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東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醫(yī)院普外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620
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腸癌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
周海東
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醫(yī)院普外科,黑龍江雙鴨山155620
目的對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腸癌手術治療的治療特點及治療效果進行臨床分析。方法選擇該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醫(yī)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大腸癌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大腸癌手術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和系統(tǒng)性的分析,對其治療效果進行總結。結果所有患者經過該院的手術均治療成功,患者住院時間為13~22 d之間,平均為(17.22±3.23)d,手術后未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有3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xiàn)感染,經過該院的積極治療后康復出院。無死亡病例。結論大腸癌手術對糖尿病合并大腸癌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具有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少等臨床優(yōu)點,故該治療模式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大力借鑒和推廣。
大腸癌;手術治療;臨床分析
糖尿病是我國的常見疾病之一,該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治療困難的臨床特點,導致糖尿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導致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機體血糖不平衡,相關的臨床資料表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我國,大腸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它分結腸癌與直腸癌兩種,直腸、盲腸、橫結腸、乙狀結腸、降結腸以及升結腸的發(fā)病率都不一樣,它的發(fā)病率是和患者的遺傳、生活方式以及大腸的腺瘤有非常大的關系,而且這種大腸癌越來越老年化。這種腫瘤一般可以發(fā)生在體內大腸的任何部位,據統(tǒng)計,大腸癌的中直腸癌占我國的60%~75%,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低。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早期是沒有癥狀或者是癥狀不是很明顯,部分患者會感覺有排便不適,大便里面有血,常常消化不良等情況。隨著癌癥的發(fā)展,患者的病癥也就慢慢的體現(xiàn)出來,例如大便的習慣有所改變、大便出血、腹疼、腸梗阻以及腹部有包塊,還有些患者會有消瘦、貧血以及發(fā)熱的癥狀。所以確診為是大腸癌的患者最好盡早準備手術,預防患者的病情加重。該院選擇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醫(yī)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大腸癌患者進行研究治療,主要是利用手術進行的綜合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醫(yī)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大腸癌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的診斷標準和WHO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合并大腸癌患者。30例大腸癌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齡在38~67歲之間,平均為 (52.11± 7.11)歲;其中有17例患者為結腸癌,13例患者為直腸癌;15例患者為橫結腸根治術,15例患者為左右半結腸切除;合并肺部疾病5例,合并冠心病2例。手術之后都有對患者進行隨訪。
1.2手術治療方法
手術之前給予積極的臨床準備,以防止傷口受到感染。術前72~96 h使用流汁進食,口服33%50 mL硫酸鎂,持續(xù)2 d,2次/d,服用1 d的瀉劑后,如果患者的仍出現(xiàn)排便稀,讓患者每天四次的口服1g新霉素以及3 次/d的使用0.4 g滅滴靈,持續(xù)使用兩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合理的短效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治療,使患者的血糖維持在8.3~8.9 mmol/L。
1.2.1直腸癌切除手術 均利用盆腔淋巴結清除手術,首先對患者淋巴結的情況進行觀察,再通過直腸癌的腫塊大小判斷侵出直腸漿膜還是鄰近器官浸潤。手術需要沿著腸系膜下動脈以及靜脈、腹主動脈行使淋巴結廓清。如果淋巴結轉移,則把乙狀結腸以及直腸、大部分降結腸切除,最后把于腸系膜下動脈以及靜脈的血管結扎。
1.2.2大腸癌切除手術 開腹觀察之后把大腸癌切除,先使用之前在酒精中浸泡了的塑料袋,在袋中裝100~200 mL的生理鹽水,并把小腸、空腸以及回腸依次放進塑料袋中,注意不要使小腸變得干燥,但也不要太濕,再把腸系膜根部用塑料帶綁緊,在手術中時刻注意小腸蠕動的情況以及小腸的顏色,最后把小腸放在左右上腹的地方用鹽水紗布墊好即可。手術完成之后均用45℃1 000 mL的蒸餾水進行腹腔沖洗,并放雙腔引流管在于側腹壁,讓蒸餾水保留十分鐘在腹腔中,利用蒸餾水低壓滲透使殘留的癌細胞被破壞沖洗完腹中之后放入1~2 g的5-FU讓抗癌藥物持續(xù)起作用,其次,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并采取相關的臨床治療措施,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使其血糖保持在10 mmol/L。
所有患者經過該院的手術均治療成功,患者住院時間為13~22 d之間,平均為(17.22±3.23)d,手術后未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有3例患者在手術后出現(xiàn)感染,經過該院的積極治療后康復出院。無死亡病例,具體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30例大腸癌患者治療效果分析表[n(%)]
歐美國家是大腸癌多發(fā)性國家,因為攝入的食物中,纖維素較少以及含有過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隨著國內的生活水平提高,相關的臨床資料表明,我國糖尿病合并大腸癌患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的提高,因此我國的直腸癌手術成為現(xiàn)在臨床的重要課題。
大腸癌與糖尿病的關系為:糖尿病與各類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國外的臨床報道表明,大腸癌患者顯性糖尿病的患病率約為14.33%。大腸癌與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具有較強的相似性,與其飲食結構、運動情況及患者年齡等因素具有直接的相關性。
大腸癌還有一種常見浸潤的形式則是局部的侵犯,腫瘤侵犯體內周圍的組織或者是器官,使患者造成相應癥狀,如直腸癌侵使得下腹、腰骶部以及肛門失禁持續(xù)疼痛。大腸癌進行遠處轉移有兩種方法,通過淋巴來轉移以及通過血液流通來轉移。腫瘤細胞主要是利用淋巴管來轉移到淋巴結,還可利用血液流通轉移到肺部、肝臟以及骨頭等部位。
其中手術之前的準備是為了防止傷口受到感染。感染會引起患者的并發(fā)癥,主要是結腸內常有的一種寄生菌:厭氧菌。3例患者有14%被感染后,1例患者口服番瀉葉導致腹瀉但沒有經過清洗和及時服用抗菌素,總結患者的教訓之后,手術之前的72~96 h使用流汁進食,并連續(xù)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且手術后積極使用抗生素防止傷口的感染情況,對有感染的患者給予積極有效的干預,使用廣譜抗生素,傷口被感染的患者使用了這種方法之后,患者都沒有嚴重的流汁飲食[1]。
大腸癌根治使治愈率提高。一般都認為,提高成效的途徑最重要是依靠外科手術中癌的播散減少,積極的開展手術為主的治療方法[2]。在腸癌根治嚴格的按照開腹之后先觀察肝臟、腹腔淋巴結,相隔臟器、腫瘤兩端的腸管有沒有轉移性病灶,最后觀察腫瘤,不要去擠壓腫瘤,然后進行分離結扎。有報道還認為,隨著女性的大腸癌數量增大,大腸癌的卵巢轉移其重要性也非常明顯。還認為對年輕的女性為了預防大腸癌不需要都做卵巢切除,45~50歲的患者女性的大腸癌之后雖轉移至卵巢,但是由于此階段的患者卵巢功能較弱,為防止患者出現(xiàn)有卵巢轉移,醫(yī)生需要盡量選擇切除方法;對年輕的女性則可以視情況保留卵巢[3]。
以上研究表明,手術前腸道的準備,主要用來預防感染。手術中的防癌術,成功的關鍵在于雙側髂內動脈結扎,還有關于女性卵巢的切除有利于增長患者的生存期。
[1]陳國平.梗阻性大腸癌的手術治療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36):46-47.
[2]徐岳軍.大腸癌手術治療的臨床報道[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15(15):2381-2382.
[3]容寬朝.手術治療梗阻性大腸癌39例臨床療效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1):1940-1941.
R587.1
A
1672-4062(2016)06(b)-009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2.099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