.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1):58-60
2.金嶺,上海同批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跟蹤分析[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