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摘 要】近年來,各種新興媒體層出不窮,受眾區隔越來越細分化。這對傳統媒體產生一定的沖擊,而廣播電臺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之一,面對受眾習慣的改變,也迎來了“碎片化時代”。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廣播的碎片化節目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碎片化 廣播節目 互動 大眾傳播
一、從宏觀看碎片化對廣播節目的影響
“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于“后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于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如果讓一個人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媒體接觸方式,可以簡單地描述成:白天聽廣播、看報紙,晚上讀書、看電視。但是今天人們的生活被更多碎片化的內容切分,碎片化的傳播方式對廣播節目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1.節目編排
眼下已有越來越多的電臺使用碎片化的節目形式,如新聞資訊、天氣預報、路況播報等。從純粹的類型廣播到內容越來越豐富的精品節目組合,表現出電臺由單一類型廣播向綜合廣播多元發展的螺旋式上升趨向。
2.接收方式
新媒體來臨,“碎片化”開始流行,受眾更加在意個性化需求和感受,以往被忽視甚至被損害的個性價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伸展。因此要達到有效的傳播,媒體必須開始重視每一個細分的個性化族群的特征、個性與需求。眼下廣播受眾的收聽方式呈現出碎片化趨向。在經歷了傳統的固定收聽和汽車時代的移動收聽這兩次比較大的傳播方式變革后,廣播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重大變革——用手機收聽廣播節目。受眾可以借助網絡用電腦或手機隨時隨地收聽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廣播節目。這些在“碎片化”內容基礎上的創新延展,對未來廣播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啟示。
二、從微觀看碎片化對類型廣播節目的影響
碎片化是一種日趨興盛的廣播節目制播方式,節目單元的碎片化和節目編排的碎片化,都是廣播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受眾需求為核心所展現出的發展與變化。其基本特征就是順應聽眾需求,將內容精心制作成為更方便收聽與傳播的短小單元,在頻率定位不變的前提下,解構節目表盤充實節目內容。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迷你化
無論是資訊類的插件節目,還是專題類的插件節目,或是文藝類的廣播微劇,都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為基本特征。幾分鐘為一個單元,可以多次嵌入、滾動播出。如FM98.6的《音樂加油站》節目是一檔4分鐘的碎片化節目,節目以仿直播的狀態錄制上單播出,節目雖然短小卻很精悍,歌曲經過精心挑選,播出的歌曲部分也是經過截取的精華副歌部分,信息量大,給人帶來充分的愉悅與滿足感。充分體現碎片化節目的本質,提升欄目內容的品質化。
2.多元化與系列化
對類型廣播而言,碎片化節目的嵌入與融合,給聽眾帶來的最明顯的直觀變化就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在不影響類型特色的前提下,廣播電臺增添了可以連續收聽的、有實在內容的“干貨”。如果說類型廣播的常態節目是主食,那么這些碎片化的小插件節目就是點心。如FM98.6的《書含和她的朋友們》,這是一個錄播的碎片化訪談節目,受訪的對象多為商界精英、政界名流、行業翹楚等頗具影響力的人群,采訪2小時最后露出3分鐘精華部分樣態,可聽性極高。這類的碎片化節目既可以在全天其他時段重復播出,也可以在同一頻率的同一時段連續播出,將日常節目精品化,使得節目更具有針對性,更貼合移動收聽的市場需求。
3.個性化
如今,受眾有了更多個性化需求,因此要達到有效的傳播,媒體必須開始重視每一個細分的個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單一受眾的個性和需求。為了應對這種需求,碎片化節目基本上都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形式,大都是主創人員的個性釋放,具有明顯小眾傾向的專題內容。在張揚個性時代,這種碎片化的小插件節目或許也是未來廣播節目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4.互動性
把聽眾在微博、微信等參與互動時的內容截取出精華加以模板化,是近年各臺主持人都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從手段來說,它使聽眾參與節目變得可控可聽、精巧有致,較之電話點歌、短信互動,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自媒體導向的今天,這些形式上的互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年輕聽眾對于內容互動的需求。如杭州“西湖之聲”有一檔點式的碎片化節目——《紅燈唱》。早晚高峰期間,等紅燈已經成為駕駛人的常規動作,西湖之聲的創意就是在每個播出點位選取一首大眾耳熟能詳且能引起共鳴的歌曲編輯制作,由當班主持人點擊并召喚正堵在路上等紅燈的聽眾跟隨節奏大聲唱起來,從而一掃堵車的陰霾。這種類似的互動每次只有2分鐘,但這2分鐘的意義十分重大。這類節目不僅起到調節大家心情作用,更增強了聽眾與頻率之間的黏性,從而提高收聽率。
三、碎片化廣播節目的應用價值
1.碎片化廣播節目是廣播媒體同仁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而進行的嘗試與探索
它的應用價值首先在于能夠有效解構常態類型節目,把節目形態升級成為“碎片化+精品化”的節目模式,這也是廣播頻率定位更加細分的必然結果。
2.碎片化廣播節目更彰顯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私家車廣播受眾對節目品質與時長的個性化需求
十年前,路上最多的是公交車和出租車,廣播移動收聽的主力是出租車司機及其乘客,幾乎是全天收聽陪伴;而如今私家車的數量占據了半壁江山,私家車主的出行特點為頻次多、時間短、時段相對集中,碎片化的廣播插件節目應運而生。如FM98.6的“交警直播室”,主持人在沈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智能指揮中心的大屏幕前將最準確、最新鮮的路況信息整合播報。同時聽眾通過微信平臺提問的具體問題,主持人也可通過直觀的觀察大屏幕查出結果實時反饋。這類相對獨立的小插件節目不僅在時長上和實用性方面最大程度迎合私家車主的需求,在內容的精致程度上,也更能滿足大多數私家車主的口味。
總之,由于接收方式的碎片化、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節目內容的精品化的不斷推進,廣播頻率的制播方式正在悄悄改變。在這個全媒體時代,我們只有順應發展,用碎片化的方式,重新整合廣播節目資源,使之形碎而神不碎,才能最終聚合廣播媒體新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嚴大立,李勇謹.“碎片化”全景下的新媒體發展.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