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高紅廣
“只要需要,我就站在這里”
通訊員高紅廣

他從20歲開始,就把青春年華獻給了山村的孩子;他夢想農村的娃娃都能走出閉塞的村寨……如今年滿53歲的他,仍然對當初的選擇不后悔:“如果此生還可以選擇一次,我還要當老師!”他就是漢壽縣太子廟中學校長黃春秋。
2006年8月,黃春秋調任太子廟中學校長。當時的學校,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教育質量都很差,教師情緒低落,學生厭學嚴重。親戚朋友都勸他不要趟這池渾水。
然而,黃春秋看到這種狀況,卻說:“我既然接了這副擔子,就要挑好?!碑敃r,他身患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多種慢性病,有時痛風發作幾天都下不了地,但他不說苦、不言累。有時,他上午打完吊瓶,下午就去跑項目。
太子廟中心完小無標準食堂,學生只能在教室里就餐。黃春秋多次到上級主管部門奔走匯報。2011年,縣里安排薄弱學校改造資金100萬元,修好了食堂,解決了1300多名師生的就餐問題。如今,學校教學樓、宿舍樓窗明幾凈,錯落有致;校道平坦寬闊,縱橫交錯,綠樹成蔭,花草相間;詩墻、文化走廊隨處可見,校園內洋溢著濃郁的書香、花香。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黃春秋敢于向傳統開刀。他對教師激勵機制進行了改革,打破以往吃大鍋飯的局面,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他帶頭聽課,組織教師課堂比武。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推進實效課堂,他創造性地提出“聽—查—說—評—議”五步聽評課法,使聽評課的教研效果大大提升。黃春秋的目標就是培養一批“會做人、會學習、有特長”的學生,建設一支“會教書、善育人、有風格”的教師團隊,打造一所“高質量、規范化、有特色”的農村中學。
黃春秋不僅重教書,更看重育人。在他的倡導下,學校經常組織師生開展主題書法、繪畫、手抄報等形式的創作比賽;利用學雷鋒日、植樹節、清明節等節日,開展主題教育;開展愛心助學、學生拓展實訓、快樂課間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通過上門家訪、電話聯絡等方式,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家校同步教育。
實施特色教育,為學生鋪就適合自我發展的人生之路,這是黃春秋育人的理念。對此,學校結合地方傳統藝術開設了舞蹈、文學、書畫、合唱、器樂等特色課程,讓教師“動起來”、學生“活起來”,校園里充滿生機與活力。
黃春秋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帶領和管理下,學校工作一年更比一年強。中考成績連年進入全縣前列,教育目標考核連續6年獲評全縣先進或紅旗單位。同時,學校多次成為省市教育工作和活動參觀現場及承辦學校。除此之外,學校還獲得常德市“示范性初級中學”“湖南省鐵路安全學?!薄靶抡n程改革實驗基地”等榮譽。由于工作業績突出,他個人也成為縣十佳校長、市優秀教師,多次受邀參加省市校長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