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忠
防守反擊技術是散打運動中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術。在散打運動中,防守反擊技術的合理運用,不但能夠有效的保護自己,讓自己處于比較安全的狀態,同時,還是破壞對方節奏,取得主動權的重要時機。因此,本文就針對防守反擊技術在散打運動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一、 防守反擊技術的基本分類
防守反擊技術是一種動作組合技術,即:防守技術與反擊技術(又稱為進攻技術)的組合,與此同時,防守反擊技術并不是防守技術與反擊技術的簡單疊加,而是在防守反擊意識的支配下所做出的防守動作和在防守的同時或是即后對對方所做出的反擊,是一種行為,同時也是一種意識。
在散打運動中,防守反擊技術按照在防守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是否與對手發生身體接觸這一標準可以劃分為兩個大的類別,即:不接觸性防守反擊和接觸性防守反擊。其中,不接觸性防守反擊,指的是在防守反擊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利用自己靈活多變的步法或者是肢體位置的瞬間變化來躲避對手的攻擊,然后在躲避之后再進行快速的反擊的方式;接觸性防守,指的則是在防守反擊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利用自己的手臂或者是腿部等非要害部位的適當動作來阻截對手的進攻,在阻截之后再用合適的反擊動作來進行反擊的一種方式。
二、 防守反擊技術的應用方式
在散打運動中,防守反擊技術主要有如下幾種常見的應用方式:
一是先防守然后再進行反擊。面對對手的進攻,如果不適合立即進行反擊或者是暫時沒有機會反擊,那么就需要采用先防守后反擊的方式,通過在防守的過程中尋找對手的漏洞,然后再及時的進行反擊。例如:對手在采用后邊腿來對自己進行攻擊時,由于后邊腿技術動作的特點使得其在擊空以后常常會由于慣性影響到自身的平衡,極易出現漏洞。因此,在面對這樣的進攻時,就可以采用先防守再反擊的方式,在利用躲閃的方式避開其進攻之后,迅速進行調整,用后邊腿踢其腹部的方式進行反擊,常常能夠取得理想的運用成效。
二是在防守的同時進行反擊。在面對對手的主動進攻時,如果經過判斷認為對手的攻擊威力比較小,自己能夠用身體來對抗住對手的攻擊,那么,就可以采用在防守的同時進行反擊的方式,也就是邊防守邊反擊,以期通過攻擊威力較大的技術來打擊對手。
三是以攻代守,采取搶攻的方式來破壞和化解對手的主動進攻。如果預先判斷出了對手的進攻意圖,那么就可以采用以攻代守,搶先進行進攻的方式來化解對手的主動進攻,讓對手的進攻動作無法得以有效的實施。例如:如果對手提膝逼近準備用踹腿來攻擊自己時,此時在判斷出了對手的上述意圖后,就可以搶先用正蹬腿堵擊其大腿部位,從而達到限制對手的出腿線路,破壞其主動進攻的目的。
三、 應用防守反擊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具備良好的防守反擊意識。在應用防守反擊技術時,要具備良好的防守反擊意識,也就是說,一定要善于防守、敢于防守、善于反擊、敢于反擊,在該防守反擊的時候就要立即進行防守反擊,否則稍有遲疑,就有可能喪失最佳的防守反擊時機,從而影響技術的應用效果。例如:在對手用左擺拳擊打自己的頭部時,不但右手要立即上提防守,同時左手就可以同時用左直拳來反擊對方的頭部,這個過程一定要快,防守和反擊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如果因為缺乏良好的防守反擊意識,在這個過程中稍有停頓或者是遲疑,就會影響到技術的運用,甚至是無法反擊到對方。
其次,防守反擊的動作幅度要小。很多散打運動的初學者,由于缺乏實戰經驗,在遇到對手的進攻時,常常會出現過度緊張或者是恐懼等消極的心理,再加上,他們多數都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所以,極易出現一味迎擋對手,以至于動作幅度過大的問題。而一旦出現動作幅度過大的問題,一方面會影響防守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反擊動作的實施。因此,在應用防守反擊技術時,動作幅度要盡可能的小。但是,要注意此處動作幅度小的原則是以是否有利于反擊為準的,也就是說,動作幅度要小是從更好的防守和反擊來考慮的,如果脫離這一點,只是盲目的追求幅度小,同樣也會影響到防守反擊技術的應用效果。
最后,防守反擊要建立在準確判斷的基礎之上。在散打運動中各種技戰術的應用虛實結合、真假難辨。所以,在面對對方的進攻時,如果要進行防守反擊,一定要注意判斷對方的真實意圖和戰術目的。例如:在對手做出直拳擊打頭部的假動作時,如果沒有判斷出其真實的意圖,就采用左(正勢)側踹來反擊,對方就會以假代真,順勢用接抱摔將自己摔倒。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確保防守反擊技術運用的合理性,在進行防守反擊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對手的習慣動作和技術風格,以做出準確的判斷,洞察對手的真假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