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觀生李一新李志鵬陳卓凡
前牙區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與常規種植修復美學效果臨床研究
郭觀生①李一新②李志鵬③陳卓凡③
【摘要】目的:探討前牙區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與常規種植修復的美學臨床研究。方法: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32例前牙區植牙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6例。試驗組患者采取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的種植技術,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種植修復技術,比較兩組患者美學效果。結果:試驗組16例患者中10例滿意,5例一般,1例患者不滿意,滿意率為93.75%;對照組16例患者中滿意3例,一般7例,不滿意6例,滿意率為62.50%,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PES總分及WES總分評價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ES和WES相關性分析:兩者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r=0.592,P<0.01),回歸分析得出擬合曲線表明兩者呈顯著正相關(P<0.05),周圍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紅色美學對修復體的白色美學有一定的影響。結論:前牙區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技術具有較高的美學效果,臨床可以考慮推廣使用。
【關鍵詞】前牙區; 常規種植; 美學效果
口腔種植修復作為牙齒缺失修復的首選方法被廣大醫患所接受,因其具有較高成功率、較好的口腔重建功能且對鄰牙損害小[1]。傳統的牙齒修復的治療周期長,植體植入術要在拔除患牙3個月以后方可進行,而對牙冠的修復等需要待種植術后3~6個月方可進行,導致很多患者難以接受此治療方案[2-4]。且拔牙會造成患牙處的牙槽骨吸收而導致種植時骨量不足,會對修復后的美學造成影響[5-6]。近年來,隨著口腔種植治療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簡單化、美學化的種植理念越來越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這也對口腔種植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及挑戰[7-9]。本項目擬采取當前最新種植技術比較前牙區牙列缺損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與常規種植修復的美學效果及患者的主觀滿意度,試圖為完善前牙區種植治療成功的評價標準提供臨床參考。為此,本院采用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技術用于前牙區植牙患者,臨床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就診的32例前牙區植牙患者,年齡20~39歲,平均(34.3±2.3)歲,其中男18例,女1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6例,試驗組男9例,女7例,年齡21~39歲,平均(34.2±2.5)歲;對照組男9例,女7例,年齡20~39歲,平均(34.5±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年齡18歲以上;種植區具有健康骨質;患者咬合關系穩定;無明顯的軟組織損傷者;Ⅰ~Ⅲ類骨質者;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者;具有良好口腔習慣者;口腔黏膜健康者。
1.2.2 排除標準 排除具有急性的炎癥及根尖牙周病者;患牙周圍軟組織有炎癥;牙根角度不理想者;有嚴重的吸煙等不良口腔習慣者;瘢痕體質者;具有骨病、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術前準備 對患者的口腔拍攝X線片及曲面斷層片,對患者壓根牙周情況進行觀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治療方案,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驗及口腔清潔并在術前半小時服用抗菌藥,0.2%氯已定含漱液消毒,簽署知情同意書及風險評估。
1.3.2 手術過程
1.3.2.1 試驗組 采用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方法,進行常規消毒鋪巾處理口,采用4%的阿替卡韋麻醉,楔入牙膜分離器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間,將牙膜切斷,將患牙松動,拔除,整個過程不做切口,盡量減少對牙周組織的損傷,將牙周膜等殘存組織清理干凈后用生理鹽水或者甲硝唑對牙窩進行沖洗。并對種植體的大小等進行探測判斷。種植體窩的預備:先鋒鉆定位,在拔牙窩的腭側壁相當于舌隆突的方向上定點,先鋒鉆擴孔鉆的逐級鉆孔制備種植窩,植入相應直徑和長度的種植體,使種植體的肩部位于齦緣下3 mm,距相鄰天然牙至少1.5 mm,一般在種植體的唇側和骨壁之間存在2 mm左右的間隙,保證植入扭力在35 Ncm以上。
1.3.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常規種植方法,4%阿替卡韋麻醉,楔入牙膜分離器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間,將牙膜切斷,將患牙松動,拔除,整個過程不做切口,盡量減少對牙周組織的損傷,將牙周膜等殘存組織清理干凈后用生理鹽水或者甲硝唑對牙窩進行沖洗,壓迫止血。約4個月復診,常規消毒,鋪巾,4%阿替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常規進遠中牙槽脊頂切口,翻瓣,先鋒鉆定位,擴孔鉆的逐級鉆孔制備種植窩,植入相應直徑和長度的種植體,使種植體的肩部位于齦緣下3 mm,距相鄰天然牙至少1.5 mm,一般在種植體的唇側和骨壁之間存在2 mm左右的間隙,保證植入扭力在35 Ncm以上,縫合傷口。
1.3.3 修復時機選擇與臨時修復體制作
1.3.3.1 試驗組 口外法完成臨時固定修復體制作,種植體軸向理想的情況下均使用螺絲固位臨時修復體;若臨時基臺開口在唇側,則使用臨時粘接固位修復體,但注意避免粘接劑殘留;術后48 h內完成臨時固定修復并調至正中頜、前伸頜及側方頜無咬合接觸,向患者強調避免臨時修復體咀嚼食物,3個月后完成永久修復體制作。
1.3.3.2 對照組 術后48 h內完成臨時活動義齒修復,使用軟襯并注意對唇側軟組織的緩沖;3個月后進行種植二期手術及模型制取,完成永久修復體制作。
1.4 評價標準
1.4.1 患者主觀滿意度評價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患者測量種植義齒的美觀程度進行評價。向患者詢問關于種植體周軟組織與修復體的滿意程度,并在10 cm長的VAS測量尺上做一評分標志,VAS尺線段最左邊代表0 分,即完全不滿意;最右邊代表100分,即完全滿意。
1.4.2 美學效果評估方案 種植術后當天、1、3、6個月復查,永久性修復完成后每6個月復查。采用臨床檢查和X 線檢查的方法,檢查種植體的穩定性、種植體周圍的骨結合及骨吸收情況、軟組織健康及美學情況。統計種植體的存留率、復查各階段均進行口內照片拍攝,由兩名獨立醫生進行患者牙齦紅白美學評分,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1.4.2.1 紅色美學指數評分(pink ethetic score,PES) 根據Fü rhauser制定的PES標準進行評分,該標準評分項目包括:(1)近中齦乳頭;(2)遠中齦乳頭;(3)邊緣齦水平;(4)軟組織形態;(5)牙槽嵴缺損;(6)軟組織顏色;(7)軟組織質地,每一評分項目按照“2-1-0”評分后合計總分。
1.4.2.2 白色美學指數評分(white ethetic score,WES) 根據Belser制定的WES標準進行評分,該標準評分項目包括:(1)牙冠形態;(2)牙冠外形輪廓;(3)牙冠顏色;(4)牙冠質地(5)牙冠透明度,每個項目按照“2-1-0”評分后合計總分。
1.4.2.3 紅-白美學效果評估 根據PED-WES評分進行總體美學效果評估,PES≥12分且WES≥9分為完美美學效果;12分>PES≥8分,9分>WES≥6分為較滿意美學效果;PES<8分或WES<6分為美學效果差。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滿意率為93.75%,對照組為62.50%,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美學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PES總分和WES總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美學效果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美學效果比較(±s) 分
組別 PES總分 WES總分試驗組(n=16) 8.37±0.43 8.03±0.34對照組(n=16) 6.04±0.32 5.93±0.33 P值 <0.05 <0.05
2.3 PES和WES相關性分析 PES和WES相關性具有統計學意義(r=0.592,P<0.01);回歸分析得出擬合曲線表明兩者呈顯著正相關(P<0.05),周圍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紅色美學對修復體的白色美學有一定的影響。
傳統的牙齒修復的治療周期長,植體植入術要在拔除患牙3個月以后方可進行,而對牙冠的修復等需要待種植術后3~6個月方可進行,導致很多患者難以接受此治療方案。隨著口腔種植治療技術的成熟和普及,現代種植修復的理念是簡單化、即時化、美學化[10-12]。本項目擬采取當前最新種植技術比較前牙區牙列缺損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與常規種植修復的美學效果及患者的主觀滿意度,試圖為完善前牙區種植治療成功的評價標準提供臨床參考[13-16]。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16例患者中10例滿意,5例一般,1例患者不滿意,滿意率為93.75%;對照組16例患者中滿意3例,一般7例,不滿意6例,滿意率為62.50%,兩組患者主觀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PES總分和WES總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ES和WES的相關性分析:兩者相關性有統計學意義(r=0.592,P<0.01),回歸分析得出擬合曲線表明兩者呈顯著正相關(P<0.05),周圍種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紅色美學對修復體的白色美學有一定的影響[17-20]。
綜上所述,前牙區微創即刻種植即刻修復技術具有較高的美學效果,臨床可以考慮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林野,李健慧,邱立新,等.口腔種植修復臨床效果十年回顧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6,41(3):131-135.
[2]吳展,李婧,陳卓凡.上頜前牙即刻種植即刻修復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2,17(2):67-71,82.
[3]胡秀蓮,林野,崔宏燕,等.上頜前牙美學區域種植修復的特殊處理[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1,16(1):63-64.
[4]薛月紅.優質護理服務在慢性牙周炎中的應用及其效果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7):1672-1673.
[5]王麗萍,張樹標,范長斌,等.牙周炎及吸煙對種植體周圍邊緣骨吸收的影響[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0,4(2):21-25.
[6]李瀟,孫欽峰,孫允東.侵襲性充州眼與慢性牙周炎病變位點中人巨細胞病毒的定量檢測[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1,63(3):557-559.
[7]趙瑩.綜合護理干預在牙周炎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157-158.
[8]張蘋.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療前的心理調查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7):93-95.
[9]李黛瓊.局部應用鹽酸米諾環素軟膏治療慢性牙周病5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0):55-56.
[10]管兆蘭,陳淑.護理干預對半導體激光治療老年牙周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28-29.
[11]陳淑,蔣春梅,馬駿馳,等.護理干預對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1,7(11):245-246.
[12]萬蕾,章錦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研究進展[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1):612-614.
[13]張琛,孫馳,侯本祥.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根管治療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北京口腔醫學,2012,12(5):291-292.
[14]鐘秀芬,陳燕,盧其芳,等.系統口腔護理干預對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識認知率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 (2):155-156.
[15]甘朝兵,陸鈺,吳海珍,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牙周病系統支持治療階段患者依從性影響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學,2011,32(3):293-295.
[16]惠光艷,吳廣升.牙周非手術治療對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白介素-23及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8):686-688.
[17]衛書盛,侯本祥,李澎.牙體牙髓病學教學中臨床思維訓練方法的探討和實踐[J].北京口腔醫學,2010,18(5):291-292.
[18]林南雁.根管治療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4,2(19):51-52.
[19]侯曉玫,張晶,侯本祥.發展性評價體系在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和完善[J].北京口腔醫學,2014,22(2):110-111.
[20] Smith C S,Setehell D J,Harty F J.Faetors influeneing the sueeess of conventional root canal therapya five-year retor speetive study[J].Intemational Endodontie Joumal,2013,26 (2):321-333.
①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醫院 廣東 佛山 528300
②廣東省臺山市中醫院
③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38
收稿日期:(2016-06-02) (本文編輯:蔡元元)
通信作者:郭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