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2016年上半年,實力房企銷售業績順勢而上,對于恒大地產來說,更是創歷史最好業績。近日,恒大地產發布公告稱,今年1月份至6月份,恒大地產銷售金額達1428.1億元,銷售面積達1605萬平方米,分別排名全國第2位、第1位,同比增長62.8%、45.9%。
對于高速發展的恒大如何定位,前不久,在恒大20年大慶上,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為現場的1800多位嘉賓解讀了“多元+規模+品牌”的恒大模式。慶典當天,許家印的豪華“朋友圈”也集體亮相,阿里巴巴主席馬云、新世界主席鄭家純、復星董事長郭廣昌、招商局集團總經理李曉鵬、中信集團副總經理蒲堅等眾多商業大佬出席慶賀。許家印講述了恒大如何崛起于100平方米的民房,從貸款買地、虧本開盤,到資產千億、項目數百,恒大一步一步做大做強。“1996年6月26日,也就是20年前的今天,恒大在廣州注冊成立。我們從零開始,七八個人,擠在不到100平米的民房里辦公。當時廣州已有2000多家房地產企業,又趕上了亞洲金融風暴。” 許家印回憶道。
恒大為此走過一段艱難困苦的時期,許家印說,“當時,沒有錢買地,是從銀行貸款500萬,支付了土地定金。首期沒有錢開工建設,是靠施工單位帶資達到銷售條件。為了公司起步發展,我們以每平米2800元的虧本價開盤。”2009年,恒大成功上市,此后不斷開啟新模式,恒大殺入金融,橫跨互聯網,斥資健康旅游業,打出文化體育牌,進軍農牧業,從房地產企業轉型為多元化的產業巨頭。在經歷一系列資本運作及多元化業務分拆后,“恒大系”上市公司集群已基本成型。目前恒大系已擁有中國恒大、恒大健康、恒騰網絡、嘉凱城、恒大淘寶、恒大文化等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豐富的資本平臺為其多元化產業高速發展帶來更強動力。許家印還在為多元化助力。此前,恒大地產名稱由“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恒大集團”。
聲音
“內地經濟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將會見底。”
——6月14日,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在參加活動時表示,內地經濟正面對的挑戰包括去杠桿、房地產市場去庫存及企業需要去過剩產能等,當內地房地產市場觸底時則內地經濟也將觸底,他預期內地經濟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將會見底。巴曙松認為,人口紅利、房地產投資、貿易及資源等過去支持國內經濟增長的動力已逐漸消退,中國經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動力,目前內地經濟進入“L形”發展階段,因此相對的波動幅度較小。
“增加土地供應是當務之急,也應該成為樓市調控的主基調,更是應對‘地王的不二之選。”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日前撰文表示,目前一二線熱點城市庫存消化周期普遍在6個月左右,合肥、南京等城市庫存消化周期在3個月左右,南京現房僅夠1.5個月銷售,據悉江蘇省內高收入人群紛紛到南京“搶房”,這也是為何南京近期上演“搶地”大戰的原因。因此,增加土地供應是當務之急。
“讓城鎮化與一帶一路并駕齊驅。”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日前撰文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以鐵路、公路、機場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建設速度和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強,各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局面勢必會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城鎮化進程。可見,“一帶一路”和我國的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意義非凡。