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丹 生奇志
【摘 要】美國《紐約時報》把虛擬現實技術(VR)應用于移動新聞傳播領域,推出新聞客戶端NYT VR,開辟了報紙轉型的新格局;分析NYT VR在新聞內容選擇、受眾全景體驗和開發新型盈利模式等傳播實踐領域的探索;提出以虛擬現實技術支撐的“浸入式新聞報道”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未來。
【關鍵詞】紐約時報 虛擬現實 新聞客戶端 浸入式新聞報道
百余年來長期占據美國主流媒體市場的《紐約時報》在向互聯網和移動媒體轉型的融媒時代,積極進軍新聞客戶端市場,2014年開啟新聞客戶端NYT Now已經取得初步成功,2015年11月6日《紐約時報》推出一款名為NYT VR的虛擬現實新聞App,把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應用于新聞產品的移動傳播,一種全新的新聞傳播模式將為報紙媒體的轉型做出新的嘗試。
一、《紐約時報》依托新技術占領新聞客戶端傳播市場
《紐約時報》在上個世紀90年代便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探索,1996年成立網站進行e版報紙的傳播;1999年建立大型數據庫并成立了獨立核算的數字傳播部門;2005年開始推出“時報精選”并在2011年實行“付費墻”制度;2012年《紐約時報》網站的專題報道Snow Fall開創互動式多媒體報道形式;2014年《紐約時報》以8美元/月的售價首次開啟新聞客戶端NYT Now,并從2015年5月免費為用戶提供新聞服務[1]。伴隨著虛擬現實技術(VR)在世界范圍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紐約時報》于2015年10月和谷歌一起合作拍攝虛擬現實電影,隨后于11月6日宣布推出虛擬現實新聞客戶端NYT VR,NYT VR不僅可以在App Store以及Google Play中免費下載,而且采取免費模式,為閱讀用戶提供虛擬現實體驗。
二、《紐約時報》NYT VR客戶端的移動傳播模式
1.以新聞視頻短片見長
《紐約時報》在一百多年的發行史中一直秉承“內容為王”的辦報原則,100多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NYT VR以新聞視頻短片為主要傳播內容,致力于浸入式的深度報道,每部視頻不超過20分鐘,這些視頻能夠展開360°的視角,使人如臨其境,風格由最初的藝術性轉向寫實。目前推出的9部視頻跨越藝術、科技、電影、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等領域。
NYT VR新聞報道可以近乎完美地呈現新聞事件的“現場”和“全貌”,受眾可以親歷新聞事件,理解新聞事實,但由于其對制作成本、新聞制作水平以及技術處理水平均有較高要求,決定了每一篇即時虛擬現實新聞短片都要以“質”取勝,為觀影者提供新聞紀錄片式的高水準高深度新聞創造更大的可能性。
以講述了三個小孩子卷入世界難民危機而流離失所的故事為主題的《The Displaced(流離失所)》,運用了浸入式新聞深度報道的技巧,用戶通過虛擬現實眼鏡觀看這場新聞電影,能夠體驗到親臨戰火現場的感覺,經歷災難下民眾的恐慌情緒以及周圍的環境變化。在2016年1月29日發布的最新VR短片《競爭者》中,《紐約時報》將鏡頭對準了特朗普、克魯茲、希拉里等參選議員,通過NYT VR可以看到美國民眾是怎樣躊躇滿志地為總統大選助威吶喊的。《紐約時報》雜志主編杰克·西爾弗斯坦認為,“在國際報道和沖突報告的背景下,虛擬現實的力量在于它能在觀眾與新聞和故事之間建立一種獨特的情感關系,而且潛力巨大[2]。”
2.注重用戶體驗
從游戲的FPS(第一人稱視角射擊)到實驗電影,浸入式體驗一直是人們探索的方向之一。NYT VR最吸引人的地方,正是這種現場感。無論新聞視頻配上多么有力的解說文字或者背景音樂,都不及你看到站在自己身邊的人們的表情變化來得真切震撼。
NYT VR記錄新聞現場時采用360°全景攝像機等實體設備,經過處理后呈現在虛擬現實的頭戴式設備上,將“身臨其境”的體驗呈現給觀眾。這種呈現方式無疑比影像多媒體更進一步,可以借VR之眼把新聞事件或特殊主題更加頻繁地在媒體上呈現。受眾通過VR眼鏡或頭盔能看到拍攝對象和人們之間的互動,比如在《紐約時報》雜志封面的幕后故事“行走在紐約”中,用戶有機會感受從直升機上俯瞰曼哈頓的感受。
NYT VR成為《紐約時報》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應用程序,在發布的第一周,美國著名圖片社交應用平臺Instagram上充滿了各個年齡層的人分享他們戴著VR眼鏡的照片,推特上的評論也滿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3]。
3.探索新型盈利模式
與《紐約時報》早期的“多孔計量付費墻”模式和NYT Now的創收主要靠付費訂閱來實現盈利的模式不同,NYT VR首先與搜索巨頭谷歌合作推出紙板VR眼鏡,免費分發給每個用戶,規模超過一百萬,以互聯網思維迅速占領VR受眾市場,也為未來高端的VR設備產品(眼鏡、頭盔等)營銷打下伏筆,同時也為谷歌公司的VR產品做了免費廣告,這種合作開啟了媒體與技術公司之間的浸入式合作嘗試,未來可以再進行利潤的分成,也開辟了一種新型盈利模式。
在NYT VR推出的9部新聞視頻中也包含有品牌廣告的植入內容,如兩段由GE和MINI贊助的主題短片,這為VR技術的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盈利思路和新的收入來源。
三、浸入式新聞報道:NYT VR的未來
2016年路透研究所與牛津大學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2016 年媒介機構計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景視頻、直播視頻及“浸入式報道”上,即基于VR技術的虛擬現實新聞報道。
VR浸入式新聞報道制作過程通常分為這樣幾個環節:
前期:新聞素材的現場采集。盡可能大量而準確地記錄真實場景以及出現在場景中的主體人物、場景內的各種聲音、圖片和視頻,基于圖片資料建模或對他們進行動態捕捉以創造精確的數字化身;
中期:建構一個描述特定線性新聞事件的虛擬環境來塑造人物,創造出具有強烈在場性、真實性與沖擊力的空間敘事現場;
后期:通過體感、VR的頭戴式設備以及運動追蹤等設備進行呈現。
每一則虛擬現實新聞短片的制作難度都不亞于一部微電影,尤其在這個新聞產品數不勝數的時代,NYT VR更多地面對著的是挑剔的新聞閱讀者和信息接受者們。
研究結果表明,浸入式新聞報道不會改變新聞制作的真實性原則,“現場感”和“現實體驗”是它與傳統的新聞傳播最大的不同。這一方面保持了新聞的中立和客觀原則,另一方面也將啟發受眾更多的思考。無論是災難、文藝、科幻還是紀實題材,浸入式新聞報道都已成為一個讓人充滿好奇又主動參與的傳播領域,對傳播者、媒介平臺和受眾都提出了挑戰。
由于VR技術在諸多領域內富有成效的應用效益及其寬闊的發展前景被有效預測,21世紀將是人類普遍應用VR技術的時代。《紐約時報》NYT VR為浸入式新聞報道的普及做出了有益的嘗試,VR技術也會對新聞業的未來帶來深刻的影響。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創新創業立項,國家社科基金14BXW0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之月,彭蘭.紙媒轉型的移動化嘗試——《紐約時報》新聞客戶端NYT Now的探索與啟示[J]. 新聞界,2014(23):65-70.
[2] ]NYT:Experiencing the Presidential Campaign: A Virtual Reality Film[EB/OL].
http://www.nytimes.com/2016/01/30/us/politics/election-2016-virtual-reality-vr-video.html.
[3] Silverstein, Jake. A New Way to Tell Stories[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2015,(11): 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