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會永
中草藥里的“奢侈品”
文/張會永
奢侈品,與昂貴、華麗相連,現代人追求奢侈的欲望與日俱增。今天介紹的這兩味中草藥,可謂是中草藥中的“奢侈品”,傳說藥效神奇,被世人推崇,也因數量稀缺,價格高高在上。是人為炒作還是真有療效,今天我們一起解讀。

靈芝,這個名字自古就充滿了神秘色彩,現在又冒出了靈芝孢子粉,在報刊廣播、電視電腦上推銷。靈芝究竟因何而神秘,今天我們一探究竟。
靈芝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分青赤黃白黑紫六芝,自古譽為“仙草”,現多用赤芝或紫芝。靈芝為寄生在枯樹樁上的真菌,通俗了說,就是一種蘑菇,只是因為它的菌面樣式奇特,好似祥云,且十分稀少,才顯得彌足珍貴,正迎合了古代帝王追求長生不老尋覓仙丹之意,因此被譽為輕身不老、起死回生、延年益壽的仙草,神秘感倍增。靈芝成熟時,菌褶中會彈射出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飄灑四周或覆蓋靈芝表面。
靈芝能夠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暈不眠、心悸氣短、虛勞咳喘,這是藥典中的原話。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靈芝有益于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具有促進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還具有增強代謝及內分泌功能、保肝、抗氧化、延緩衰老、抗腫瘤、抗放射、免疫調節的作用。
中草藥的功效主治是和中醫理論息息相關的,研究中草藥的藥理也必然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上述這些靈芝的現代藥理,只能說是靈芝的化學成分,不完全等同于靈芝功效。
古代野生的靈芝十分稀少,真采到了靈芝,普通百姓也沒有福分消受,都上貢朝廷。因為靈芝是仙草,代表祥瑞,后來演變成了如意、祥云,成了宮廷文化的象征。也正因為此,古代方書才很少應用靈芝。正如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所說:“六芝俱主祥瑞……世所難求,醫絕不用。”
現代的靈芝多為養殖,根據需求,培育出各種形狀,還能做成盆景。靈芝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迅速生長,從栽培到成熟,僅僅需要三個月。收獲的不光是靈芝,還有孢子粉,價格幾十塊一斤到上萬不等。
靈芝自古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仙草,以前皇上才能吃到的靈芝,現在大面積人工種植,人人都能買得起。雖然是催生出來的,但靈芝的名氣大,誰不想長生,誰不想益壽。廣告做到心坎里,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患者,聽說還有這種通治百病的神藥,當然暢銷。
冬蟲夏草,簡稱蟲草,生長在高山雪線附近的草坡上。形成過程中有兩個必備條件:蝠蛾幼蟲、蟲草菌。第一年夏天蟲草菌絲鉆入蝠蛾幼蟲體內不斷生長菌絲,經過漫長冬天,幼蟲早已死亡,外形雖為蟲,但實際變成了蟲草菌核,次年夏天,蟲草菌長出子實體,形狀如草,冒出地面,因而得名冬蟲夏草。

在海拔3800米至5000米的雪山草甸上,有一群蝠蛾(一種蛾子)翩翩飛舞,產下了億萬個蟲卵。蟲卵孵化成一條條幼蟲,鉆進潮濕的土里,恰恰這時候碰到了冤家對頭——蟲草菌絲,一種埋伏在草地里很久的真菌。被蟲草菌感染的幼蟲以為就是感冒打個噴嚏,美滋滋的還接著往土里爬。
幼蟲里的蟲草菌可算是找到了安樂窩,迅速繁殖,產生大量菌絲,占據了幼蟲的體內。幼蟲身體不適,想爬出去透透氣。當幼蟲腦袋快接近土壤表面時,終于再也爬不動了。
這個時候的幼蟲除了軀殼看起來是條蟲子,整個身體內部都被蟲草菌占據了,儼然成了一個菌核,只不過這個菌核的外包裝是蟲子皮,術語叫做“僵蟲菌核”。
蟲草菌經歷了一個冬天的侵略,已經完成了初步的使命。冬去春來,積雪融化,蟲草菌也按耐不住大好春光,偷偷地從幼蟲的腦袋里鉆了出來,冒出了地面,像一棵小草,這個時候雖然是高原雪地的春天,但平原已經是夏天啦。
這就是關于冬蟲夏草成長的小故事。
冬蟲夏草其實來源于藏醫,藏語名為“牙兒札更布”,記錄在成書于公元8世紀的藏醫經典《月王藥診》中,但直到清乾隆年才收錄到中醫著作《本草從新》中。
冬蟲夏草的功效是啥?《本草從新》是這么說的:“保肺益腎,止血化痰。”現在的《藥典》說:“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
冬蟲夏草是唯一不能人工養殖的草藥,純正的冬蟲夏草都是野生的。因此每年的蟲草采挖季節,整個青藏高原,到處是成群結隊的采挖大軍,幾十萬人,浩浩蕩蕩。他們在高原上安營扎寨,不放過每一寸草地,對生態的破壞可想而知。
冬蟲夏草雖然不能人工養殖,但蟲草菌絲卻可以人工培養。這回您知道了吧,某廣告“冬蟲夏草含著吃”,以及各類“冬蟲夏草提取物”,市場種類繁多,凡是冠以冬蟲夏草名稱的滋補品和藥品,實際上多用冬蟲夏草菌絲為原料做的,這種人工菌絲和天然冬蟲夏草可是天壤之別。

張會永,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副主任。畢業于遼寧中醫藥大學本碩連讀中醫學專業。2004年拜國醫大師李玉奇先生門下,隨學8年,系統學習傳統中醫理法方藥,并研習舌診、脈診。2007年起,師從楊關林教授學習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研究。2008年始,從事血液科臨床工作至今。臨床之余,整理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并從事生存質量及中醫藥療效評價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