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建華
血液黏稠不等于高血脂
文/林建華

血液黏稠不等于高血脂。血液黏稠是一個血液流變學的概念,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多了,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血液流速變慢。而高血脂是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造成的,只是血液黏稠的一個因素。高血脂,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數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導致血液黏稠。黏稠的血液流經一些小血管時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發展成大血栓,乃至發生嚴重的血管阻塞。也就是說,血液黏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血脂是否異常只能通過血脂檢查來診斷。
血液黏稠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病也沒有必然聯系。如果人的血脂正常,血管壁光滑,那么血液再黏稠也不會發生冠心病。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才是形成斑塊和斑塊破裂的主要元兇,應關注血糖、血脂和血壓。建議普通人每年進行一次血糖、血脂檢查,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群應注意監測血壓變化。
即使患者血液黏稠,也不建議盲目“洗血”,而應該根據血液黏稠度高低以及導致血液黏稠的原因(如血小板增高還是紅細胞增高)對癥治療。阿司匹林等藥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用于有血栓形成危險的人群,如糖尿病人群。控制高血脂,首先要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如果2~3個月后降脂效果不理想,就應找專科醫師咨詢或治療,針對高血脂的不同類型,選擇合適的、安全的、有效的調脂藥物,長期堅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