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霞
【摘 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內控觀念認識有偏差,內控制度體系建設不健全,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監督機制建設不健全等。必須增強商業銀行內控意識,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強化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及強化監督職能。
【關鍵詞】創新驅動;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2016經濟關鍵詞之一。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創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論、技術、模式等創新。要推動全社會力量進行創新、創業。企業、政府、科研機構三者應協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要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必須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重要性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商業銀行自負盈虧,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目標。但與一般企業相比,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有其特殊性。商業銀行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作為其主要經營對象,集信用活動、資金運動和貨幣流通為一體,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和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商業銀行金融案件屢見不鮮,涉案金額巨大,情節惡劣,不僅對于商業銀行自身的運作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到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有序運行。有鑒于此,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健全是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目標的要求,是實現銀行安全性和良好運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保障我國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商業銀行在內控機制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種業務操作流程的規范化、管理辦法及體制建設的完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對銀行所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超前性的控制管理,降低經營風險,以更好地實現戰略發展目標和防范各種商業風險。另一方面,從維護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風險的現實著眼,都須強化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以更好地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各項職能和使命,同時滿足中央金融監管的外在要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特別是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及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劇增,銀行監管部門及金融市場都對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觀念認識有偏差。作為內部的一種自律行為,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必然受到個人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因此,不論是商業銀行的管理層還是基層人員對內控制度的認識和態度都將影響到銀行內控機制建設能否有序展開。如果認識出現偏差,不僅難以充分發揮內控機制在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影響到銀行正常業務活動的運行。縱觀我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實況,對于內控機制的認識和了解仍存在許多誤區。一是未深刻認識到內控機制建設對于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片面曲解銀行業務的開拓與內控機制建設的關系,擔心內控嚴則業務損。二是對于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理解過于簡單,認為內控機制只是銀行內部各種規章制度的靜態匯總,忽視內控機制作為一種動態機制的有機聯系。三是部分員工認為內控只是高層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責,難以從思想上形成嚴格執制的意識,更談不上在銀行內部形成有利于內控機制建設的氛圍。認識誤區的存在必然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的不暢,對銀行的安全經營造成巨大的潛在風險隱患。
(二)內控制度體系建設不健全。雖然整體上來講我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建設中存在著單純地認為“內控機制即制度匯總”的認識誤區,但與此相比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滯后性問題更為突出。忽視制度建設的重視性,未能從銀行實際經營運作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符合銀行自身發展特色的規章制度,內控制度建設欠缺嚴謹性。不少規章制度存在大致化、模糊化的現象,不適于具體操作,最后其作用只僅僅成為停留在成為文件和貼在墻上的擺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制度建設難以跟得上時代及市場復雜多變的需求。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不時地出現一些的新情況新問題,如在信息時代便對銀行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然而我國銀行計算機方面管理制度遠落后于實際發展的需求,操作程序和相應的制度沒有跟上新業務活動的開展,存在無章可循的制度漏洞。第三,對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涉及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問題缺乏統一的系統性思考,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影響制度整體功能的發揮。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都尚未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內控制度體系,難以為內控機制的建立及完善提供基礎性的制度保障。
(三)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在內控制度具體的實際操作落實方面,由于對內控制度如何在銀行實際活動中真正得以落實研究不夠使得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流于形式。許多制度規章建設形式化傾向嚴重,難以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遇到具體情況時原則性講得少,一味地追求靈活性,造成有令不行,行而不嚴的問題在銀行內普遍存在,內控制度執行的實質性效果低,嚴肅性有待加強。另外,我國商業銀行仍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內設機構行政機關化、分支機構行政區域化的現象,部門間權責不清、交叉重復的現象難以完全避免,加上商業銀行分布范圍較廣,內控制度難以真正于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對于商業銀行內控制度自上而下的有效執行造成很大的阻礙,降低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靈敏程度。同時,有些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對于越權行為往往視其結果好壞再決定是否進行追究,甚至出現對于越權者褒獎有加的情況,許多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四)監督機制建設不健全。商業銀行內控監督嚴重不到位。部分商業銀行仍未真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運作,缺乏正式規范的監督機構,嚴重影響對于銀行內控情況的實際監督管理力度。銀行內部各業務部門具體的監督管理職能不明確,或一些部門或崗位缺乏對應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措施,或政出多門,導致有好處時大家爭著搶著要,發生事故時則相互推諉,使得部分內控制度監督難以落實到具體的個體,難以形成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的協調和制約機制。其次,在商業銀行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著集業務活動的組織者和經營監督責任者角色為一體的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情況,形成“自我監督”的負面現象,不利于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和健全。最后,作為商業銀行的內部機構,稽核部門地位無法實現超脫和獲得獨立,監督職能弱化。許多監管指標流于形式,內控檢查的頻率、深度與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程度不相適應,影響稽核監督功能的發揮,造成銀行經營隱藏巨大的潛在風險。另外,權力監管存在真空現象,特別是對于高層管理的監督約束較少。
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內控制度建設對策分析
(一)增強內控意識。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本身是一個具有高風險性的特殊行業。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為保證商業銀行的穩定、安全、高效地運行,要牢固樹立起穩健經營意識及風險意識,增強內控意識,為建立健全內控機制打好堅實的思想基礎。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到內控機制的建立及完善是事關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全面理解內控機制的含義、特點,改變對于內控機制建設的錯誤和片面理解。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積極宣傳和活動,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氛圍,使銀行內控行為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切實提高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既高效合理又順應金融發展規律的現代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銀行經營的風險。
(二)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從本質上來講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是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對潛在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是商業銀行的自我調節、約束和保護的必要措施。因此,作為內控機制運行的基礎,商業銀行內控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是建立和健全內控機制的前提條件。商業銀行要對內部現有的各規章制度進行仔細地研究和整理,在此基礎對于流于形式、規定不具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進行清理,并緊密結合銀行自身及市場的發展實際需求,從全局的高度統一制定銀行內部運作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從根本上解決無章可循、有章難循的問題。秉持“制度先行”的原則,實現內控制度完全覆蓋商業銀行所有資產負債及中間業務,并在保證制度嚴肅性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對制度進行修改以至達到完善,使銀行內控制度具普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強化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再好再嚴密若沒有得到認真的貫徹執行,或是執行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都會直接影響內控機制建設的進程和效果。在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加快銀行內部組織機構的改革,各部門間逐步形成權責明確、相互牽制的統一體,為內控制度的貫徹實施做好組織基礎,確保內控制度落實到每個個體,避免有令不行,行而不嚴的現象。對于違反相關內控規章制度規定的不良行為,根據其情節嚴重程度做出處罰決定,并做好系統內部典型負面事件的宣傳以起到警戒作用,保障制度的嚴肅性和提高制度執行的有效性。
(四)強化監督職能。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建設及完善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內控制監管部門,對銀行各項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監控和實時監控,才能真正建立起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內控機制。商業銀行要逐步推進自身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實現董事會、監事會的雙重監管。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在內控機制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利用計算機輔助系統對于各項業務前、中、后過程進行全過程的時時監控,特別是要實現以補救為主的事后檢查向以預防為上的事前防范的轉變。明確確立內部稽核工作的權威性地位,實現稽核監督的獨立性、超脫性和超前性,對銀行內控機制的建設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評價,并及時檢查情況進行反饋。
········參考文獻·····················
[1]趙麗娟.十八大后金融系統性風險防控研究[J].財稅與金融.
[2]馬啟順.完善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幾點思考[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3):46-49.
(作者單位: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