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達來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咬合重建修復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31例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治療后, 患者固定功能、美觀程度、咀嚼功能、舒適程度及總滿意度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修復后經X線檢查, 基牙牙周膜情況有所好轉, 且牙槽嵴高度未發生顯著變化。結論 對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咬合重建修復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及美觀, 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 牙列缺損, 重度磨耗;咬合重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66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可使頜位關系改變, 咬合支持高度降低, 面下1/3變短, 不但影響美觀而且導致咀嚼肌疲勞, 嚴重者可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修復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的目的是通過修復進行咬合重建以改善口頜系統功能, 恢復生理狀況的頜機能。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屬于臨床常見的口腔科疾病, 往往使患者的臨床牙冠變短, 降低垂直距離, 引發咬合關系紊亂等, 對患者的容貌、發音功能及咀嚼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甚至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生等[1]。修復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的目的是通過咬合重建改善生理狀況的頜功能, 恢復口頜的系統功能[2]。咬合重建方法包括改善面部垂直距離, 消除口頜系統紊亂, 糾正頜位, 恢復正常功能。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31例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咬合重建及修復方法,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1例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17例, 女14例;年齡55~70歲, 平均年齡(63.5±3.8)歲。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為面下1/3垂直高度變短, 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損, 前牙切端和后牙面牙體缺損, 牙本質暴露, 咬合異常, 咀嚼功能偏低等, 5例患者伴有顳下頜關節疾病, 且程度不同。經影像學及臨床檢查后, 所有患者的咬合功能均出現不同程度紊亂, 但未發現骨關節相關癥狀。
1. 2 方法 診斷及修復方法如下:①治療計劃的制定:患者入院后, 主治醫生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 并系統的檢查患者口腔、咬合及顳下頜關節情況, 了解患者期望值, 介紹治療過程、費用、時間等情況。制取研究模型, 結合牙列磨耗程度、頜曲線形狀、缺牙部位、息止頜間隙大小及缺牙數目等情況, 制定合理的、全面的修復計劃;②修復前的準備:修復前, 進行系統的牙周治療, 根據設計對預留的天然牙進行必要的牙體牙髓治療, 盡量保留能利用的殘根;③過渡性修復:根據患者的息止頜間隙采用牙墊式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定期復查, 調整咬合至增加的垂直距離和改變后的頜位合適。咬合重建的最佳適位是感覺咀嚼有力及雙側顳頜關節舒適的頜位。增加垂直距離前后需拍攝薛氏位片評價顳下頜關節區的變化。戴牙墊式可摘局部義齒1~3個月后, 分段備牙進行暫時性的固定修復;④制作永久修復義齒:在暫時性的固定修復后1~3個月后, 分段備牙制作永久性修復體, 修復時需要保持原有的咬合關系。永久修復制作同常規冠橋修復, 選用硅橡膠制取印模, 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根據患者的選擇制作不同類型的修復體, 試戴, 粘接。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治療前后患者的滿意度, 包括固定功能、美觀程度、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程度滿意度評分, 總滿意度=(固定功能+美觀功能+語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適程度)/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前后滿意度比較 治療后, 患者固定功能、美觀程度、咀嚼功能、舒適程度及總體滿意度均顯著優于治療前(P<0.05)。見表1。
2. 2 X線檢查結果 患者牙周膜增寬的基牙, 修復后經X線檢查已恢復正常, 且牙槽嵴高度未發生顯著變化;牙周膜正常的基牙, 修復后經X線檢查牙槽嵴高度未發生顯著變化。
3 討論
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屬于臨床常見的口腔科疾病, 患者經常規義齒修復后, 往往修復效果不夠理想[3]。牙列嚴重磨耗的臨床表現通常為牙體硬組織解剖形態被破壞, 牙曲線及牙平面位置異常, 導致改變頜骨位置關系, 降低垂直距離[4]。此時患者一般咀嚼效率在正常牙列的1/4~1/3, 上升高咬合量<5 mm。在重新建立咬合關系的過程中, 暫時性修復是重要環節。行咬合重建時, 必須確定合理的咬合平面, 而制作義齒必須注意牙列咬合曲線, 且咬合重建不能一次性完成, 患者需過渡義齒或試戴暫時性墊2~3個月, 由口內牙齒磨耗程度決定頜重建于下頜或上頜, 經精心、合理的設計及制作后, 能修復并改善患者頜曲線。
隨著口腔科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對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也越來越理想[5]。咬合重建修復具有穩定、舒適及美觀等優點, 被廣泛應用于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的治療中。本研究在患者的咬合重建中利用可摘局部義齒與烤瓷冠的雙重特點, 結合應用烤瓷冠與可摘局部義齒, 提高了義齒舒適度及美觀度, 使患者在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舒適程度及美觀程度等方面滿意度顯著提高, 促進恢復正常咬合關系和生理功能, 進一步說明對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咬合重建修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對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咬合重建修復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舒適程度及美觀程度,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范丹妮, 王星. 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的咬合重建及修復.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 2011, 5(5):519-523.
[2] 袁清敏. 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療的修復體會. 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 2013(8):885-886.
[3] 李亞男, 劉洪臣, 石校偉, 等. 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損老年患者兩種咬合重建治療的效果比較.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 2011, 9(3):174-177.
[4] 李玉蘭, 陳曉霞.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臨床觀察. 中國美容醫學, 2013, 22(20):2046-2048.
[5] 于波. 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臨床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6(2):163-165.
[收稿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