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
【摘 要】民族唱法的大前提是“民族”。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民族唱法有其久遠的歷史,也就是說從勞動號子演變成民歌后,在人們勞動生活中不斷提煉和升華,使民歌的演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社會性、自娛性。作為好的歌手表演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尤其是民族聲樂,要學習戲曲表演和中國民間音樂,要從眼睛里看到你表達的內容,從肢體語言上要有深刻的呈現。
【關鍵詞】民族唱法 認識 理解 音色 情感 韻味
顧名思義,民族唱法的大前提是“民族”。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因此民族與人種不同,民族是長期歷史形成的社會統一體,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種族在經濟生活、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歷史發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伴隨民族的形成,其文化生態也應運而生。文化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以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而歌唱是一種藝術,屬文化范疇,所以,“歌唱藝術”便成為這個群體意識所折射出來的最具活力的藝術形態。那么“唱法”呢,也自然而然地有了“民族”的屬性。
民族唱法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當然有其久遠的歷史,也就是說從勞動號子演變成民歌后,又不斷在人們勞動生活中提煉和升華,使民歌的演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社會性、自娛性、業余性,因此演唱方法比較簡便自然。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民族唱法才一改質樸、隨意的“本嗓”態勢,吸納民歌、曲藝、戲曲之精華,借鑒美聲唱法的科學方法,開始走向專業化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唱法再上新臺階,一大批才華橫溢并具有科學發聲方法的歌唱家、教育家脫穎而出,聲樂教育家姜家祥就是其一。他對民族唱法在情、字、氣統一的原則做了“詞要懂、字要重、口要攏、氣要通”等重要歸納。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民族聲樂唱法更為大膽地吸收美聲唱法的科學內容,在保持民族語言、風格的原則上,在發聲方法上進行顛覆性嘗試和突破,涌現出眾多具有新時代風格的民族唱法歌唱家。
既然“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歌唱方法”都被稱為“民族唱法”,那么對于正在學習深造和胸懷歌星夢想的人來說,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和理解唱好民族唱法的基本要素。
中國民族唱法有吸氣深、存氣多、運氣足、用氣活等特點。在中國古代音樂典籍上早有“氣動則聲發”、“氣沉丹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等記載。可是,氣息運用是有著“氣息支持”、“氣息控制”等氣口講究的。在學習實踐中,我看到有些學生,總愛唱一些“高山”、“大海”、“長江”、“黃河”之類,曲調高亢激越,硬要從內容空泛的歌曲中醞釀感情。還有的學生由于過分練習,聲音嘶啞,聲帶水腫,即使一時找到了運聲方法,等嗓子養好就隨之淡忘。
音質的亮、暗問題,也是某些學生的心病。民族唱法要求的洪亮不是喊、擠等發自口腔的亮音,而是在氣沉丹田雙向對抗的狀態下,鼻咽腔打開的高位置的剛勁明亮,真聲色彩很濃,有假聲的位置,這就是民族唱法的真混音,像早期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等就是運用了真混唱法。亮與暗是相對而言的,是服從歌曲的內容和風格的需要而變化、發展起來的。民族唱法要求,明暗對比、剛柔并濟的音色變化,能高能低上下貫通,又比較宛轉柔和,有真聲色彩和假聲圓潤,咬字清晰用聲靈活,這就是真假各半的民族唱法混音。歌劇《黨的女兒》中的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就是用了民族唱法的混聲。
應該怎么樣制定考評標準?一位臺灣評委認為,一統的標準不僅僅破壞了音樂的多元化存在本質,還使得社會音樂的走向出現了異化。網友也有歌手“千人一面”、曲目“千歌一調”的評說。對此如何認識和理解呢?我認為不盡然。歷屆青歌大賽上,不少民族唱法的歌手在聲音觀念、歌唱手段等關系上,常是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隨字發、聲隨腔行,嚴格地遵循著共有的審美標準。
首先是情感。情感是一切藝術的本源,一個歌手不會知情、唱情、傳情,就永遠成不了歌唱家。王宏偉用濃濃的情、真摯的愛,把《西部放歌》、《兒行千里》曲目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聲情并茂并與觀眾產生共鳴。《母親在,家就在》亦是如此,“母親”、“家”這些蘊涵親情、洋溢大愛的字眼,再加上歌者融作品以血肉,所以才讓心靈的美好音符,閃耀和點亮了夢想的舞臺。
其次是字正腔圓。“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板正為二絕,腔純為三絕。”昆曲鼻祖魏良輔為昆曲歌唱制定了批評標準,最重要的不是喉音,而是吐字、板眼和過腔,也就是“曲律”第18條所規定的字清、腔純和板正的“三絕”功夫。可見字正腔圓的重要性。
第三是韻味。歌唱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藝術。歌唱藝術包括了發聲技巧與多種表現手段的運用兩大要素。韻味則是這兩大要素的綜合運用和集中體現,是歌唱中所有感人的和美好的東西的集中表現。在民族聲樂中,韻味更有著十分突出的地位,可以說,韻味是民族聲樂藝術的靈魂。在許多比賽中,有的歌手天生就樂感好,很能吸引評委的注意力。而更多的則是條件不錯,就是韻味差,打動不了人的心扉,這就需要多學、多聽、多看,增加各方面修養,深刻理解作品,使其表達更有味道。
第四是表演。表演就是要有豐富的表現力。作為好的歌手表演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尤其是民族聲樂,要學習戲曲表演和中國民間舞蹈,要從眼睛里看到你表達的內容,從肢體語言上要有深刻的呈現。比如,看到高天流云、江濤海浪,都要從你的表情、肢體、眼睛里表現出來。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讓觀眾在你的眼睛里讀懂你內心的世界,這樣才能同觀眾達到溝通、交流,才能產生激情和共鳴。
民族唱法,是我國人民主要的、傳統的歌唱藝術,在群眾音樂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多年來,人們對民族唱法的建設、發展極為關心。歌唱實踐或理論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爭議,諸如民族唱法也應該多樣化等。但無論怎樣,隨著聲樂藝術在我國的廣泛普及和人們的審美情趣日益提高,民族唱法這朵藝術奇葩必會在借鑒和爭議中開放得更加絢麗奪目。
(作者單位:撫順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