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
美秀美術館
本刊編輯部 Editorial Department
摘要:遠離塵囂,美秀美術館在綠油油的信樂山岳中若隱若現。通過跨越兩個山脊的隧道及吊橋,便會看到美術館的入口。當走近的時候,便會在長滿松樹的山坡中瞥見玻璃的屋頂,恰似中國古代的傳說、地上的天堂——“桃花源”。美術館的建筑大部分均埋藏于地下。
關鍵詞:美秀美術館,貝聿銘,地下建筑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1-4
美秀美術館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究竟所在何處,到底是否存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日本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的自然保護區山林間,卻有一個以“桃花源”為設計靈感的美術館——美秀美術館,館藏主要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美秀美術館是由小山美秀子于1997年創辦的私立美術館,由建筑師貝聿銘和紀萌館設計室聯合設計修建。
小山美秀子是日本東洋紡織株式會社的繼承人,位列日本最富有的女人之一,美術館正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1970年小山美秀子創立了神慈秀明會,其總部設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神苑,最初是為了傳播岡田茂吉的理念,提倡一種自耕自足的耕種方式——秀明“自然農法”,近年活躍于環境保護和美術等方面,信奉從藝術、感恩自然和“自然農法”中追求美,他們也會踐行一種叫做“凈靈”的精神療法。其信眾深信,在偏遠的地方修建建筑名作,就能重新獲得地球的平衡。據說,在1998年的時候,神慈秀明會在全球已有超過三十萬的信徒了。而美秀美術館也算是小山美秀子實現其教義,實踐“自然農法”的一個絕妙場所,例如特別辟建遵循自然農法的田園,采用古老自然的方式栽種稻米五谷雜糧,這些收割的食材,則被用于美術館中的咖啡店及餐廳里。
美秀美術館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美術館建筑本身的設計以及它和周圍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方式。通向美術館的道路便是第一個亮點,在兩座山的山谷之間興建了一座吊橋和隧道通向美術館,使得人工與自然完美融合,當真是應了“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為了維護山林清幽的氛圍,隧道采用了特殊的墻壁,能夠吸收回聲,即便是接駁的車輛開過,也不會打破原本的寧靜。通過跨越兩個山脊的隧道及吊橋,便會看到美術館的入口。當走近的時候,便會在長滿松樹的山坡中瞥見玻璃的屋頂,恰似中國古代的傳說,地上的天堂——桃花源。為了保護自然環境以及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美術館建筑的百分之八十是埋藏在地下的,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建筑,這是因為開挖地下空間是一個非常昂貴又耗時的工程,同時對自然環境也會造成很嚴重的破壞。于是設計師采用了先蓋房子后填土的方法,最后再種上與原始山林相適應的樹木,這樣在保證不破壞環境的同時讓建筑與環境天然合一。這個獨特的設計清楚地表現了設計師貝聿銘的理念——創造一個地上的天堂?!拔铱隙▉磉@里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設計此美術館與自然融為一體?!本鸵驗檫@句貝聿銘的提議,美術館是建筑上兩個方面的壯麗體現:建筑物聳立于自然中,同時也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美術館的內部也同樣延續了這樣的理念,每一個部分均蘊藏著設計師打破傳統的創新風格。從外型嶄新的鋁制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染色混凝土等暖色材料,到度身定造的展覽及存放裝置,都充分表現出了設計者匠心獨運的巧妙心思。一進入室內,便可領會到因美術館室內環境而產生的戲劇性變化。陽光從屋頂裝有現代設計的百葉窗板的天窗中進入寬敞的接待處,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墻,帶來一種溫暖的光芒。空間感及開放感在四周山脈景色的影響下變得更為寬廣。而陳列于美術館的藏品則大多是小山女士的私人藏品,以及她晚年時期尋遍了世界各地,搜尋而來的古文明寶藏。或許這正是她在履行岡田茂吉的理念:“人類應該破除國家、宗教、種族的壁壘,成為世界一家”的一種方式。
Miho Museum
Abstract:Far from crowded cities, the Miho Museum is nestled among the verdant Shigaraki Mountains. The path to the museum angles toward its entrance through a tunnel and over a bridge that spans two mountain ridges. When approaching, you can see tantalizing glimpses of the glass roofs above the pine-filled mountain slope. As with the earthly paradise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poem, “Peach Blossom Valley”, most of the museum building is under the ground.
Key Words:Miho Museum, I. M. Pei, Underground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