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結核分枝桿菌T細胞斑點實驗(T-SPOT.TB)診斷肺結核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125例疑似肺結核患者, 分別采用T-SPOT.TB、結核分枝桿菌抗體(TB-AB)和痰結核分枝桿菌DNA(TB-DNA)3種不同方法對其實施檢測, 判斷確診肺結核患者, 并對不同方法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特異性進行比較。結果 125例患者中, 符合肺結核臨床診斷標準并確診的有101例, 其中T-SPOT.TB、TB-AB、TB-DNA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分別為83.2%、52.5%、43.6%, T-SPOT.TB法敏感性高于TB-AB和TB-DNA法(P<0.05), 其診斷肺結核的特異性分別為79.2%、62.5%、83.3%, T-SPOT.TB和TB-DNA法特異性高于TB-AB(P<0.05)。結論 T-SPOT.TB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比較高, 是診斷肺結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 結核分枝桿菌T細胞斑點實驗;肺結核;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30
結核病指的是以結核分枝桿菌為主的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感染造成的慢性傳染性疾病[1], 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特別是涂陽肺結核患者, 感染性強, 致死率也比較高。有調查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因肺結核致死的患者數量達13萬人[2], 對其進行快速、準確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結核分枝桿菌的檢測是診斷肺結核的基本方法。本文抽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肺結核的患者125例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T-SPOT.TB診斷肺結核的臨床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疑似肺結核的患者125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咳嗽、發熱、胸痛、氣促、呼吸困難、乏力等癥狀, 疑診為肺結核。其中, 男67例, 女58例, 年齡18~76歲, 平均年齡(40.4±12.1)歲。
1. 2 方法 使用真空抗凝管采集患者的新鮮外周血標本5 ml,
2 h內送檢, 分別行T-SPOT.TB檢測、TB-AB檢查及TB-DNA檢測。
1. 2. 1 T-SPOT.TB檢測 將血液標本與1640培養液混勻, 再加入到含淋巴細胞分離液的離心管中, 經離心分離和培養液洗滌后獲得外周血T淋巴細胞, 使用T-SPOT.TB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標本中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進行提取和培養, 并結合計算機輔助成像分析系統對顯色后的結果進行閱讀。判斷標準:以陰性孔斑點數<5個, 且(抗原A/B的檢測孔計數-陰性孔計數)≥6個時或者當陰性孔斑點數≥6個, 檢測孔斑點數≥2×陰性孔斑點數時視為陽性。
1. 2. 2 TB-AB檢查 常規離心分離獲得血清后, 使用膠體金法對結核分枝桿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進行檢測, 結核分枝桿菌IgG抗體診斷試劑盒購自上海奧普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1. 2. 3 TB-DNA檢測 采用無菌容器采集患者清晨的深咳膿性痰液作為痰標本, 行TB-DNA檢測。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法對痰標本中的結核分枝桿菌DNA進行檢測, 熒光定量PCR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克隆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 參照陽性質控品、陰性質控品以及陽性定量參考品的Ct值, 對檢測結果進行判斷。
1. 3 判定標準 分別觀察3種方法的檢測結果, 并以2001 年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為依據[3], 判斷患者是否患肺結核:以患者同時滿足下列6項指標中的任意3項可以確診為肺結核:①患者有典型臨床表現, 且經胸部X線檢查有典型肺結核征象;②經痰結核菌實時熒光定量檢測聯合探針檢測結果呈陽性;③經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呈陽性;④排除其他肺結核性疾病;⑤經
抗結核治療顯示有效;⑥經肺外組織病理檢查確認存在結核病變。同時符合下列2項指標中的任意1項可以確診為肺結核:①經肺部(或支氣管)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認有結核病變存在;②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檢出抗酸分枝桿菌。對不同方法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特異性進行計算。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25例患者中, 符合肺結核臨床診斷標準并確診的有101例, 其中T-SPOT.TB、TB-AB、TB-DNA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分別為83.2%、52.5%、43.6%, T-SPOT.TB法敏感性高于TB-AB和TB-DNA法(P<0.05), 其診斷肺結核的特異性分別為79.2%、62.5%、83.3%, T-SPOT.TB和TB-DNA法特異性高于TB-AB(P<0.05)。見表1。
3 討論
本文分別采用T-SPOT.TB、TB-AB和TB-DNA等3種不同方法對125例疑似肺結核的患者進行了檢測診斷, 結果顯示, T-SPOT.TB法診斷肺結核的敏感性最強, 為83.2%, 較TB-AB和TB-DNA都有較大的提高, 這與T-SPOT.TB法檢測不受排菌類型與排菌量影響有關, 漏診率相對較低, 而在檢測特異性的比較上, T-SPOT.TB法和TB-DNA法的特異性相對較高, 其中, TB-DNA法能夠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擴增技術來實現定量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目的, 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 而T-SPOT.TB法則可從單細胞水平上對分泌抗體(或細胞因子)的細胞進行檢測, 通過顯色斑點對結核分枝桿菌致敏的T淋巴細胞進行特異性診斷, 還能通過顯色斑點數計算針對結核分枝桿菌反應的效應T淋巴細胞計數[4]。
總之, T-SPOT.TB診斷肺結核具有無創、操作簡單、重復性強的優點, 兼具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可以作為診斷肺結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尹宏軍. 探析X線對肺結核診斷的臨床價值.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7):193-194.
[2] 李余良. 淺談結核病臨床診斷技術.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6):54-55.
[3] 唐小莉, 郭晶, 林霏申. 結核抗體試驗與TSPOT-TB試驗診斷肺結核的臨床價值比較.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29):34-36.
[4] 唐碩潤, 梁珍. 結核酶聯免疫斑點試驗結核分枝桿菌 DNA 測定和痰涂片檢測在肺結核診斷中的比較研究.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4):122-123.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