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慧

【摘要】 目的 通過檢測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分泌物中沙眼衣原體(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體(UU)的感染狀況, 為臨床診治提供實驗室依據。方法 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膜雜交法檢測疑似泌尿系統感染的612例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檢測與性病相關的CT、NG、UU三項。結果 UU感染最為常見, 其陽性率為41.67%(255/612);混和感染CT+UU感染最常見, CT+UU陽性率為5.72%(35/612)。男性患者CT、NG、UU的陽性率分別為29.32%(90/307)、13.68%(42/307)、51.47%(158/307);女性患者CT、NG、UU的陽性率分別為3.61%(11/305)、2.95%(9/305)、31.80%(97/305);兩性別三項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CT、NG、UU的感染中后者明顯多于前兩者;混合感染以CT+UU感染最多;男性患者CT、NG、UU三項的陽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應針對高發人群開展相關知識的宣教, 并做好相應檢測和治療。
【關鍵詞】 分泌物;沙眼衣原體;淋球菌;解脲脲原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27
性傳播疾?。╯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是指通過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傳播的一類疾病。據WHO估計, 全球15~49歲人群每年發生STD病例約3.4億, 日均約有100萬人感染性病, 在性病病原體中, 沙眼衣原體、淋球菌、解脲脲原體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已成我國各地區主要的性傳播疾病。目前國內大多采用PCR技術單項檢測, 本研究采用PCR+膜雜交法聯合檢測, 對患者分泌物檢測結果比較分析, 為臨床診治性病提供參考依據, 并進一步了解本地區人群CT、NG、UU的感染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6月在婦產科、泌尿外科及皮膚性病科就診的疑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患者612例, 男307例, 女305例。
1. 2 試劑 CT+NG+UU三聯檢測試劑盒購自潮州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檢測儀器為雜交儀。
1. 3 檢測方法 囑患者取分泌物:將專用采樣拭子伸入男性尿道口或女性宮頸口約2~5 cm, 捻動拭子, 停留10 s后取出, 將其放入標有患者編號的取樣管中密閉送檢。取PCR產物50 μl在95℃加熱5 min, 然后立即冰水浴≥2 min;于45℃進行雜交實驗;在雜交空內加入1 ml預熱至45℃的雜交液蓋上蓋板溫浴2 min;把制備的已變性DNA樣品溶液加入0.5 ml預熱至45℃的雜交液, 混勻, 然后加在薄膜上, 蓋上蓋板溫浴10 min后進行疏導雜交;在45℃條件下, 用預熱至45℃的雜交液沖洗膜3次, 0.8 ml/次;顯色;通過化學顯色的方法判讀結果, 檢測結果為藍紫色圓點判為陽性;陰性結果無顯色信號。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感染類型比較 UU感染最為常見, 其陽性率為41.67%(255/612), CT陽性率為16.50%(101/612), NG陽性率為8.33%(51/612), CT、NG、UU感染陽性率進行兩兩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旌透腥綜T+UU感染最常見, CT+UU陽性率為5.72%(35/612), CT+NG陽性率為1.14%(7/612), NG+UU陽性率為0.98%(6/612), NG+CT+UU陽性率為0.49%(3/612), CT+UU陽性率分別與CT+NG、NG+UU、CT+NG+UU陽性率進行兩兩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不同性別感染類型比較 男性三項陽性率與女性同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STD是指可以通過性接觸而感染的疾病, 亦稱“性病”。主要病變發生在生殖器部位。CT可引起多種生殖道感染, 包括男性的尿道炎和附睪炎, 女性的宮頸炎及盆腔炎等, 生殖道 CT 感染具有流行率高和無癥狀攜帶者多的特點[1]。人類是淋球菌唯一的自然宿主, 淋病主要由性接觸而傳播。NG侵入泌尿生殖系統繁殖, 男性發生尿道炎, 女性引起尿道炎和子宮頸炎。如治療不徹底, 可擴散至生殖系統。人類對淋球菌無自然免疫力, 均易感, 病后免疫力不強, 不能防止再感染[2]。解脲脲原體是六種脲原體屬中的一種, 與人類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密切關系, 能利用自身的尿素酶, 分解尿素后以提供代謝的能源。在分類上屬支原體科脲原體屬。UU亦稱溶脲脲原體, 所致疾病最常見的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占非細菌性尿道炎的60%??梢鹉行郧傲邢傺谆蚋讲G炎, 女性陰道炎、宮頸炎等。解脲脲原體是人類泌尿生殖道常見的寄生菌之一, 在特定環境下可致病。在人體的定植可有二次上升趨勢, 即分娩時由母體產道感染新生兒, 以后迅速減少, 從性生活開始逐漸增多。本研究發現就診感染患者年齡集中在35歲以下, 可能由于這部分年齡患者正值育齡期, 患者感染病原體后如果不積極配合治療, 不孕不育、流產、早產現象將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因此應將這部分患者作為STD防控的重點人群。
由CT、NG、UU導致的泌尿道炎或其他混合感染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一定地域差異[3]。國內廣東地區CT、NG、UU三種性病的流行較為嚴重, 且呈逐年上升趨勢[4]。
各病原體的陽性檢出率與性別差異各文獻報道都不一致[5, 6]。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CT、NG、UU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女性, 與文獻報道有差別, 這可能與本地區的人口結構有關, 城市外來務工人員逐年增多, 中青壯年與配偶分居兩地男性居多, 而此類人群文化程度不高, 且存在不固定性伴侶, 因此以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就診的患者以男性居多。然而不論檢出男女性各自的感染率如何, 性傳播疾病只要一方感染, 均有傳播給性伴侶的可能。因此, 應針對高發人群開展相關知識的宣教, 并做好相應檢測和治療, 以達到STD防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Korenromp EL, Sudaryo MK, de Vlas SJ, et al. What 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gonorrhoea and chlamydia becomes symptomatic? Int J STD AIDS, 2002, 13(2):91-101.
[2] 盧和琨, 謝禮豪, 黃澍杰, 等. 淋病患者合并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 中華皮膚科雜志, 1997(3):189.
[3] Schwartz RM, Malka ES, Augenbraun M, et al. Predictors of partner notification for C. trachomatis and N. gonorrhoeae;an exmination of social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J urban Health, 2006, 83(6):1095-1104.
[4] 胡朝暉, 曾征宇, 唐永瑋, 等. 廣東地區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及解脲脲原體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 廣東醫學, 2003, 24(6):652-653.
[5] 賀望嬌. 522例患者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淋球菌感染等情況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7):826-827.
[6] 林懷楚, 周輝譜. 男性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的檢驗與療效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 11(2):171-175.
[收稿日期: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