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有人說,決定一個人歷史地位的不是看他如何進場,而是看他如何退場。喬丹以最后一記絕殺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科比則是選擇了豪取60分的方式。比賽波瀾不驚,隊友一次次把球塞給科比,對手爵士隊沒有放水,但也沒有死命防守,最后一場的比賽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勝負。即使如此,科比投入最后一球的表情,讓我看到那個被稱作黑曼巴的男人即使在他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場比賽里,也不想輸球。給予對手致命一擊的超高球技,就像北美生物鏈里的頂尖獵手曼巴蛇,這就是科比被稱作黑曼巴的原因。
科比自進入NBA的第一天起就充滿了爭議。1996年被黃蜂隊在第一輪第13順位選中,時年17歲又8個月。當同齡人還在考慮上哪所大學時,科比已經踏入了最頂尖的籃球殿堂。正像他自己說的,“許多孩子不斷進修是為了成為醫生或者是律師,而我的夢想是成為最好的籃球運動員,NBA就是我進修的地方。”NBA又是最殘酷的職業聯賽,每年都有來自全世界的頂尖球員加入NBA。也許科比夠有天賦,但NBA從來就不缺天賦。無數的天才球員來到這里,更有無數的天才球員從這里黯然消失。但是科比有自信,他的自信不是來自于他的天賦,而是“對于18歲的我來說,籃球就是我的生命。你不可能強過我,因為你沒我花那么多時間在籃球上。”科比的勤奮,準確的說,是“和邁克爾·喬丹一樣的勤奮”。NBA三十年來最偉大的兩位球員,喬丹和科比,之所以能站在頂點,不是因為他們的天賦,而是他們的勤奮程度難以超越。關于科比的勤奮,流傳最廣的一個段子是,20年來,科比見過洛杉磯每個凌晨四點的樣子。科比在美國國家隊的隊友克里斯·波什回憶,北京奧運會期間他有一次提前到了訓練場館,以為自己來早了,結果他發現科比早就在汗流浹背的訓練了,科比比他足足早來了兩個小時。
人們總是喜歡把喬丹與科比相提并論,并為此津津熱道。自喬丹退役后,NBA涌現了無數的“喬丹接班人”。喬丹本人則簡單地回應道,只有科比才是最像他的人。自虐般的刻苦勤奮,對勝利的極度執著,以及個性的傲慢,做人的偏執,意志的堅韌,成為了這兩個人才具備的共性。惟一的區別在于,兩人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喬丹自進入NBA時,正是大衛·斯特恩接管NBA之時。喬丹與斯特恩的造星計劃不謀而合,一開始喬丹就享受到了眾星拱月的優待。雖然職業生涯初期有些挫折,但總的來說還是順風順水,無論是球員榮譽還是個人財富都賺的盆滿缽滿。科比則不幸運的多。且不說他以高中生進入NBA的爭議性(年紀太小,尚未接受高等教育),與奧尼爾的三連冠常常被人說成是抱大腿,巨星成色不足。好不容易得到大家認可時,2003年又陷入鷹郡的“強奸門”丑聞,個人的聲譽和品牌價值像自有落體一樣,墜入深淵(麥當勞全球代言人的身份因此讓給了姚明)。再加上當年的總決賽被活塞隊集體羞辱,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在那一時期,科比被萬人唾罵,千夫所指。由于與奧尼爾的矛盾公開化,湖人2004年夏天選擇留住科比,放棄奧尼爾,這一舉動讓很多人不解。奧尼爾去了邁阿密之后瞬間將熱火帶進了一流強隊的行列,并在第二年奪冠。這根本就是在狠狠地抽湖人管理層的臉。科比作為球隊領袖的第一年,湖人連季后賽都沒有打入,球隊戰績糟糕,內部管理混亂。后來曾有人問姚明,為什么你新秀合同結束后沒有選擇加入湖人呢,因為湖人當時對姚明頗為青睞。姚明回答,因為湖人當時的管理實在是很混亂,而火箭則已經上了軌道,上升勢頭明顯。更重要的是他當時就沒覺得科比比麥迪強多少。姚明的話很真實的反映了科比那時的困境。不僅其它球星們不看好科比,球迷更是時常不買賬。科比在客場比賽時,客場球迷喊出的“Kobesucks”(科比爛透了)震耳欲聾。科比和湖人似乎要走向萬劫不復的沉淪。越是在谷底,反彈地就越厲害。當科比換上24號球衣時,像是獲得了新生。他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孩,他打球時帶著憤怒,把內心的孤獨和不滿完全地宣泄在球場,要么愛我,要么恨我,成為科比新的個人標簽。傳奇的地方在于,越是有人討厭他,越是球迷噓他,越是有媒體鞭撻他,科比越是狀態神勇,在球場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模式。人們逐漸意識到,過去那些個“喬丹接班人”都是浮云,眼前的這個24號才是真正的接班人,甚至是另一個喬丹的存在。后來,就像球迷們都知道的,科比又獲得了兩次總冠軍。像科比這樣,年少成名,志得意滿,一開始就迅速走向事業頂點,又瞬間跌入谷底,受盡嘲笑和冷落,大起大落之后鳳鳳涅槃,再次崛起,重新站在人生顛覆的人,在整個職業體育里都算是鳳毛麟角。我也像其它科比的粉絲一樣,瞻仰著,看著科比起起落落,卻又波瀾壯闊的傳奇生涯。
也有不少人不喜歡科比,說他打球獨,和教練隊友都處不好關系。喬丹打球也獨,和教練隊友的關系也時常緊張,甚至惡劣。但是喬丹在處理與媒體關系上,比科比高明的多。盡管也面臨些許批評,但主流媒體始終站在喬丹一邊,極盡所能的吹捧和辯護。反觀科比這邊,與媒體經常大打口水戰(比如ESPN)。所以喬丹職業生涯獲得過五次賽季MVP,科比只拿過一次(MVP由媒體評選)。原因在于喬丹出了球場就變得圓滑世故的多,尤擅社會交際,呼朋喚友,身邊總少不了馬仔小弟(不管是球員,記者還是商人,政客)。相比之下,科比則獨來獨往的多,孤僻的多,輕易不讓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公眾視野。喬丹的光環讓人們敬仰,科比的孤傲則讓很多人敬而遠之,甚至心生厭惡。我想,人的心理往往是逆反的,或者說是反向心理暗示。大多數人之所以平庸,不是因為天賦不足,而是勤奮努力不夠,很多時候甚至會為自己的懶惰找尋各種各樣的借口,以尋找心理安慰。若是看到有人既有天賦,而又勤奮時,嫉妒便會油然而生。明明內心是對某人崇敬欣賞,但又抵不過內心嫉妒情緒的掙扎,表現出來的便是嘲諷、冷漠,不屑一顧甚至是敵意。很多人對科比的敵視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當然,也會有另外一種人,也是由于自身勤奮努力不夠,看到有人既有天賦,又刻苦勤奮時,生出的不是嫉妒,而是敬仰,很多時候是把敬仰之情化作自己內心的精神寄托,從心理上彌補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我自己,便像是后一種人。
我想,不會再有下一個喬丹,更不會有下一個科比。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傳奇不可復制,是世界僅有的,惟一的存在。對于我來說,科比的退役還有另外一層意義,那就是向我的青春揮手告別。告別年少輕狂,告別狂放不羈,像科比一樣,把青春放在身后,走向家庭,走向新的人生階段。以科比在比賽后的最后一句話結束此文:
“曼巴,OUT!”
編輯點評
文章內容很充實,只是有些句子不太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