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光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霧化吸入方式在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哮喘急性發作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患兒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 對照組患兒行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治療中, 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兒童哮喘;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27
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 更甚者可危及生命[1]。急性發作時的治療主要是控制發作, 減輕癥狀[2]。霧化吸入是當前兒童哮喘治療的有效方法, 急性發作時借助霧化裝置, 將含有藥物的液體霧化成氣溶膠吸入患兒的呼吸道, 進而達到解除支氣管痙攣、稀釋痰液和減輕炎癥反應的目的。在臨床工作中, 作者發現不同的霧化吸入方式對于治療效果也有較為明顯的影響。本文對比了氧氣驅動霧化和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方式在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為研究對象, 所有入選的患兒均符合兒童哮喘及急性發作的診斷標準[2], 排除重癥哮喘患兒;其中男59例, 女41例, 平均年齡(6.2±1.5)歲, 平均病程(1.2±0.1)年;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行糾正酸中毒、抗感染及補液等對癥治療, 均未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2]。觀察組患兒行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為:取0.5%布地奈德混懸液2 ml和5%的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2 ml與0.9%氯化鈉溶液2 ml混勻進行氧氣驅動霧化吸入, 氧氣流量設置為5~6 L/min, 霧化治療的時間持續15~20 min/次, 2~3次/d;對照組患兒行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 藥物配比、霧化治療時間和頻次同觀察組。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臨床療效及住院時間。療效標準[3]:無效:患兒經過7 d的系統治療后, 雙肺哮鳴音、咳嗽及氣喘等各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或出現加重跡象;有效:患兒經過7 d的系統治療后, 各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顯效:患兒經過7 d或更短時間的系統治療后, 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哮鳴音消失時間為(5.8±1.5)d, 對照組為(7.4±1.6)d,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1586, P=0.0000<0.05);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為(4.1±0.9)d, 對照組為(5.2±1.4)d,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735, P=0.0000<0.05);觀察組氣喘消失時間為(3.6±1.0)d, 對照組為(4.4±1.3)d,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490, P=0.0008<0.05)。
2. 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35例(70.0%), 有效12例(24.0%), 無效3例(6.0%), 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顯效29例(58.0%), 有效11例(22.0%), 無效10例(20.0%), 治療總有效率為8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24, P=0.0032<0.05)。
2. 3 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4.8±0.5)d, 對照組為(7.5±1.2)d,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6861, P=0.0000<0.05)。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 不同地區和種族的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別, 發達國家通常高于發展中國家, 城市高于農村。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 據國際兒童哮喘和變態反應性基本研究組1998年調查, 英國學齡兒童哮喘發病率由1989年的10.2%上升至1996年的20.9%。美國17歲以下兒童哮喘患病率在20世紀80年代由原來的3.2%增高至4.3%, 1997年達到5.7%。2000年調查顯示, 我國0~14歲城市兒童哮喘平均患病率為0.50%~3.33%, 1990年為0.11%~2.03%。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具有病程長和反復發作的特點, 當前在臨床上霧化吸入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在哮喘的急性發作期, 控制癥狀是主要治療目的[2-4], 目前許多哮喘患兒家庭都備有空氣壓縮泵, 在哮喘急性發作時可在家中給患兒進行治療。霧化吸入的機制是藥液在高速氣體的推動下, 借助高速氣流與專用霧化器噴嘴處形成負壓, 使藥物粉碎成為細小顆粒狀霧滴, 隨呼吸進入呼吸道, 其形成的微粒直徑為3~5 μm更容易沉積于細小支氣管, 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發揮作用。
本研究中,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從側面提示在家庭中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分析原因可能與氧驅動霧化吸入同時具有高濃度氧氣供應的特點, 能夠有效緩解患兒缺氧的癥狀有關。
綜上所述, 在兒童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治療中, 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婉, 曹玲.兒童支氣管舒張試驗再認識.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5, 30(11):868-872.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 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10): 745-753.
[3] 李俊清, 張燕萍. 不同霧化吸入方式在小兒哮喘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對比. 吉林醫學, 2015, 14(11):3057-3058.
[4] 劉傳合, 沙莉, 邵明軍, 等. 北京市城區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管理狀況的調查 .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3, 28(16): 1212-1215.
[收稿日期: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