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涌再出發:一切歸零
Point
楊浩涌剛剛卸任了58趕集聯席CEO職務,出任瓜子二手車CEO(瓜子是58趕集孵化的創新項目并完成分拆)。“我的前十年在趕集,下一個十年會在瓜子。”作為鄭重承諾的證據,楊浩涌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投資6000萬美元。

冬天的北京,室外冰凍,室內燥熱。楊浩涌站在舞臺左側,罕見地將袖子卷至手肘。羊絨衫照例套著襯衫穿,在平時,這讓他多少顯得拘謹、缺乏殺傷性。“今天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天?!彼蛟趫龅囊话俣嗉颐襟w宣布。依舊輕聲,但語氣昂揚。
楊浩涌剛剛卸任了58趕集聯席CEO職務,出任瓜子二手車CEO(瓜子是58趕集孵化的創新項目并完成分拆)。“我的前十年在趕集,下一個十年會在瓜子。”作為鄭重承諾的證據,楊浩涌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投資6000萬美元。
“浩涌輕裝上陣,去了一個增長最快的市場,我挺羨慕的?!?8趕集CEO姚勁波隨后上臺致辭。他主動要求在臺上擁抱楊浩涌,為多年情仇畫下句點。
自2015年4月兩家公司合并以來,姚、楊二人不乏同臺機會。外界有聲音稱,這是今年止戈言和的幾對CEO中相處最融洽的一對。但現場仍有媒體犀利發問:單一CEO的結局是否早在計劃之中?
“這是個隨機的決定。”楊浩涌淡然回應,“58趕集已經占據近90%的市場份額,不再需要兩個CEO了?!?/p>
他的熱情已經投入新的戰場。

在趕集網一間老會議室里見到楊浩涌時,他剛剛跑完2015千島湖馬拉松,用時大約5個半小時。在此之前,他最好的成績是15公里。超水準的突破自我讓他“最近幾天都心情暢快”。
如熟悉他的人所描述的那樣,理工男楊浩涌內斂而訥于言,一度認為做企業就是做企業,“接受采訪沒意思?!?014年到任的趕集網公關總監陳艷艷苦于工作難以展開,設法讓他和媒體多接觸。干聊不合適,不如試著跑跑步。就這樣,楊浩涌被拉進前媒體人侯繼勇組織的跑步群,每周六早晨7點半,奧森公園見。
“一開始就是應付,后來他們每周都邀請,不去面子上不好過,那就咬咬牙,去。”起初跑3公里就興致寥寥的楊浩涌沒想到,跑著跑著竟有了感覺,從此幾乎不間斷,風雨雪無阻。跑友兼教練侯繼勇評價他:非常堅持、非常有韌性。他欣然聊起跑步帶來的新感覺,“過去你覺得5公里很難,但當你跑完10公里,回過頭再看5公里就簡單了。跑完馬拉松,再讓我跑20公里,也感覺是小意思。”這喚起某種自然的聯想,楊浩涌話鋒一轉,“我現在開始第二個十年的創業,就像跑過馬拉松了。第一次目標是跑到終點,第二次就會更注意節奏、速度,把第一次做得不好的,重新調整,再來一次?!?/p>
楊浩涌很清楚第一次哪兒做得不好。
2013年1月公司年會,北航6000人的大禮堂,稀稀落落坐了六分之一。楊浩涌站在幻燈片前,一度說不出話來,腦子空白一片。2012年趕集網境況直轉急下:銷售系統乏力使得此前的高流量未能轉化成收入,突擊上馬的團購等新項目失利、業務全線收縮,員工從巔峰時期的2500人裁至900人,VP一茬茬地離職,投資人失去耐心……沉默了大概一分鐘那么久,楊浩涌回了神,照著PPT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卻感到“所有人都很冷漠地看著你,他們已經不相信你了”。他忘不了那陣漫長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公司管理的失控早在2011年就已暴露出來——倉庫里用來促銷的小禮品堆積如山,人員流動極其頻繁,以致公司門衛會攔住楊浩涌問,你是誰?
“所有這些還能說什么原因,不就是你CEO的問題嗎?”他把聲音調高了些,語氣近乎嚴厲的苛責。那時,趕集網每月虧損2000萬人民幣,賬上的資金還剩2000萬美元,夠撐6個月。
僅僅一年之前,楊浩涌手握今日資本和紅杉資本聯合投資的7000萬美元,“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同樣是年會,上場時“底下是沸騰的”。自2009年趕集網確立服務C端、向城市游商收費的戰略之后,公司進入快速增長期,“估值每6個月翻3倍”。到2010年年末,月訪問量超過5000萬,收入達到1000萬美元。資本自然對其青眼相待。
幾乎與此同時,58同城獲得5500萬美元投資,兩家公司隨后陷入廣告營銷大戰,“啥都有”的趕集和“一個神奇的網站”58同城頻頻闖入大眾視野,爭奪注意力和點擊量。2011年,趕集和58同城花在廣告上的費用分別是3億和5億。

然而當時,趕集網銷售系統的羸弱根本無法“承接”這些廣告,錢投出去,卻沒有轉化成銷售額。這無疑加速了2012年危機時刻的到來。
2015年年底將至,楊浩涌現身于京城大小論壇,衣著樸素,笑容可掬,談的最多的話題是“創業公司如何渡過資本寒冬”。
通常,他會分享兩段小故事,一段是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起步期的趕集經歷了一輪歷時一年之久的融資;另一段就是2012年,他幾乎找遍全中國的投資人,在無果中挨到慘淡的年會。直到2013年4月,一家加拿大保險基金的4000萬美元才到賬,成了“救命的錢”。
彼時,能力更全面的58同城高歌猛進,憑借三倍于趕集的銷售額和兩倍于趕集的流量,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楊浩涌組織趕集高管在山里開會,小黑板上逐條比對,人才、市場、品牌、規模、銷售額,發現優勢幾乎全在對手一邊。只有兩點可乘之機:“對手不重視我們”“對手上市不敢花錢”。
從過去只關心技術和產品,到開始琢磨銷售流程、人員培訓、團隊建設、成本控制等各個環節,楊浩涌決心一一擊破。他為趕集定下兩條“差異化”的追擊戰略,一是專注在移動端發力,二是專注招聘品類。
直至合并前,趕集員工出差住宿的補貼只有每晚200元,打電話、用紙,一切開銷精打細算,“所有人都知道最慘的時候什么樣,它會跟著你走過來。”楊浩涌說。2013年,早前被裁撤的廣州分公司重新開張,許多老員工抱頭痛哭。“那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隊伍,目標明確,凝聚力強,所以反擊的狀態非常好?!?/p>
在今日資本徐新的建議下,楊浩涌又挖來阿里巴巴負責B2B渠道的總經理陳國環,這位銷售強人的加盟使得趕集的行銷體系再上臺階,到2014年,實現150%的高速增長。同一時期,58的增速是80%。
2014年5月,祝孝平追隨前領導陳國環加入趕集,分管渠道開拓。在他的主導下,趕集網的渠道銷售人員從原先的2000多人擴展到年底的12000多人。祝孝平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楊浩涌就興致勃勃地向他展示新上線的小功能,他對這個“娃娃臉、眼睛忽閃、又技術范兒十足”的CEO印象不錯。
帶著阿里擅長銷售的基因,祝孝平在地推團隊的組建上頗有心得,這和喜歡鉆研商業邏輯和商業模式的楊浩涌形成了互補。兩人私底下時常交流,還一起看項目?!拔覀儗Ρ舜说拈L項都很感興趣。”祝孝平說。
他還發現,口頭表達算不上出色的楊浩涌在公眾場合發言越來越游刃有余了。這出于有意識的自我改造,但更多地源于“人狀態的改變”。
換句話說,他更自信了。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和趕集宣布合并,姚勁波和楊浩涌同時出任聯席CEO和董事長。58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獲得趕集網43.2%的股份,交易價值約為15.6億美元。這意味著合并時趕集網的估值達到36億美元。
回想和58談判的那一晚,記憶最深的是什么?“各種表演吧,”楊浩涌笑答。接著又補充,“談判都會有表演,那是技巧?!?/p>
合并宣布一周前,北京東三環威斯汀的一間總統套房里,楊浩涌和姚勁波第一次“嚴肅地”坐到談判桌前。包括投資人在內的雙方陣營提訴求、敲價格,車輪大戰從夜晚耗到天明。姚勁波曾在接受采訪時說,“談到最后,最大障礙是人性?!?/p>
在58和趕集的合并中,楊浩涌一直扮演“被追求者”的角色。2014年7月,成功回血、勢頭正勁的趕集網拿到老虎基金和凱雷資本的2億美元投資,融資額與2013年年底58上市時相當。協議簽署的當天晚上,姚勁波發來短信:“浩涌,咱們別打了。”

怎么回的記不清了,反正“就刺了他一下”。楊浩涌當時的心思是,按這個增速再過一年,趕集就能超過58,我打得正起勁兒,為什么要停?
這并不是姚勁波第一次試圖和楊浩涌“和解”,自然也不是最后一次。楊浩涌無心停戰,姚勁波也絕不手軟。2014年四季度,姚勁波宣布將持續加大在市場和銷售上的投入。雙方又結結實實地打了一輪。

2014年,兩家公司花在廣告營銷上的費用各在10億左右。據楊浩涌透露,如果沒合并,2015年雙方預算都是15億。
在燒錢換市場幾成互聯網鐵律的今天,這不足為奇,然而變化已經發生。2013年下半年以來,以買賣服務為本質的O2O崛起,被認為是比淘寶、京東等“實物電商”體量更巨、空間更大的市場。垂直型創業公司異軍突起,巨頭亦在積極布局。而對于流量密集、原本就作為本地信息集散平臺的58和趕集來說,從賣廣告轉向賣服務,也顯得順理成章。2014年底,58推出“58到家”,趕集則孵化“趕集好車”(后更名為“瓜子二手車”),兩者均被視為新一輪競賽中生死攸關的那顆棋子。只不過合并前,“大家對新項目都藏著掖著”。
2014年,楊浩涌表示將于次年年中啟動IPO,但到2015年3月,他卻面臨新的選擇:要么推進上市,“做一個三四十億估值的上市公司”;要么再融一輪資,全力支持二手車發力。
和58的合并看似不在選項之中,但似乎又是最理性的選擇。“合并很重要的原因是瓜子?!睏詈朴刻寡浴!叭绻鲬饒鱿母鼌柡Φ脑?,二手車的機會我們未必能抓得住?!?/p>

至于合并案中往往處境尷尬的“第二名”身份,楊浩涌不以為意,“如果他能消滅對手,他是不會合并的。合并是把一半身家掏出來,送給對方啊?!?/p>
楊浩涌進入二手車領域的意志之堅決,源于他“對這個垂直方向看得清”——二手車市場潛力之大,足以將公司帶至“百億美元俱樂部”——無論這個公司是昨天的趕集,還是如今的瓜子。
看清這一點的也大有人在。隨著第一批私家車置換高峰的到來,中國的二手車市場被認為處于“爆發的前夜”。從去年到現在,有超過40家圍繞二手車交易鏈的創業公司出現,B2C、C2C、B2B各種模式俱全,無一不在嘗試打破作為二手車市場終極魔咒的“檸檬理論”。
這個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喬治·阿克爾洛夫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當產品的賣方對產品質量比買方有更多的信息時,低質量的產品會驅逐高質量產品,從而造成市場上產品的平均質量不斷下降,以致市場崩潰。
美國最大的二手車零售商CarMax破解“檸檬理論”的方式是“先收車再賣車”,借此打造一個流程規范、信譽可靠的B端。在中國,一些二手車創業者也堅信和傳統車商合作是必要的,因為后者有更強大的收車渠道和更充裕的資金流保證收車效率,但中國式的麻煩在于,中小二手車商魚龍混雜的程度令人生畏,信任成本依然高昂。
因此,包括楊浩涌在內的另一些二手車玩家相信,C2C才是最能整合社會資源、也最符合共享經濟精神的理想模式。他們選擇仿效美國加州的互聯網公司Beepi,由個人車主直接把車賣給個人。這種模式顯而易見的優勢是取消了層層加價的中間商,得以讓利給買賣雙方,但難點則在于,如何建立完善的檢測和評估體系為交易提供擔保,換句話說,如何做一個訓練有素、服務得法,因而值得信賴的第三方。
“把事故車、泡水車、火燒車找出來,幫用戶篩選出去,或者把某個問題標示出來給買主看到,這是我們作為平臺最大的價值?!睏詈朴窟@樣概括瓜子的核心競爭力。
33歲的王曉宇是瓜子二手車的運營主管,項目啟動之初,他常在北京的各大4S店里溜達,搜集檢測員名片,約他們見面,聊瓜子的模式。就這樣挖到的最初幾名檢測師,平均資歷超過6年,經驗豐富,懂技術,還能說清楚門道。接著,評估師們參與制定標準和流程,經過幾輪實驗校正,瓜子確立了包括事故排查、外觀內飾、系統、駕駛4個大項在內的259小項全車檢測項目,除此之外還有上門服務時遞名片的禮儀、用語的規范。這套標準得以迅速在全國各個城市復制。
過去,評估師從上門驗車到把結果上傳至網站需要兩天,楊浩涌認為太慢,有損賣家體驗,怎么辦?王曉宇建議將設備從PC更換為iPad,楊浩涌立馬拍板執行?!昂朴渴且粋€典型的結果導向型的領導。”王曉宇說。
不過總的來說,為人平易的楊浩涌不屬于那種細致入微事必躬親的領導,他不愛過問產品和運營上的細節,連花什么錢、招什么人,也給王曉宇充分授權,一路綠燈。楊浩涌只把握“大的方向和關鍵性的節點”,做最重要的決定。
2015年9月,在合并完成的58趕集集團第一次董事會上,聯席CEO和董事長楊浩涌公布了一項重要提案:斥資1.7億元為瓜子二手車打廣告。當時58在紐交所的股價已經跌至38美元,對于顯而易見的虧損,董事會難免緊張。
雖然“已事先跟老姚溝通好”,且兩人擁有絕對的決策權,但出于慣例,楊浩涌還是向董事會陳述了理由——根據他對瓜子銷售額的預判(“明年全年在200到300億之間”),兩到三年后,包括市場營銷在內的成本完全可以回收;如果不迅速和對手拉開差距,仗會越打越大,錢會越花越多。此時“老姚”坐在一旁,他大概是最懂這個決定的人。
“個人直接賣給個人無中間商賺差價”的瓜子廣告語鋪天蓋地地響起后不久,優信的豪華明星陣容和人人車的黃渤疾呼就橫空出世,幾乎跟2011年趕集挑頭、58跟進的廣告大戰如出一轍。楊浩涌說他知道這百分之百會發生。他一方面認可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上,競爭對手既互相爭奪,也互相拱衛,因為“一家打廣告的效果和兩三家一起打廣告的效果是差很多的”,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廝殺多年,見慣大陣仗的將領,他告訴自己必須更快、更狠。當然,在廣告戰之前他已將人員鋪到40個城市,以承接快速增長的流量和訂單。他不允許同樣的錯誤發生第二次。

本輪戰后,瓜子流量躍升至對手幾倍之多,緩解了7、8月間有些膠著的戰況。楊浩涌少有地顯露出某種強者的權威,“這就是他們該交的學費,沒有辦法?!?/p>
自2014年9月二手車項目啟動以來,王曉宇和團隊一直保持“996”的作息(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這讓他有種“用400米的速度跑5000米”的感覺。瓜子拆分之后,團隊更拼了,他和楊浩涌的溝通頻率也從過去兩天見一次面,到每天都見面,附帶隨時微信。
王曉宇記得2008年11月17日,他來到趕集網面試。穿過不到300平米、坐著十幾名技術人員的大廳,他走進一間10平米左右的辦公室。楊浩涌坐在一個角落,聯合創始人楊浩然坐在另一個角落,還有一位創始人劉洋卡在兩人中間,背后是兩名客服,“很擠很擠”。另一個小房間里還有六七個做產品的,“也很擠很擠”。面試他的人是楊浩涌。他招呼他坐下,打開電腦瀏覽器,先點開趕集網,又點開58同城,讓王曉宇“都評價評價”。對著花花綠綠的頁面,產品出身的兩人不知不覺就聊到了中午?!跋挛缥覀冊倮^續聊聊吧?!睏詈朴筐堄信d致。第二周,王曉宇就去上班了,那時的趕集網只有四十多人。
如今瓜子的團隊已經接近2000人,楊浩涌卻說,他找到了歸零的感覺。
(文/張歡,原載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