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遲 瑛,王朋崗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陜西西安 710100
論區縣電視臺與新媒體的融合
李曉靜,遲瑛,王朋崗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陜西西安710100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為區縣電視臺帶來了諸多影響。對于我國媒體與社會來講,區縣電視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然性。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區縣電視臺只有順應媒體融合的時代發展要求,積極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充分的發揮出各自的職能,才能夠實現持續發展。
區縣電視臺;新媒體;融合
區縣電視臺在電視媒體之中是直面基層的部門,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發展出現困境。要擺脫之中困境,就需要通過對比分析去發現新媒體和電視臺合作共贏的方式,進而發現一條適合區縣電視臺發展的媒體融合路徑。
1.1區縣電視臺的市場份額被蠶食
對于區縣電視臺來講,在新媒體出現后,區縣電視臺的市場占有份額出現下降,其主要表現就在于電視臺的收視率出現下滑。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電腦與網絡的快速普及,晚間地方新聞與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是因為晚間所播放的各種地方新聞其中有很多內容都在白天的時候就通過微博、微信等各種新媒體傳達給了受眾,讓民眾覺得沒有必要看晚間新聞。而對于黃金檔的電視劇,因為在網絡上有很多的資源,很多民眾都會選擇在網上一口氣看完。新媒體在信息船舶上的快速讓區縣電視臺受到巨大沖擊,導致其市場份額逐步下降[1]。
1.2讓區縣電視臺的主流作用難以得以發揮
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并不一定意味著傳統媒體的沒落,但是現實卻是讓傳統媒體受到巨大沖擊。并且這種沖擊是多方面的,讓傳統媒體初選了一種全線潰敗的跡象。面對這樣的情況,傳統媒體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去進行深思,不斷的思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兩者的契合點又在何處。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夠視新媒體為敵人,要將其視作東風,要借助新媒體的發展,突破傳統媒體發展的桎梏。當前區縣電視臺在新媒體的發展下,其主流媒體的作用越來越難以得到發揮,甚至還有部分的民眾對電視臺產生了抵觸心理。這主要是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上報到了很多負面的新聞,讓社會的陰暗面得以放大,而電視臺作為主流媒體對這些內容報到的較少,使得群眾誤認為電視臺是避重就輕,進而對電視臺失去了信心。
2.1打造高質量的網站平臺
對于區縣電視臺來講,實現和新媒體的融合當務之急是打造高質量的網站,這是開發利用新媒體的重要平臺。一方面,從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融合大趨勢來講,實現廣播電視的網絡化已經勢在必行,為此區縣電視臺需要打造屬于自己的網站;另一方面,網站是諸多新媒體的重要依托平臺,無論是手機電視、微博、微信還是微電臺等各種新媒體,都不能離開網站技術的支持。因此,區縣電視臺必須要打造高質量的網站,以其作為與新媒體融合的起點。在打造高質量網站的過程中,在內容上要體現出區域化特色,必須要圍繞本地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為本地受眾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同時還需要注重發揮出草根特色,并與傳統媒體實現加強互動。
2.2要積極開發適合區縣電視臺的App手機客戶端
只有開發出了適合區縣電視臺的App手機客戶端,才可以讓本地受眾更加方便的搜索、瀏覽自己想要看的電視節目,并及時參與到節目互動中去。通過這樣的方式還可以有效地增加區縣電視臺節目的本地受眾群,特別是加強對本地年輕受眾的滲透力與影響力。在日常生活之中,特別是在公園、車站等各種公共場合里面,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在瀏覽各種內容。可以說智能終端受眾非常之多,面對如此巨大的受眾群,區縣電視臺不能夠視而不見,也沒有理由不想法設法利用智能終端這一媒介與渠道。這就更需要加強對App手機客戶端的開發。因為區縣電視臺的自己與人才等各種技術力量不足,為此可以積極的與第三方合作開發適合自己的手機App終端,打造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平臺[2]。
2.3利用好社交媒體,改善區縣電視臺媒體形象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社會關系模型的變化,社交媒體受到巨大的關注,特別是微博、微信等各種社交媒體的受眾越來越多,通過社交媒體增強自身的媒體影響力已經成為了一種相當重要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突破覆蓋范圍的限制。當然,微博與微信開通是相當簡單的,但是怎樣才可以收獲良好的效果,卻需要有良好的策劃與統籌安排,并配備必須的操作流程。
必須要將社交媒體作為一種優質資源來進行運作,將優質的節目資源在第一時間進行預告式、宣傳式的共享,將其上傳到社交媒體上,這樣做可以更好的吸引大眾,制造輿論熱點,改善收視率,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區縣電視臺的網絡知名度。例如,對于一條實時新聞,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在確認了真實性之后,可以先發微信,官方微信同步進行轉發,在了解到進一步的詳細信息之后,回到臺內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剪輯,然后在電視臺和網站進行播出。
2.4開發具有本土氣息的節目,加強和新媒體的互動
內容為王,對于任何一個媒體來說都是如此。特別是對于區縣電視臺必須要注重內容的接地氣。為此要立足本地,深入到基層中,實現節目的本土化,制作出與本地情況相符合的電視節目。同時在節目上要盡可能的做到草根化,讓節目的內容可以實現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和草根時代的原創個性的融合,并運用新媒體平臺來和大眾進行良好的互動。在節目的剪輯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微內容”的創作特點以及媒介消費習慣的“碎片化”,在電視臺上播出之后經過合理的處理就可以再次發布到新媒體平臺之上。
2.5打造適合新媒體融合的人才隊伍
作為區縣電視臺,要實現和新媒體的融合,讓信息更加準確權威、更加及時,就必須要讓本臺的各個工作人員能夠突破媒體的界限,積極轉型成為適合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也就是對于臺內的任何節目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來及時地向本地乃至是全國的受眾進行傳播,讓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我們本地的各種新鮮趣事、風土人情,傳播屬于我們本地所獨有的信息。為此,需要通過臺內培訓、臺外招聘的方式來打造適合新媒體融合的人才隊伍。
總之,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區縣電視臺所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嚴峻,雖然在很多方面區縣電視臺做出了革新,但是新媒體所帶來的廣闊天地仍然需要我們去繼續探索。因此,區縣電視臺必須要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以此來推動區縣電視臺的可持續發展。
[1]張廣東.縣級電視臺的發展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4.
[2]魏海慶.如何推動縣級電視臺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以新鄉縣廣播電視臺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138.
G2
A
1674-6708(2016)166-0112-01
李曉靜,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遲瑛,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王朋崗,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廣播電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