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國+王金平

【摘要】 目的 評價 23G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R)的臨床效果。方法 110例DR患者, 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 23G組(61眼, 采用 23G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和 20G組(59眼, 采用 20G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進行治療), 各55例。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并發癥進行比較, 并比較兩組術后1、3、6個月的視力及眼壓。結果 23G組手術時間為(88.53±12.71)min, 短于20G組的(121.36±28.94)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比較, 兩組術后視力均得到明顯的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3、6個月的視力以及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3G組術中發生醫源性裂孔2例、需電凝止血 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0.91%(6/55);20G組分別發生5、9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5.45%(14/55);23G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20G組(P<0.05)。結論 23G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DR患者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 且并發癥較少, 可以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 23G微創玻璃體切割術;20G微創玻璃體切割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83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 對患者的視力以及生活均造成嚴重的影響。玻璃體切割手術應用于臨床以來, 使得患者的預后得到明顯的改善[1]。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科比較了20G手術與23G手術治療DR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10例DR患者, 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將其分為23G組(55例, 61眼)和20G組(55例, 59眼)。DR分期參照1984年國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分期標準[2]。其中23G組男29例(33眼), 女26例(28眼);年齡52~79歲, 平均年齡(64.2±4.9)歲;Ⅳ期32眼, Ⅴ期22眼, Ⅵ期7眼。20G組男31例(35眼), 女24例(24眼);年齡50~77歲, 平均年齡(63.9±4.4)歲;Ⅳ期31眼, Ⅴ期23眼, Ⅵ期5眼。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20G組按照經典玻璃體手術操作步驟進行, 具體操作:將球結膜沿角膜緣呈360°環形剪開或者部分剪開, 三通道鞏膜切口, 置入灌注, 在角膜面接觸鏡的輔助下切除玻璃體, 玻璃體和增生膜清除干凈后, 進行視網膜激光光凝, 然后將三切口以及球結膜切口縫合。23G組按照一步式穿刺方式, 與角鞏緣成30°在距離角鞏緣3.5~4.0 mm左右處將23G穿刺刀在鼻上、顳上以及顳下方位刺入, 在穿刺口保留長約6 mm的套管, 置入灌注, 其余步驟同20G組。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并發癥進行比較, 并對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 比較兩組術后1、3、6個月的視力以及眼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前后眼壓和最佳矯正視力比較 23G組手術時間短于20G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比較, 兩組術后視力均得到明顯的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3、6個月的視力以及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中并發癥比較 23G組術中發生醫源性裂孔 2例、需電凝止血 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 10.91%(6/55);20G組分別發生5、9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 25.45%(14/55);23G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 20G組 (P<0.05)。
3 討論
玻璃體手術可以徹底的清除玻璃體積血, 使脫離的視網膜復位, 并可以采用激光治療眼底, 改善患者的視力。由于傳統的20G玻璃體切割手術所使用的手術器械的管徑較粗, 加之術中的牽拉作用、切口周圍的組織增生以及牽引玻璃體基底部等原因, 導致并發癥較多, 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2]。23G手術器械管徑較細, 僅為0.6 mm, 且帶有套管[3];另外, 23G手術器械的硬度較高, 形體比較纖細且切除頭周邊開口更寬, 更加有利于處理周邊玻璃體及增生膜, 使得并發癥明顯的減少。本次我們比較了23G和20G玻璃體手術治療DR的臨床結果和并發癥, 結果表明, 23G組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少于20G組(P<0.05);與術前比較, 兩組術后視力均得到明顯的改善(P<0.05);兩組術后1、3、6個月的視力以及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23G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DR患者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 且并發癥較少, 可以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薇, 張美萍, 崔紅平, 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23G和20G玻璃體手術.中華眼外傷職業病眼病雜志, 2014, 36(5):326-331.
[2] 李筱榮, 胡博杰, 邵彥. 23G 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觀察.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0, 26(2):173-174.
[3] 沈璽, 徐建敏, 李娜, 等. 23G和20G玻璃體手術治療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對比觀察.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2, 28(3): 232-236.
[收稿日期: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