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脾胃肝膽病科王洪杰
氣血不足的癥狀 你有幾個
文/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脾胃肝膽病科王洪杰
中醫認為,一個人健康的標準就是氣血充足。所謂“氣”是指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溫暖人體、防御外邪等功能。“血”一是指流動在脈管中的血液,二是指與“氣”同在的運行載體。中醫有句話叫“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轉化。氣虛則人體陽氣的溫煦及氣血推動作用不足,則會表現出畏寒肢冷、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等癥狀;血虛則器官缺乏濡養,可見面色萎黃無華、皮膚干燥、毛發枯萎、指甲干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癥狀。



引起氣血不足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脾胃功能失調。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則食量減少,脾虛則運化無力,導致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利用,使氣血的來源得不到保障。其次,不良生活習慣也能引起氣血不足,比如經常熬夜,人在白天的所有活動都是消耗氣血的過程,夜間則通過睡眠把消耗的氣血補充回來,是個休養生息的過程,如果經常熬夜,睡眠過短,氣血自然入不敷出。此外,長期久坐或是整天躺著,缺少必要的運動,也會造成人體氣機運行始終處于緩滯的狀態,我們常說“流水不腐”,之所以不腐是因為不斷有新鮮的物質生成。缺乏運動的人,其體內衰敗的氣血不能及時排出,雖然氣血的“量”沒有減少,但“質”卻不符合要求,不具備應有的生理功能,同樣會導致氣血不足。不愛運動固然不是好習慣,但勞累過度也會耗傷氣息。肢體的運動靠氣來推動,長年累月的勞作必然傷氣,氣虛就會逐漸導致血的生成不足,最終氣血兩虧。另外要注意的是,腦力勞動過度會引起心脾兩虛,繼而影響氣血的正常生成,也會導致氣血不足。中醫認為疾病的形成有內因和外因,前面說的都是內因,還有一種比較隱蔽的原因引起本證,即外邪的潛伏。外界的風寒濕熱等邪氣侵犯體表以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邪氣便進入體內并停留下來,體內的氣血就會在和邪氣斗爭的過程中不斷被消耗,因此很多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氣血不足的問題。
氣和血都是生命的載體,共同滋潤身體。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體,使其茁壯成長。氣和血可以在人體的一些細節中發現出來,只要分辨出這些小細節就能認清各個臟腑氣血的運行狀態,有助于預知疾病、保持健康。
1.看眼睛:主要看眼睛的色澤和清澈度。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白的顏色混濁、發黃,就表明氣血不足。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此外眼袋很大,眼睛干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皮膚與肺的關系密切,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有彈性、無皺紋、無色斑,代表肺的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此外,面色也是氣血的“晴雨表”,面色蒼白代表腎氣不足,面色萎黃是肝氣不足。
3.看頭發: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發干枯、掉發、發黃、發白、分叉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4.看耳朵: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等。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如果耳朵萎縮、有斑點、皺紋多,就代表人的腎臟功能開始衰竭,要注意了。
5.看手:首先,手的溫度是人體氣血的直接表現,氣血充足則手總是溫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熱、出汗或手冰冷,則表明氣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也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彈性,一般為氣血充足、體質強壯的表現;如果手掌厚而無力,彈性差,多為精力欠佳,易疲勞乏力;手掌軟薄而無力,多精力衰退,體弱多病。人的手指甲上有個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況下,除了小指應都有半月形,如果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氣血不足。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二維碼中
6.看牙齦:牙齒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如成人有牙齒稀疏、牙齒松動、齒根外露等問題,多為腎氣虧乏。成年人如果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里,就要注意了,身體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7.看睡眠:成年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此外,愛睡覺也是氣血虛的表現。
8.看運動: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況,氣血就不足,而那些運動后精力充沛、渾身輕松的人則氣血充足。
9.聽聲音:人的聲音也是氣血的表現。氣血充足的人聲音洪亮有力,這也是肺氣充足的重要表現;氣血不足,人的聲音會表現出聲低、說話有氣無力。
保持身體內外平衡、氣血通暢,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氣血不足是體質虛弱的表現,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滋補膳食,可幫助改善虛弱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